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介入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早发冠心病患者95例,平均年龄(50.52±3.14)岁,男65例,女3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通过比较三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来阐明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抽取入选患者血清观察hs-CRP浓度变化。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多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方面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术前,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术后24h含量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其他两组与术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后24h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三组CRP均有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浓度降低幅度大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提高病人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将PCI术后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PCI术后全程给予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影响睡眠质量比较集中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焦虑、环境、医源性因素及生活习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0.22,P〉0.05)。实验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987~38.722,P〈0.01)。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2.66,t=8.90,P〈0.01)。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50/52),对照组为77%(40/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25,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PCI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有关的因素。方法:第1次行PCI的患者213例,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血压及药物使用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清肌酐(C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指标;取各个指标平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结果:术前病因、血清LDL-C、hs-CRP和Fib水平等因素对术后ACS发生的影响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5、1.90、7.53和4.03,这些变量对术后ACS是否发生的影响均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病因以及血清LDL-C、hs-CRP和血浆Fib水平等反映动脉炎症的指标是患者PCI术后ACS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CI或CABG)存活出院并完成随访的5461例患者,根据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无危险因素组376例,有危险因素组5085例。记录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随访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结果男性占76.9%(4199例),平均年龄(60.0±10.4)岁,平均随访549d。无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偏大、BMI低(P<0.000);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血管开口病变、LAD近端、左主干和慢性闭塞病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危险因素组CABG患者多且完全血管重建率高(P=0.002)。随访2年,无事件生存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8%vs.87%,P=0.061)。随访期间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中,无危险因素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有危险因素组患者。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尽管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与有危险因素者相同,一旦病变发展到需要做血运重建时,远期预后并不优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不足,提示临床上对于无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应同样重视和加强二级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3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半年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否发生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n=34)和无狭窄组(n=9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48 h、7d的IL-6、IL-10、CRP水平差异.[结果]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患者术前、术后冠脉最小管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均显著的高于无狭窄组患者(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6h、48 h的IL-6、CRP水平较无狭窄组显著的提高(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6h、48 h的IL-10水平较无狭窄组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PCI手术前后IL-6、IL-10及CRP等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手术后的炎症程度,可能与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59-196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行PCI手术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mg/d),低瑞舒伐他汀组(10mg/d),高瑞舒伐他汀组(20mg/d),各30例,在常规治疗时,于术前一周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于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一个月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及一个月,高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中的脂联素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术后应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能够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2007—07/2008—0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112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接受冠脉内支架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9例,根据介入术前后48 h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16例,肾功能正常组(非CIN组)6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造影剂肾病组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右冠状动脉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P<0.05,OR>1)。结论年龄≥70岁、术前血清肌酐(SCr)≥1.5 mg/L、心功能≥3级、术中造影剂用量过大、围手术期未进行水化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症冠心病例行OPCABG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为63例重症冠心病患者施行OPCABG手术。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2例低心排;静脉桥分支出血心包填塞1例;并发肺部感染11例。结论:OP-CABG手术可以适用于许多重症冠心病患者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谵妄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305例PCI术后患者,32例发生术后谵妄,将其设为谵妄组,随机抽取32例无谵妄症状PCI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诱发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32例(10.5%)患者在手术后6d内发生谵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有既往脑血管病史(OR=15.129;95%CI 2.355~97.183)、房颤病史(OR=32.355; 95%CI 4.330~241.746)及低LVEF值(OR=3.409; 95% CI0.668~17.393).