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肝硬化患者血浆亮啡肽,神经肽Y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亮啡肽(LENK)、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9例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 NPY含量,并以18例慢性肝炎、14例急性肝炎和1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急、慢性肝炎(P<0.05),有腹水、肝性脑病者分别显著高于无腹水和无肝性脑病者(P<0.05);而血浆NPY水平肝硬化患者明显下降(P<0.05),有腹水或肝性脑病者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LENK、NPY等内源性神经肽水平明显变化,且以有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者更为明显,提示这些神经肽可能参与了肝硬化患者的高动力状态循环异常,并与腹水及肝性脑病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肽Y(NPY)是体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物质 ,其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病程中的变化规律 ,以及在HFRS某些发病环节中的作用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本课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FRS各期血浆NPY水平 ,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 1997年 10月~ 1999年 9月HFRS住院患者 ,诊断按卫生部 1987年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中的标准进行 ,并经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证实。既往均无心、肝、肾疾病及高血压等相关病史。本组共 10 4例 ,其中男 92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72岁 ,… 相似文献
4.
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祛:1997年11月一1998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年龄21-63岁,平均(37.5t9.1)岁。急性肝炎14例、慢性肝炎轻度(慢肝轻度)13例、中度(慢肝中度)15例、重度(慢肝重度)7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8例。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患者均无出血、继发感染、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无肾脏损害、高血压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患及服用激素史。以10名健康人为对照。患者人院次(部分在出院前)晨6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浆NPY在EH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及在EH靶器管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选EH患者115例,以左室肥厚、脑卒中与肾功能损害为靶器官损害,其中伴有左室肥厚者21例,伴有脑卒中者13例、伴有肾功能损害者11例,为单一靶器官损害组,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靶器官损害者19例为联合靶器官损害组,余下51例为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NPY的血浆浓度.结果 1)EH患者血浆NP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血压级别之间血浆NPY浓度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76.717,P<0.01),且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而升高.血浆NPY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86,P<0.01).2)单一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联合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与单一靶器官损害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PY可能与EH的病理生理进程以及EH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血浆NPY浓度可作为评价EH进程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ZHANG Ru-min GAO Mei ZHANG Zheng WANG Shi-fu JIANG Li WANG Huai-quan ZHU Bin. Zibo Central Hospital Shandong China 《高血压杂志》2007,(9)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浆NPY在EH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及在EH靶器管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选EH患者115例,以左室肥厚、脑卒中与肾功能损害为靶器官损害,其中伴有左室肥厚者21例,伴有脑卒中者13例、伴有肾功能损害者11例,为单一靶器官损害组,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靶器官损害者19例为联合靶器官损害组,余下51例为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NPY的血浆浓度。结果1)EH患者血浆NP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血压级别之间血浆NPY浓度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76.717,P<0.01),且随着血压级别的上升而升高。血浆NPY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86,P<0.01)。2)单一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联合靶器官损害组血浆NP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而无靶器官损害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与单一靶器官损害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PY可能与EH的病理生理进程以及EH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检测血浆NPY浓度可作为评价EH进程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 ropeptideY ,NPY)、肾上腺素 (adrenaline)水平的改变及苯那普利、缬沙坦的干预影响。方法 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 80例高血压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血浆NPY、肾上腺素水平测定 ,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治疗 4w ,测定服药后该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浆NPY含量为 (15 1 39± 2 5 32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0 1± 10 4 )pg/ml,肾上腺素含量为 (10 3 12±16 2 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0 4 5pg/ml ;药物治疗后血浆NPY、肾上腺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但两组药物干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NPY、肾上腺素水平增高 ,存在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后可使血浆NPY和肾上腺素水平下降 ,这可能是苯那普利和缬沙坦的降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和神经肽Y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NT)和神经肽 Y (neuropeptide Y,NPY)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我院高血压病人 6 0例的 NT、 NPY。