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采用2005年1月~2006年12月自行设计的血管留置针封闭式引流治疗乳癌术后皮下积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90年1月以来共行乳癌根治术72例。其中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积液,8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大65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56.4岁,I期乳癌2例,Ⅱ期乳癌6例,手术方法均为根治术.术后引流管持续引出渗液6例,拔除腋窝引流管后发生2例。痊愈时间最长23d,最短10d,平均14.5d。  相似文献   

3.
血管留置针封闭式引流治疗乳癌术后皮下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作者采用2005年1月~2006年12月自行设计的血管留置针封闭式引流治疗乳癌术后皮下积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名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71岁,平均51.2岁,均行单侧(左或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其中5例为基层医院转诊病例。皮下积液发生于术后5~13 d,即术野负压引流管拔除后1~3 d。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大量积液和切口裂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2005年6月9日,我科收住院1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后大量皮下积液,术后第14天切口拆线后,切口裂开,整个皮瓣浮起,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5.
打包法包扎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59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丁立1984年报道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 4 0 .5 % [1 ] 。随着更多医师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 ,预防措施的提高 ,采用了许多方法 ,如弹力绷带十字交叉包扎法、胸带加压包扎法、弹力背心加压包扎法等 ,尽管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到 1996年L ipshy报道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仍有 9.8% [1 ] 。自 1997- 0 2~1999- 0 2我们对 5 9例乳癌改良根治术创用打包法加压包扎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5 9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4 2岁。全组均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穿刺置管持续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乳腺癌手术后拔除引流管发生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持续引流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透明硅胶管置管持续引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引流通畅,但实验组患者对重新置管的焦虑感明显减轻,置管后不适感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皮肤愈合时间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并发皮下积液穿刺持续引流的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拔管后穿刺点愈合快,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包扎引流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加压包扎及引流对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病人随机分组:A组,采用伤口普通包扎加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B组,适当压力包扎加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C组,适当压力包扎+持续低负压吸引(C_1组压力为13.3Pa、C_2组压力为26.7Pa)三种方法行创口负压引流。结果24h引流量B组(140±33.4)大于A组(116.5±23.2)(P=0.014),C组(167±27.1)大于B组(140±33.4)(P=0.003),C_1组(162±25.4)与C2组(172±28.6)相似(P=0.320);引流总量B组(389.5±38.7)<A组(423±45.1)(P=0.016),C组(346±38.6)<B组(389.5±38.7)(P=0.000),C_1组(351.3±44.4)与C_2组(340.7±32.6)相似(P=0.459);拔管时间B组(8.2±2.2)<A组(10.1±2.7)(P=0.017),C组(6.4±1.5)<B组(8.2±2.2)(P=0.002),C_1组(6.3±1.4)与C_2组(6.6±1.6)相似(P=0.552);皮下积液发生率B组30%<A组65%(P=0.027),C组6.7%<B组30%(P=0.027),C_1组6.7%与G组6.7%相似(P=1.000)。结论 适当压力包扎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是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42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6年4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诊疗体会。结果 40例经适当处理后治愈;2例并发感染多次换药后Ⅱ期缝合治愈。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创伤小、方便操作的乳腺癌术后积液引流方法。方法将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拔除后皮下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实验组。对照组A采用注射器穿刺抽积液。对照组B采用重新切开置管引流。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引流。观察三组积液持续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换药工作量有无差异。结果三组积液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B操作前恐惧、疼痛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O.05),对照组A生活不便感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组换药工作量比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引流,简单易行,减轻患者痛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术前心理干预对乳癌根治术患者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对心率变异性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5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准备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手术准备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2组均于术前进行一次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检测,测量焦虑值。记录术后疼痛分级情况。结果:术前干预组患者心率变异频域分析中低频带、低频带与高频带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高频带、总频带高于对照组;术前焦虑值与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干预,可使心率变异趋于平衡、减轻术前焦虑感从而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使用中心负压持续引流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单纯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结果治疗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切线野调强放射治疗(T-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7例乳癌保乳术后病人,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切线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CRT)计划和T-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及靶区剂量分布评估T-CRT与T-IMRT计划优劣。结果 T-CRT和T-IMRT放疗计划计划靶区(PTV)V95、V100、V105、V110分别为(99.54±4.28)%、(60.71±9.77)%、(11.85±1.83)%、(0.10±1.08)%和(95.13±7.52)%、(92.28±2.29)%(、33.57±3.72)%、(0.09±1.16)%,V95、V100和V105差异有显著意义(t=2.447~3.707,P〈0.05);T-IMRT与T-CRT比较,心脏和患侧肺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t=2.232~3.645,P〈0.05)。结论对乳癌保乳术后的PTV虽然T-CRT和T-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T-IMRT有效降低了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皮下PCA与静脉PC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静脉和皮下吗啡PCA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 6 3例ASAI~III级心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吗啡病人自控皮下镇痛 (scPCA)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ivPCA )组 ,其中scPCA组 31例 ,ivPCA组 32例。药物为吗啡 1mg/ml 利多卡因 10mg/ml的混合液。PCA设置 :负荷量 2ml;单次剂量 1ml;小时限量 10ml/h ;锁定时间 3分钟。于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 ,并于放置PCA泵后 2 4、4 8、72小时记录疼痛VAS评分、镇静程度、MAP、HR、RR、SPO2 、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及副作用。结果 :ivPCA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短于scPCA组 (P <0 .0 5 ) ;两组疼痛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scPCA组PCA泵报警次数显著低于ivPCA组 (P <0 .0 5 )。结论 :吗啡scPCA与ivPCA的疗效和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但吗啡scPCA操作简单、系统故障发生率低 ,适于较长时间留置。  相似文献   

