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用于焦虑产妇剖宫产术前准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Zung氏焦虑自评分(SAS)〉30分的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产妇入手术室后行自控穴位电刺激,取耳神门穴,频率为1.5Hz,强度由产妇自己掌握,持续刺激30min。对照组(n=30)不进行电刺激。比较两组产妇入室时(T0)及刺激30min后(T1)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胎儿心率变化;比较产妇焦虑VAS评分、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妇刺激30min后HR为(72±9)次/min,MAP(84±11)mmHg,焦虑VAS评分(49.8±20.8)分,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73.9±21.8)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43,2.648,3.576,2.163;P均〈0.05);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具有明显的镇静、降压、抑制应激反应作用,可用于焦虑产妇剖宫产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对开颅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全身麻醉方案,术中均给予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自手术结束时给予经皮电刺激内关穴,直至术后24 h。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以及应用止吐药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77例完成试验。实验组术后24 h内呕吐发生率为17.9%,对照组为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实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止吐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内关穴能有效降低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手术后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经皮穴电刺激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耳穴压豆组(B组)、经皮穴电刺激(C组)、耳穴压豆联合经皮穴电刺激(D组)。检测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胃动素(MTL)含量和胃泌素(GAS)含量;评估术后30 min、6、12、24 h PONV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C、D组术后6、12、24 h PONV发生率更低(P <0.05);;B、C、D组术后12 h和术后24 h血清MTL、GAS升高(P <0.05);C、D组术后12 h和24 h血清5-HT降低(P <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经皮穴电刺激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PONV发生率,调节胃肠激素,并降低血浆5-HT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腰麻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505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剖宫产术的指征,手术开始时间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617例产妇表现出恶心呕吐。结论:腰麻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与配合,能明显降低仰卧位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无创穴位刺激配合心理诱导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穴位刺激配合心理诱导对外科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156例泌尿外科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术后回病房即行内关、足三里穴位无创刺激,每穴刺激3 min,每2小时一次,有恶心症状随时实施,同时给予心理诱导护理.对照组不施加上述措施,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完全控制、部分控制、轻微控制、未控制的例数分别为65、8、4、2例,对照组为51、7、7、12例.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穴位刺激配合心理诱导能有效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对开颅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6月神经外科择期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的成人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全身麻醉方案,术中均给予昂丹司琼和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自手术结束时开始给予经皮点刺激内关穴治疗,直至术后24小时。记录两组术后24小时内的恶心呕吐事件以及止吐药治疗的情况。结果 77例患者完成试验。术后24小时内呕吐发生率在实验组中为18%,在对照组中为39%(P<0.05);术后24小时内恶心发生率,实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需要止吐药补救治疗的患者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经皮电刺激内关穴能有效预防幕下肿瘤开颅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国内文献穴位刺激对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纳入27个RCT.结果 Meta分析显示,与未进行穴位刺激相比,穴位刺激可降低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的发生率.由于异质性,各研究关于穴位刺激对化疗引起恶心、延迟性呕吐的作用效果未能合并,各研究结论不一.16个RCT未能区分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类型,而穴位刺激在观察期间是否能缓解化疗引起的呕吐症状,结论不一致.结论 穴位刺激可降低化疗引起急性呕吐的发生率.对急性恶心、延迟性恶心、呕吐、预期性恶心、呕吐的作用仍需高质量、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术前、后使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HANS),对术后疼痛与恶心呕吐症状的影响。方法: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1例,随机分配到3组:A组为术前30分钟使用安慰剂HANS,B组为术前30分钟使用HANS,C组为手术前与术后30分钟各使用HANS 30分钟。频率:2/100 Hz,取穴:一侧合谷-劳宫,对侧内关-外关。采用视觉模拟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术后0.5、6、24小时分别评估患者疼痛与恶心呕吐的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与C组在术后0.5、6、24小时的疼痛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也能显著改善术后30分钟时恶心呕吐症状。C组的治疗作用似优于B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术前使用,或者术前加术后使用HANS,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与恶心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P6(内关穴:NeiGuan)刺激与假刺激/安慰剂/药物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V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2010)、OVID全文数据库(1990~2010)、EBSCO(1990~2010)、Cochrane图书馆(1996~2010)、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10),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1990~2010)和High Wire Pres数据库(1990~2010),手工检索《中华麻醉学杂志》(1990/2010)、Anastasia等5种中外文期刊。