结论 老年PCI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既往脑血管病史、房颤病史及低LVEF值是PCI术后谵妄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与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112例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IMA和hs-CRP浓度,并与3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IMA与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6.798、20.528,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IMA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8.612、68.513,q=5.591~10.803,P〈0.01)。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IMA与hs-CRP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0.757,P〈0.01)。结论血清IMA和hs-CRP浓度变化参与CHD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和补体C3的水平 ,探讨炎症和免疫反应在CH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 7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有异常改变的CHD患者和 2 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无异常改变的非冠心病患者 (NCHD)作为观察对象 ;CHD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 (SAP) 2 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 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0例 ,测定血清CRP、CIC和补体C3浓度。并分析浓度的改变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CHD组中血清CRP和CI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补体C3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CHD各亚组分析发现 ,SAP亚组仅CRP高于正常 ,其余两项均无显著性差异。UAP亚组与对照组相比 ,CRP和CIC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C3无明显改变 ,而且UAP亚组CRP水平比SAP组SAP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在AMI亚组中 ,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其CRP和CIC水平比SAP亚组的浓度明显增高 (P <0 0 1) ,补体C3水平虽有升高 ,但与CHD其他各亚组比较无差异。CHD患者中CIC和C3增高水平与CRP呈正相关 (r =0 69,0 65 ,P <0 0 5 )。并发现血清CRP、CIC升高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r =0 71,0 5 7,P <0 0 5 ) ,而血清C3浓度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 (r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纤溶活性变化。方法检测并比较47例ACS病人、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D-二聚体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及自细胞(WBC)总数。结果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病人CRP、FIB、WBC、D-二聚体及PAI-1明显升高(F=6.027~2543.668,q=3.571~16.098,P〈0.05、0.01),tPA降低(F=4.138,q=3.043~3.913,P〈0.05);CRP与D-二聚体及PAI-1活性呈正相关(r=0.326、0.393,P〈0.05、0.01),与tPA活性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ACS病人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及纤溶活性降低,CRP水平升高与纤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及纤溶活性降低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缺血性心脏病 (IHD)时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以探讨CRP与I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体检健康者 3 0例、心绞痛患者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0例各作为正常对照 (C)组、心绞痛 (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C组于清晨、AP组于入院次日清晨取血 ,而AMI组于发病 6、12、2 4、48及 72h取血。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结果 :AP组及AMI组各时间点CRP较C组显著增高 (P <0 0 1) ;AMI组各时间点CRP较AP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 72h内呈明显动态变化 ,6h开始升高 ,48h达高峰 ,后渐下降 ,72h时仍明显高于正常。结论 :CRP参与IHD的发病过程 ,其水平的高低与IHD的严重程度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时CRP动态演变具有判断病情发展趋势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40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30例,AMI10例)11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发现:心绞痛患者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健蛋白原、Casson屈服值明显升高,AMI患者相同指标有更明显的改变趋势,Casson屈服值是更灵敏的反映血液流变特性的指标。相关分析表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合量呈明显正相关(r=0.356,P<0.05)。提示冠心病时脂质过氧化增强可能是致纤维蛋白原升高,血粘度升高的最终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30例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30例体检者血清CRP、Fbg的含量,同时测定其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CRP及Fb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151.61、70.45,q=7.12~22.40,P〈0.05、0.01)。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后处于缓解期时CRP及Fb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20.06、9.61,P〈0.05、0.01)。血清CRP及Fbg水平与FEV1%及PaO2均呈负相关(r=-0.82~-0.68,P〈0.01)。结论检测血清CRP、Fbg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病情和疗效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38例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习指标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在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具有高度显著性,特别是全血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无显著性。两组间运动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运动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提示运动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O)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按CRP水平分为高CRP组213例,低水平CRP对照组202例,分析两组各心血管危险因子;分别以危险因子:性别(女/男)、吸烟(吸烟坏吸烟)、糖尿病(糖尿病/非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重/正常)、血脂(异常/正常)、血压(高血压/正常)为切入点分析与高CRP的相关性。结果 高CRP组各危险因子参数均比低水平CRP对照组异常明显(P〈0.05),相关分析高CRP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女性性别、高血压、吸烟相关联。结论 CRP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按CRP水平分为高CRP组213例,低水平CRP对照组202例,分析两组各心血管危险因子;分别以危险因子:性别(女/男)、吸烟(吸烟/不吸烟)、糖尿病(糖尿病/非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超重/正常)、血脂(异常/正常)、血压(高血压/正常)为切入点分析与高CRP的相关性。结果高CRP组各危险因子参数均比低水平CRP对照组异常明显(P<0.05),相关分析高CRP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女性性别、高血压、吸烟相关联。结论CRP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失败后的心脏外科急救经验。方法 2001~2008年,我科共有10例病人在行PCI时出现意外,其中1例行心包引流术,3月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急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心绞痛症状消失,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结论 PCI失败后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心脏外科急救措施进行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