15.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的影响,评价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经空芯针穿刺取材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临床证实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2周期治疗,继之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并做免疫组化测ER、PR和c-erbB-2,与化疗前的检查结果比对,进行总结。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原发灶明显缩小,11%完全缓解;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下降,21.6%完全缓解;ER、PR和c-erbB-2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不相符,不符合率分别为46%、37%和12%。结论新辅助化疗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大有益处,但因其影响了术后病理结果,不利于医生制定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基因治疗等方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此矛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曲马多、吗啡术后镇痛对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子宫颈癌病人30例 ,常规全麻下行子宫颈癌根治手术 ,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T组和M组 ) ,分别给予曲马多和吗啡进行术后镇痛 ,于术前、术毕给予镇痛药前和给予镇痛药 2h后抽取病人静脉血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增殖率、NK细胞活性及病人VAS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均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术毕两组病人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M组持续到术后 2h ,而T组则于术后 2h恢复到术前水平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给予镇痛药 2h后NK细胞活性 ,M组无明显变化而T组则有明显增高。结论 :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更有利于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经静脉与皮下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64例ASAⅠ~Ⅱ级心脏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病人自控皮下镇痛(PCSA)组,其中PCIA组31例,PCSA组33例.药物为每毫升含芬太尼25μg和利多卡因10mg的混合液.PCA设置负荷量2ml;单次剂量1ml;背景剂量0.1ml/h;小时限量8ml/h;锁定时间3min.入选本研究的适应证是拔除气管导管后8h内安静或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在3分以上,且无PCA禁忌证者.于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并于拔除气管导管后24,48,72h记录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芬太尼用量、镇痛满意度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CSA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长于PCIA组(P<0.01),PCSA组PCA报警次数百分率显著低于PCIA组(P<0.01).结论芬太尼PCIA与PCSA的疗效和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但PCSA更方便简单,PCSA的报警次数显著少于静脉组.  相似文献   

19.
静注氟比洛芬酯对胸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凯纷)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应,探讨其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可行性。方法: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n=12):A组(术前静注凯纷1mg/Kg),B组(术毕静注凯纷1mg/Kg),C组(空白对照)。记录各组患者术毕清醒拔管后即刻(T1),1(T2),2(T3),4(T4),6(T5)和12小时(T6)后的VAS评分(P<0.05)。结果:术后4小时内,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12小时内,C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A组。接受凯纷镇痛的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与术后给药相比,术前静注凯纷提供了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叶酸代谢的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A1298C多态与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1例,所有病例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型。接受6种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结果61例乳腺癌癌患者中,MTHFRC/C基因型17例(27.9%)、C/T29例(47.5%)、T/T15例(24.6%)。MTHFR A1298C A/A基因型42例(68.9%),17例(27.9%)A/C基因型,2例(3.3%)C/C基因型。化疗总有效率为67.2%(41/61),其中CR3例(4.9%),PR38例(62.3%),SD15例(24.6%),PD5例(8.2%)。6种化疗方案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397)。MTHFRC/C基因型、C/I"基因型、T/]r基因型的有效率分别为58.8%、58.6%、93.3%,T/T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41)和C/T基因型患者(P=0.034)。MTHFR A1298C A/A基因型、A/C基因型、C/C基因型的有效率分别为71.4%、64.7%、0.0%,MTHFR A1298C A/A基因型患者的有效率与A/C基因型(P=0.756)、C/C基因型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96)。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对预测乳腺癌化疗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