结果 :对照组 NT、 NPY分别为 74 .3± 2 6 .5、 145.1± 2 4 .2 pg/ ml,明显低于高血压 期病人 (135.8± 17.4、 170 .2± 2 7.4 pg/ ml) ,P<0 .0 1,0 .0 5。结论 :NT、 NPY的血浆含量变化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有益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浓度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0例ISH患者血浆NPY浓度 ,其中 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1)ISH患者NPY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且NPY的浓度与收缩压增高的幅度呈正相关。(2 )ISH患者血浆NPY浓度 1级最低 ,2级居中 ,3级最高 ,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6 7.5 8,P <0 .0 1)。(3)血浆NPY浓度随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上升 (F=5 9.6 8,P <0 .0 1)。结论 NPY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并与病情有关。检测血浆NPY浓度可作为判断ISH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病不同阶段血浆神经肽 Y(NPY)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各 30余例发病不同阶段血浆 NPY浓度 ,并选 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2 4h)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 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 NP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血浆 NPY水平高于治疗后 2周病情稳定期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 NPY水平在心梗后 8h左右开始升高 ,2 4h达高峰 (34 6 .2± 5 9.6 pg/ ml) ,7d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 (2 2 8.1± 38.6 pg/ m l)。结论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急性缺血时 ,血浆 NPY水平升高 ,提示 NPY参与了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的病理生理过程 ,NPY可作为观察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IL-1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IL - 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和ELISA法测定 98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IL - 1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IL - 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组显著高于非SBP组 (均P <0 0 1) ,二者水平呈正相关 (r =0 36 4 ,P <0 0 1)。随Child分级升高 ,上述指标逐渐递增 ,血浆PCT、IL - 18水平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 (r =0 4 4 5和 0 4 12 ,均P <0 0 1) ;PCT与AL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r=0 173,P >0 0 5 ) ,而IL - 18与ALT呈正相关 (r=0 5 0 2 ,P <0 0 1)。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硬化肝功能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的5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否正常分为正常组(n=217)和升高组(n=283),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D-二聚体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VT的早期预警效能。结果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ALT、AST、TBil、Alb、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P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55、0.214、0.756,P值均<0.05)。共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PVT,PVT阳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PVT阴性患者[1.96(0.82~4.91)mg/L vs 0.61(0.19~1.54)mg/L,Z=-6.0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诊断界值为0.76 mg/L,ROC曲线下面积和95%可信区间为0.758(0.719~0.796)。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指标。对于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需警惕PVT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C. Roche P. Boutin C. Dina G. Gyapay A. Basdevant J. Hager B. Guy-Grand K. Clément P. Froguel 《Diabetologia》1997,40(6):671-675
Summary Synthesis and release of neuropeptide Y (NPY) are both regulated by leptin binding to its hypothalamic receptor mediating
some of the effects of leptin on food intake. Moreover, NPY administration is a powerful stimulant of feeding behaviour.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 of NPY, NPY-Y1 and -Y5 subtype receptors [rNPY-Y1/-Y5]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obesity. Two complementary genetic approaches were used: 1) linkage analyses between obesity and polymorphic markers located
nearby NPY and rNPY-Y1/-Y5 genes (respectively on chromosomes 7p15.1 and 4q[31.3–32]) in 93 French Caucasian morbidly obese
families; 2)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scanning of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NPY and rNPY-Y1 genes performed
in 50 unrelated obese patients ascertained on the basis of a body mass index of 27 kg/m2 or more and a family history of obesity. No evidence of linkage between morbid obesity or obesity-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s
and NPY and rNPY-Y1/Y5 regions was found in this population. Moreover, SSCP scanning revealed no mutation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NPY and rNPY-Y1 genes among obese subjec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PY and NPY-Y1/Y5 receptors are unlikely to be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morbid obesity, at least in the French Caucasian population. [Diabetologia (1997) 40: 671–675]
Received: 27 December 1996 and in revised form: 26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