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6~68岁,平均54岁。病程10个月~13年。病变部位上脑椎(T;-。~T。-s)1例,中胸椎(T。-。~Ts-。)3例,下胸椎(T。-;。一T;。LI)8例。随访时间8个月~11年,平均55年。治疗结果:术后恢复满意,能正常行走,生活能自理,具备工作能力者5例;肌力、感觉、大小便功能有明显恢复者6例;病情无改善,但亦无明显恶化者五例;手术有效率91.67%。l·2典型病例例1:女,51岁。因腰背痛、胸腹部束带感3年,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半年入院。检查:胸7、8压痛,第8肋间… 相似文献
2.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8)
本文阐述不同病因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预后因素及并发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描述针对不同病因胸椎管狭窄症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及优缺点。针对不同的病因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应该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予以治疗。术前应评估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制定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精细操作,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天津市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重灾区,氟骨症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较为常见,而患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者相对来说很少。作者1987年7月~1996年5月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意见。1 临床资料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者共22例,有并发症者9例。在门诊及院外会诊手术有并发症者5例,共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2例(均为男性);减压不彻底5例(男1例,女4例);术式定位失误2例(男女各1例);假性脊膜囊肿2例(… 相似文献
7.
8.
9.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3)
胸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及确诊率近些年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的唯一途径,虽然各种手术方式层出不穷,手术技术也不断改进,但手术带来的并发症的不容忽视,尤其是脊髓损伤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或延误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脊髓损伤的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策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病例】女,32岁。因左侧臀肌萎缩3年人院。查体:左臀中、上神经支配区肌肉萎缩,痛觉减退,左侧足背侧痛觉减退。行CT检查示胸10、11黄韧带增厚并钙化,黄韧带厚度〉5mm,呈不规则突向椎管内而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诊断:胸椎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出针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立体微创"治疗理念,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疼痛诊疗中心采用"立体微创"治疗47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联合应用射频、臭氧、针刀等治疗技术,针对DLSS腰椎前、中、后柱不同部位,予以微创治疗。所有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分别于6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记录视觉模拟VAS量表、腰椎疾患JOA评分、Oswestry功能残障量(ODI)表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分值,比较不同时点的治疗结果,并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平均随访(14.4±8.4)个月,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末次随访治疗总有效率达89.36%。随访显示VAS、JOA、ODI及SF-36分值均能维持在较满意水平,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满意,腰腿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立体微创"治疗DLSS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拓宽了脊柱微创手术的临床适应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单侧显露保留棘突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8例,经半年至5年随访,优2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作者对此手术的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椎管的良好显露,脊柱的后柱稳定,保留棘突及脊柱后的部功能等方面讨论本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3月,对105例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侧隐窝神经根管松解及椎间盘切除术。其中男6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1例;单节段76例、双节段27例、三节段2例;L3 413例、L4 584例、L5S1 39例。结果 10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5个月)。疗效:优88例(84%)、良13例(12%)、差4例(4%),优良率为96%。术中出血量为30~300mL,平均每节段40mL。手术时间60-210min。有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椎间隙感染,2例手术中转,无1例复发。术后1周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颈椎管狭窄症治疗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组43例颈椎管狭窄症采用颈椎减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1.1%,与手术疗效相近,作者介绍了定点伸引手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在临床治疗机理方面讨论了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病理、颈椎稳定性和两种治疗的作用机制。提出颈椎“椎管内软组织力学适应机制”的概念,确立颈背肩脚部软组织损害与颈椎节段性不稳之间的联系及在本病症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临床上应依据不同病情选用非手术或手术疗法,而非手术治疗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指胸椎黄韧带骨化、突入椎管导致脊髓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该病在胸椎特别是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及随之而来的瘫痪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因此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我们运用汽钻法整块半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后路手术矫治退变性脊柱侧凸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8年3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31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椎间Cage植入,后外侧植骨融合,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与效果.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采用VAS评分、ODI、VOA评分对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腰腿痛均消失,下肢麻木等症状减轻,随访6个月至4.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度数与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状面Cobb角38°~56°,平均46.3°±9.2°,术后即刻21.7°±4.2°,矫正率51.5%,末次随访23.9°±5.8°,矫形率45.8%;腰椎矢状面曲度Cobb角-12°~42°,平均27.6°±5.1°,术后即刻-32°~-3°,平均-18.2°±4.9°,末次随访-42° ~-11°,平均-26.4°±8.3°.冠状面平衡C7PL与CSVL间距3.5 ~15.2 cm,平均(8.6±6.1)cm,术后即刻-3.9~1.8 cm,平均(-1.8±1.1)cm,末次随访-2.2~1.5 cm,平均(-1.4±0.9)cm,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重建良好.VAS评分、ODI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OA评分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为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翻修手术后症状改善最后评分良),优良率为83.9%.结论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减压,通过矫形使脊柱重新获得稳定,椎弓根钉棒固定及椎间融合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斌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6):131-13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2月至2(109年6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120例。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本组随访结果:优72例,良26例,可20例,差2例,优良率为9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3例,椎管内血肿患者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应准备充分;术中防止损伤硬膜囊和神经根;彻底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做好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外科治疗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外科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中,40例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10例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2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13.81±1.10)分改善至(5.24±1.12)分,改善率96%。术前平均评分与随访时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所有患者连续行走距离从术前不足100m改善到至少500m。结论:术前控制伴发疾病,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脊髓造影、CT、MRI检查的不断发展 ,黄韧带骨化症 (OLF)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性疾病 ,并引起人们的关注[1]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清 ,可能与慢性退行性变、炎症、氟代谢等有关 ,是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手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唯一方法[2 ]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 12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6 5岁 ,平均 4 2岁。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 5月 ,临床主要症状 :胸腹部紧束感 4例 ,一侧或双侧腰腿痛 5例 ,肢体麻木 14例 ,无力 7例 ,间歇性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外科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获得1~4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9岁,平均72.3岁;病史5-13年.平均8.6年。21例并存1种内科疾病,20例并存两种或以上的内科疾病。40例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10例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1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3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从术前13.81±1.10改善至分5.24±1.12分,改善率96%。术前平均评分与随访时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所有患者连续行走距离从术前不足100m改善到至少500m。结论:术前控制伴发疾病,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