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检测120例RA患者和168名健康体检者的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组IL018基因启动子-607C/A住点存在CC、CA和AA型3种基因型,-137G/C位点存在GG、GC和CC型3种基因型。-607AA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RA患者组(x^2=18,87,P〈0.05),而CC型在RA患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4.34,P〈0.05);等位基因C和A分布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x^2=12,91,P〈0.05)。-137G/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C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x^2=4,36,P〈0.05)。结论:广东汉族人群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和-137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RA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和-607C/A(rs194651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就诊于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共264例;另外选取同期在上述两个单位进行体检,均无慢性乙肝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3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SP-PCR),检测上述二组研究对象IL-18基因启动子-137G/C(rs187238)、-607C/A(rs194651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 病例组IL-18基因多态性位点rs194651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病例组IL-18基因SNP位点rs187238 G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OR=1.353,95%CI:1.009~1.815,P=0.043)。携带rs187238 GG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慢性乙肝的风险较高(OR=1.629,95%CI:1.152~2.305,P=0.006)。分层分析发现,rs187238位点上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慢性乙肝的关联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的患者中更加显著(P=0.022,P=0.011)。 结论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rs187238)多态性与慢性乙肝易感性具有相关性,而且,rs187238位点上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8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IL-18启动子区-607 C/A 、-137G/C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 检验。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607位点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5%、55.0%、25.5% ;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0%、53.0%。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46.7%、30.5%;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3.8%。两组人群-60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137G/C位点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18.5%、77.0%;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8%、86.2%。健康对照者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25.9%、68.5%;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5%、81.5%。两组人群-137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8启动子区-607、-13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入选71个房颤患者进行试验,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8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结果: 1. 永久性房颤组血清IL-6、IL-18水平分别高于持续性房颤组, 持续性房颤组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水平高于对照组;2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IL-18水平 与LAD成正相关r = 0.26, P < 0.01。IL-6水平与LAD成正相关r = 0.31, P < 0.01。IL-18、与IL-6水平成正相关r = 0.34, P < 0.01。结论:房颤患者IL-6和IL-18水平升高。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细胞因子IL-6和IL-18在AF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急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1例房颤患者,按其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23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7例;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心房内径。结果:永久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均大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持续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26,P0.0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左心房内径成正相关r=0.31,P0.01;白细胞介素-18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成正相关,r=0.34,P0.01。结论:房颤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8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137和-607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南方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人群的易感性有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法检测165例SLE患者和124例健康人群中IL-18启动子基因-137和-607两个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分析两个位点的基因分型与SLE的相关性.结果:165例SLE中,-137 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6.4%:而124例健康人群中-137 C的频率为12.3%,两组无明显差别;SLE患者中-607 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4.8%.健康人群中-607C的频率为61.3%,SLE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携带-607 C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大.血清中IL-18水平与基因型-607AC和-607CC强相关.结论:IL-18启动子基因-607位点(A→C)的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SLE人群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IL-18基因的表达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炎性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仓志兰  姜亚军 《临床荟萃》2005,20(11):652-654
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脑缺血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有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炎性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免疫递质,被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介质,因而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热点。目前,无论是动物模型研究还是临床试验均支持炎性反应参与缺血性脑损伤.抗炎治疗可以使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变宽,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机。大量的研究提示,炎性细胞因子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及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 in-18,IL-18)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促进T辅助(Th1)细胞的分化、增强Th1类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IL-1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11q22.2~q22.3),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其中转录起始区位于第2外显子上,2个启动子分别位于第2外显子上游6.7 kb的区域和5′端非编码区。