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糖监测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HIE患者和50名健康新生儿的血糖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血糖浓度调整输糖速度及浓度.结果 HIE患儿血糖异常率高于健康新生儿,HIE患儿既可发生高血糖也可发生低血糖.结论 高血糖发生的可能与HIE的轻重有关.临床上需动态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输糖速度及浓度,使血糖保持在正常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其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测定仪检测110例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的血糖,对合并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患儿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通过调整葡萄糖的输注速度和浓度,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结果 110例窒息新生儿入院时检出低血糖42例(占38.2%),高血糖26例(23.6%).低血糖组24 h时血糖基本恢复正常.高血糖组24 h后血糖有所下降,但未恢复正常,继续监测至48 h时血糖均值在正常范围,其中死亡2例临终前血糖17 mmol/L.结论 对窒息新生儿应加强血糖动态监测,及时纠正窒息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刘健华 《淮海医药》2012,30(6):514-514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糖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GLUCOSETREND微量血糖仪,对85例HIE患儿生后6h内、12 ~24 h、48 h、72 h进行血糖监测.并以8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 HIE组在生后6h内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IE患儿中重度较轻度血糖升高更明显(P<0.05),12~24 h后中重度HIE患儿血糖显著下降,较轻度HIE患儿下降更明显,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48 h、72 h血糖变化趋于稳定.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密切监测24 h内血糖变化,尤其中重度患儿,严格掌握输糖浓度及速度,避免血糖紊乱而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92例HIE患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测定治疗前空腹血糖.结果 低血糖6例,高血糖27例,其中轻、中、重度HIE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14%、6.67%、5.88%,三组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中、重度HIE组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6.67%、67.65%,三组间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患儿病死率增加,两组相比(22.22%与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血糖监测为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施春花  彭乐  王友莲 《江西医药》2006,41(11):875-877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选择54例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结果22例发生低血糖,多在凌晨2:00-4:00时,多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仅3例有低血糖反应。20例出现餐后高血糖多在晚餐后2h。结论那些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仍存在低血糖及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可全面反映具体血糖波动细节,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胡冰  李良辉  胡华著 《江西医药》2005,40(9):549-550
目的探讨血糖动态观察在危重新生儿抢救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6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血糖监测组在患儿入院第1h,6h,12h,24h,第二天以后每隔12h动态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数值的高低对静脉滴注葡萄糖的速度和量加以调整,而对照组则仅在病情变化考虑有血糖波动时再作检测.结果监测组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因血糖波动而出现的临床症状例数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动态监测能准确分析病因,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梁丽君  张振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49-1550
目的 :观察危重患儿高血糖的发生及胰岛素治疗疗效。方法 :对100例ICU中危重患儿进行血糖检测 ,高血糖病例55例 ,其中轻中度高血糖患儿21例采用限糖治疗 ,重度高血糖患儿34例 ,随机分为限糖16例为对照组及小剂量胰岛素组18例 ,观察血糖下降速度及预后。结果 :发生高血糖55例 ,患病率55% ,轻中度高血糖症患儿限糖治疗后第二天血糖降至正常为76 2% ,重度高血糖应用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24小时血糖控制情况分别 (5 23±1 53)mmol/L与 (7 69±1 38)mmol/L(P<0 01) ,病死率明显下降 ,分别为16 7%与37 5% (P<0 05)。结论 :危重患儿轻度高血糖通过限糖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而重度高血糖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阻止血糖进一步升高 ,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血糖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糖监测进行分析。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20例。结果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以低血糖发生为主,高血糖发生率中度明显高于轻度。结论 HIE为新生儿窒息严重的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新生儿缺氧缺血对代谢的重要影响之一是糖代谢紊乱。HIE患儿会出现血糖异常,血糖异常会加重HIE患儿脑损伤从而影响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T2DM患者佩戴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和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糖及三餐前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高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实时显示患者的血糖情况,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动态监测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 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42例HbA1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血糖监测. 结果 42例患者中,12例(28.6%)发生低血糖(血糖≤3.0 mmol/L),其中8例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00~3:59,4例为无症状低血糖;18例(42.9%)发现高血糖(血糖>11.1 mmol/L),17例发生于三餐后. 结论 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发现有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存在,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丽  元帮凤  袁丽  王耿  陈瑾 《医药世界》2010,12(3):205-206
