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在院外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从我院NICU出院后随机分为三组: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组(PDF组)、足月儿配方奶组(TF组)、纯母乳喂养组(BM组),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进行随访观察并对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DF组早产儿身体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明显高于TF组和B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喂养是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的最佳选择,可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增长,有利于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的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影响。方法 将215名小于胎龄儿按照喂养方式分为5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喂养组、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比较各组在出生、生后1、3、6、12、18月及24月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及其与母乳混合喂养组儿童发育指标优于纯母乳喂养及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出院后应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或与母乳混合喂养能够促进体重、身长、头围发展, 实现小于胎龄儿的追赶生长, 避免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微量母乳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2016年1-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早期肠内微量配方奶喂养,研究组患儿给予早期肠内微量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肠胃喂养耐受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喂养后,研究组患儿体重、头围及身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呕吐、腹胀及奶汁潴留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院内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给予早期肠内微量母乳喂养可明显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101千卡/100 ml早产儿配方奶和81千卡/100 ml早产儿配方奶对新生儿营养发育及安全性的远期影响.方法:对住院期间喂养101千卡/100 ml和81千卡/100 ml早产儿配方奶的两组早产儿出院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监测,研究分析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精神发育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早产儿在院外追赶性生长重点监测和评估发现出院后在6个月龄和12个月龄时精神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生长发育指标中的身长、体重、头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早期喂养较低能量密度早产儿奶粉,喂养高能量密度早产儿奶粉的早产儿生长速率较快,追上同龄正常生长发育儿所需时间较短,未发现喂养不耐受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儿保门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后1~4个月阶段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系统体检的9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孕周37周且出生体重2 500 g)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喂养方式不同分为4组。试验组:强化母乳喂养组(20例);对照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组(23例)、普通配方奶(TF)组(16例)和纯母乳喂养(BM)组(37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喂养组在出生后1月、2月和4月龄时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1月、2月和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大于对照组中纯母乳喂养组和普通配方奶组(P0.05)。对照组中,PDF组在1月、2月和4月时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值大于普通配方奶组和纯母乳喂养组(P0.05),试验组和PDF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和早产儿奶粉喂养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比较理想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早期体格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其实现追赶性生长,减少宫外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强化母乳喂养的早产儿的早期生长情况,与非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进行生长速率的比较。方法按照Cochrane图书馆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查阅会议记录、专题论文集、综述和检出文献等相关资料。收集关于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 WMD)及其95%CI表示。结果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显著大于未强化母乳喂养早产儿,两组身长增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WMD=2.41,95%CI:1.01~3.82,P<0.001;身长:WMD=0.04,95%CI:-0.10~0.17,P=0.58;头围:WMD=0.12,95%CI:0.11~0.13,P<0.001);比较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两组早期体重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WMD=-1.28,95%CI:-3.62~1.06,P=0.28;身长:WMD=-0.05,95%CI:-0.27~0.18,P=0.68;头围:WMD=-0.01,95%CI:-0.06~0.04,P=0.73)。结论强化母乳喂养能较好地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可作为首选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住院期间开奶时间及出院后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张掖市人民医院102例早产儿,其中7天内禁食者45例,生后72 h经母乳喂养或早期微量喂养者67例,出院后纯母乳喂养者64例,早产配方奶喂养3月者13例,生后即足月配方奶喂养25例。所有早产儿出院后3月、1岁、3岁分别测量体重、身高、头围3项生长指标,按7日内开始喂养、7日后开始喂养和母乳喂养、早产配方奶喂养、足月配方奶喂养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和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结果:住院期间7日内开始喂养的早产儿出院后3月时的体重、身高和头围明显高于住院期间7日后开始喂养的早产儿(P<0.05);出院后采用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喂养和足月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其3月及1岁时的体重、身高和头围依次降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检验进一步显示,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喂养和足月配方奶喂养者体重、身高、头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组3岁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早,可以促进3月内的婴儿的体格生长,出院后的用早产儿配方奶能促进1岁内的体格生长,优于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优于足月配方奶喂养,出院后首选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早产儿喂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6年榆林市星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母乳喂养组56例、配方奶粉喂养组69例、肠外营养组61例,观察不同组别早产儿体格指标、血清前白蛋白含量、喂养不耐受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配方奶粉喂养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及5、10 d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早产儿,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肠外营养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配方奶粉喂养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早期配方奶粉喂养可以有效促进生长发育,但喂养不耐受、并发症发生风险高。针对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建议在鼓励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适当给予配方奶粉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以适当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42天婴儿喂养方式及体格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2 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800例足月适龄的42 d婴儿进行出生时~42 d时喂养方式的调查,采用小儿生长监测,对新生儿于出生时及42 d时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并进行营养性贫血和早期佝偻病发病率的调查.[结果]800例42 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60.1%;母乳喂养方式下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部分母乳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营养性贫血及早期佝偻病的发病率均高于母乳喂养.