目前发现IL-18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存在突变位点,而且启动子-137和-607位点多态性与IL-18的转录和表…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细胞因子,具有诱导γ-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促进T辅助(Th1)细胞的分化、增强Th1类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炎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IL-1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11q22.2-q22.3),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其中转录起始区位于第2外显子上,2个启动子分别位于第2外显子上游6.7kb的区域和5’端非编码区。目前发现IL-18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存在突变位点,而且启动子-137和-607位点多态性与IL-18的转录和表达有关。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健康汉族人IL-18基因编码区105A/C位点多态性的情况,同时测定血清IL-18含量,并进行健康汉族人IL-18基因编码区105A/C位点多态性与血清IL-18含量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傣族和僾尼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PCR-测序的方法检测三民族人群IL-18启动子G-137C、C-607A和G-656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基诺族人群G-137C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其他两民族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2)C-607A与G-656T完全连锁,C-607A(G-656T),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三民族人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IL-18启动子G-137C、C-607A和G656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具有民族、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高粘滞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恩复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及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恩复口服治疗,每次60万单位,每天3次,连用2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静脉血测定LPA水平,并于治疗后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转归评价。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20 d后L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7.00、34.62,P〈0.01),ESS评分亦显著改善(t=-5.57、-8.85,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t=-13.71、3.21,P〈0.01)。结论普恩复能降低血清LPA的含量,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脑卒中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分析瘦素与胰岛素抵抗、血压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瘦素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127例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卒中病人(脑出血组65例,脑梗死组62例)及健康自愿者60例(对照组)。测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脂指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瘦素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组血清瘦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FINS、ISI、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993~20.588,P〈0.05)。脑出血组血清胆固醇(TC)和FP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97、4.286,P〈0.05)。脑出血病人血清瘦素与FPG、FINS、血压呈正相关(r=0.38~0.5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8,P〈0.01)。脑梗死病人血清瘦素与FINS呈正相关(r=0.36,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高瘦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则ISI降低,胰岛素抵抗加重。瘦素可能加重脑卒中病人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血栓前体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及46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及TIA组TpP、F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TIA组伴有梗死灶者TpP及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结论TpP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TpP及Fg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与膜粘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膜微粘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测定,发现患者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膜微粘度显并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后两者有直线相关关系,提示对中风患者进行抗脂质过氧化治疗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C/A(IL-10-592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EV71)易感性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对EV71感染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运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EV71感染病儿及对照儿童IL-10-592C/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EV71感染重症组病儿基因型AC+AA、等位基因A频率的分布与轻症组病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071、18.143,P〈0.05)。结论 IL-10-592C/A位点等位基因A、基因型AC+AA的病儿感染EV71后易发展为重症。IL-10-592C/A位点基因型CC和C等位基因为EV71感染后不易发展为重症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DNA修复基因XPD75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128例,所有病例化疗前取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XPD751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与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病人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28例胃癌病人中,XPD751A/A、A/C和C/C基因型分别为104(81.3%)、23(17.9%)和1例(0.8%)。经化疗后,63例病人有效,总有效率为49.2%。XPD751A/A、A/C+C/C基因型有效率分别为53.3%(56/105)、30.4%(7/2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O.05)。携带A/A基因型病人的腹泻程度高于A/C+C/C基因型病人(χ^2=7.212,P〈O.05)。结论XPD75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胃癌对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PG)C46T基因多态性与以奥沙利铂为主的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Ⅳ期结直肠癌病人73例,治疗前提取外周血DNA,应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型与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病人的2周期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C/C野生基因型病人的近期有效率(73.0%)明显高于C/T+T/T突变基因型的病人(P=0.014);C/C基因型病人PFS(中位时间为11个月)明显长于C/T+T/T基因型病人(6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8.90,P〈0.01)。结论XPGC46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以奥沙利铂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化疗敏感性和生存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乳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法对200例乳癌病人和200例正常对照者的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癌病人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位点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17.475、38.798,P〈0.001);乳癌病人rs58172684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χ2=11.620,P〈0.001)。rs58172684 A/G位点AA、AG、GG等3种基因型和rs2336433 C/T位点CC、CT、TT等3种基因型与年龄、病理分级、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乳癌病人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乳癌的发生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为其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