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其中2篇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4篇为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其余15篇均为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Ⅱa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假刺激相比,P6刺激可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开始~研究终止)(P〈0.000 01)、术后早期恶心(〈术后6 h)(P=0.000 6)和术后后期恶心(〉术后6 h)(P=0.001)。②与假刺激相比,P6刺激也可有效预防术后呕吐(开始~研究终止)(P〈0.000 1)、术后早期呕吐(〈术后6 h)(P=0.002),但对术后后期呕吐(〉术后6 h)无预防作用(P=0.08)。③与药物干预相比,P6刺激预防术后恶心(P=0.29)、呕吐(P=0.15)的有效性较弱。结论 P6刺激相对于假刺激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恶心呕吐(术后0~6 h)、后期恶心,但对术后后期呕吐(术后6~12 h)并无预防作用。相对于药物而言,尚需高质量临床试验来证明P6刺激可以取代药物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11.
40例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组观察吸入 1MAC七氟醚麻醉切皮时 ,加用HANS电刺激仪连续刺激一侧合谷穴 ,观察对血流动力学和定量脑电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一侧合谷穴可以减轻吸入 1MAC七氟醚麻醉切皮时产生的心血管应急反应 ,而定量脑电图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麻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下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病人七氟烷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ASA 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组(A组),单纯七氟烷(B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30min,B组静置30min.气管插管后,A、B两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吸入七氟烷维持,A组持续穴位电刺激.分别在穴位刺激前(T<,0>)、切皮时(T<,1>)、开腹探查时(T<,2>)、开腹探查后30min(T<,3>)、开腹探查后60min(T<,4>),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采静脉血监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记录七氟烷的使用量.结果:组间比较,两组病人MAP、HR和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T<,1>、T<,2>、与T<,0>时间点MAP、HR、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升高(P<0.05).A组七氟烷的使用量与B组相比降低了32%(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增强了七氟烷的麻醉效能,减少了七氟烷的使用量,并保持了相同的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病人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在我院住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中,有术中出血倾向、无血压升高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胎儿娩出后即子宫体肌注缩宫素20U及子宫下段肌注垂体后叶素6U,对照组80例胎儿娩出后即子宫体肌注缩宫素20U,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毕阴道积血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术毕阴道积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10.81,t′=4.38,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防治剖宫产病人术中大出血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A组患者进行针刺;与开颅侧同侧,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频率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对T组患者,穴位选择、频率、强度调整等各个参数均等同A组.只是在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直径3 cm),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刺激.3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连接术后镇痛泵.记录麻醉恢复期情况及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麻醉恢复期情况表明,A组和T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小于S组(P<0.01).A组和T组患者术后4h内VAS评分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小于S组(P<0.01).术后6h直至术后48 h,3组间镇痛效果差别不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一样,在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辅助术后早期的镇痛,提高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血浆泌乳素及婴儿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注射局麻药镇痛对泌乳及婴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n=30)行硬膜外镇痛,注入0.2%布比卡因(2ml/h)持续72h镇痛。对照组(n=30)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两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泌乳素(PRL)。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PRL均较  相似文献   

17.
PCA评价体表电刺激对心外科术后疼痛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心外科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会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甚至会导致肺不张、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通常采用麻醉性镇痛药或局麻药区域阻滞缓解术后疼痛,但这两类药物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近年来,体表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TENS)开始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但有关研究常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本工作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rsia,PCA)法作为评价指标,以电极安慰组作为对照,对33例心脏外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了TENS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PCA存在的条件下,TENS能够显著降低疼痛评分,减少PCA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ANOVA,P<0.01)。本工作为心脏外科术后常规应用:TENS镇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