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61.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61.0%)高于剖宫产者.[结论]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降低营养性贫血和早期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采用定量肠外营养支持方案、B组采用母乳喂养方案、C组采用配方奶喂养方案,观察并分析3组早产儿出院前体重、头围和身长增长速率、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12月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体重增长速率[(17.34±4.02)g/kg·d]明显优于A组[(13.34±3.23)g/kg·d]和B组[(13.98±3.98)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身长增长速率[(1.18±0.40)cm/周]明显优于A组[(0.90±0.32)cm/周]和B组[(0.91±0.33)c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后头围增长速率[(0.83±0.18)cm/周]明显优于A组[(0.71±0.12)cm/周]和[B组(0.70±0.11)c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智力发育情况比较,B和C组智力发育明显优于A组(P0.01),而B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在肝肾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配方奶喂养营养支持相对母乳喂养和场外营养支持能够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临床上应该给予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富含α-乳清蛋白及AA/DHA但总蛋白含量略低的配方奶粉对婴儿生后前3个月体格生长的作用,并观察其喂养后胃肠道的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标签开放性的多中心研究.喂养母亲记录喂养最初3周每日耐受性指标,医生观察并记录1、2及3月龄时婴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等生长指标.[结果]喂养3个月后,体重、身长和头围增值在母乳组、α-乳清蛋白组和对照配方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婴儿的耐受性观察发现,肠胀气、大便性状和睡眠状况在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α-乳清蛋白配方组婴儿大便性状和睡眠状况与对照配方组相比,更接近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肠胀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两个配方组.皮疹、腹痛等耐受性指标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试验配方富含α-乳清蛋白及DHA/AA,能提供足够营养满足婴儿生长所需,其生后头3月生长速率同母乳喂养儿及对照配方喂养儿相似.且婴儿对这种新配方奶粉的耐受性良好,较标准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为母乳强化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出生胎龄35周的102例早产儿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组(31例),母乳喂养组(33例)和配方奶喂养组(38例)。分别于纠正胎龄足月(40周)及其后1个月、3个月监测三组的体格生长速度、血红蛋白、血钙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体重增长速率在纠正胎龄足月时、纠正胎龄后的1个月和3个月,强化母乳组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三组在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能够较好的促进早产儿生长,尤其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并不增加喂养不耐受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可以作为早产儿首选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F)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3周院内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适宜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住院的60例胎龄<32周且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0例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组、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比较四组VLBWI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生长指标的比较中,四组VLBWI平均体重增长率、平均身长周增长率、平均头围周增长率以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3、1.217、1.225、1.512,P>0.05);并发症的比较中,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VLBWI喂养不耐受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χ2=14.620、10.170、6.996、5.042,P<0.05),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院内感染及视网膜病变方面,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2、0.896、0.779,P>0.05)。结论 采用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的喂养方式,不会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 探讨补充模拟母乳水平的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和二十碳四烯酸 (AA)对早产儿体内脂肪酸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 选取体重 <2 1 0 0 g,胎龄 <37w的早产儿 32名 ,分为三组 :A组 ,母乳喂养组 ;B组 ,传统配方喂养组 ;C组 ,DHA和 AA补充组。C组配方补充至婴儿体重达 (2 .5± 0 .1 0 ) kg。出生后 1 mo± 7d、2 mo± 7d、3mo± 7d分别测量身长、体重、头围 ;出生时和体重达 (2 .5± 0 .1 0 ) kg时分别测血浆和红细胞中的 DHA和 AA的水平。结果 : 至 3个月时 ,B组的头围明显低于 A组及 C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 .0 5) ;三组早产儿刚出生时 ,红细胞和血浆中各种脂肪酸比例无显著差异 ;至体重 (2 .5± 0 .1 0 ) kg时 ,B组的 DHA和 AA明显低于A组和 C组 (P<0 .0 5)。相关分析显示 :头围与血浆中的 AA水平相关 (r=0 .466,P<0 .0 1 )。结论 : 给早产儿补充模拟母乳水平的 DHA和 AA,不仅能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而且可将早产儿血浆和红细胞中的 DHA和 AA提高至与母乳喂养早产儿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的奶方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247例800~1 500 g的早产儿,分为单纯生母母乳组78例(A组),生母母乳+母乳强化剂组75例(B组),无母乳愿意接受捐赠母乳者为捐赠母乳+母乳强化剂组49例(C组)和无母乳且不愿接受捐赠乳者予早产儿配方奶组45例(D组)。所有入选者均采取积极喂养措施,观察各组早产儿完全肠内喂养、体格生长发育、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等项目。结果 头围、体重、身长等体格发育指标、喂养达100 Cal/(kg·d)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单纯生母母乳组较其他三组慢、静脉营养应用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年内感染事件发生例次早产儿配方奶组较其他各组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汁淤积发生率、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等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儿生母母乳加母乳强化剂为最佳奶方,其次为捐赠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在两者均不能得到的情况下,早产儿配方奶也是为一种较好的奶方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为早产儿的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定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的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母乳强化剂喂养,观察组在母乳喂养中根据早产儿蛋白质摄入量实施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比较两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和喂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喂养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增高,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增高,干预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821、5.217,P<0.05)。结论 相比于标准母乳强化剂喂养,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实施个性化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且该母乳强化喂养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可减少喂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胃管喂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8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即给予鼻胃管喂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喂养组,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的情况下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天数、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居首位,常规喂养组发生率为44.1%,干预组发生率为1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