目的:比较较稳定的指尖血糖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血糖结果。方法:选择2008—06/2009—01内分泌科37例住院患者,在指尖血糖监测示血糖相对平稳后佩戴雷兰动态血糖(DGMS)。应用DGMS分析软件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3.9mmol/L)、高血糖(〉11.1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结果:血糖波动系数≤1.5组共9例,其中发生低血糖6例,高血糖2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6.82±1.85)mmol/L;〉1.5组共28例,其中发生低血糖15例,高血糖25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为(10.9±3.22)mmol/L。两组比较,低血糖发生比例相近(P〉0.05),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在血糖波动系数〉1.5组明显增多(均P〈0.01),两组血糖漂移幅度最大患者均合并低血糖。结论:指尖血糖较好的患者仍须DGMS监测注意低血糖;高血糖和血糖漂移在血糖波动系数〉1.5时显著增多;血糖漂移幅度越大越应注意有无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颅脑损伤后住院治疗的96例高血糖患者采用GCS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患者均进行了动态血糖监测,并协助医生调控血糖,加强患者的护理。结果颅脑外伤后血糖浓度过高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浓度正常略高者。入院GCS评分与测定血糖含量相结合,必然能够更为准确客观地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动态血糖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瑜  梁瑞景 《河北医药》2011,33(13):1945-1946
目的评估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儿童l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程度和疗效。方法选择在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儿科住院的1型糖尿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CGMS+CSII组(C-C组)和非C-C组(除CSII之外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N组),每组30例,3个月后应用CGMS监测72 h,比较患儿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平均血糖浓度、白天和夜晚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事件和高血糖事件发生的例数。结果 2组治疗均可使血糖逐渐稳定,C-C组24 h平均血糖浓度较N组明显降低(P〈0.05);C-C组HbAlc较N组明显下降(P〈0.05);C-C组白天及夜间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次数均明显少于N组(P均〈0.05)。结论 CGMS监测发现,CSII和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均可使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下降,但CSII治疗具有血糖控制理想、24 h昼夜血糖变化小、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次数少等优点,依从性更好,是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T2DM患者佩戴CGMS连续3d,并于监测的第2天给予CSII治疗,根据实时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和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血糖及三餐前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高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实时显示患者的血糖情况,反映血糖变化趋势,以此指导CSII中胰岛素的应用,可平稳有效控制血糖,预防血糖大幅度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应激状态下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中重度HIE患儿与同期轻度63例HIE患儿住院期间血糖、电解质变化.结果 中重度HIE患儿较轻度HIE患儿血糖升高,血钠和血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3.126、3.485,均P<0.05),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05);中重度HIE患儿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高血糖、低血钠、低血钙发生率高于1个器官功能障碍者(χ2=4.663~10.664,均P<0.05),器官障碍数与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发生率无关;中重度HIE患儿高血糖组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χ2=6.258,4.663,均P<0.05),两组低钾血症及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重度HIE患儿早期出现高血糖及低血钠、低血钙者常提示机体存在严重应激反应,并由此促进电解质紊乱,与疾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易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695-696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结果:危重新生儿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尤其是在异常分娩、窒息缺氧、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使血糖升高。不合理的医源性输注葡萄糖和喂糖水也是导致高血糖症的常见原因。结论:对危重新生儿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加强血糖监测,正确使用微量血糖仪,调整治疗措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后遗症,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以及提高危重新生儿成活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朝华  傅德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58-1659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即“双C”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30例“双C”(“双C”组)和20例单用CSII治疗、指血糖监测(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速度和血糖控制的平稳性.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GMS监测及CSII治疗,且耐受性良好.“双C”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提高低血糖的检出率,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可针对性制订及调整CSII治疗方案,平稳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结论 “双C”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良好达标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疾病常发生糖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临床常无特异表现而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这两种糖代谢紊乱均可加重病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造成严重后果。故新生儿疾病应重视血糖监测指导治疗。本文结果发现在新生儿高血糖患儿中,危重新生儿、低体温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表明高血糖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相关性。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娅梅  董砚虎 《药品评价》2011,8(11):22-24,28
动态血糖监测(CGM)是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全面反映患者24h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提供连续、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分析患者血糖波动趋势,有助于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目前已有多种CGM技术应用于临床,其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具有操作简单、佩戴方便、损伤小、结果准确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应用较广泛且成熟的CGM技术之一.儿童糖尿病患者因其认知能力差、饮食控制困难、体力活动量相对较大且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儿科医生对危重新生儿血糖监测的重视,及时治疗、减少脑损害。方法71例应激性高血糖患儿采用微量血糖仪取末梢血测血糖,2h测1次,直至血糖恢复正常。血糖7.0~14.0mmol/L 11例,仅限制用糖。重度高血糖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胰岛素治疗。结果重度高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治疗24h及72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27,P〈0.001)。结论轻、中度高血糖采用限制用糖,即可较快恢复正常。重度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下降较快,可尽快纠正由于血糖升高所致的高渗血症,对改善危重新生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