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病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方式及规律性,为患者义齿修复及防治牙齿缺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2年11月就诊的2 65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族别患者在缺损类型、缺牙部位方面的差异。结果口腔修复患者在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牙数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上颌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牙;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和上前中切牙是发生缺失最多的牙位。各种修复方式中普通烤瓷修复体1 543件(58.23%)。结论普通烤瓷固定修复体是口腔修复主要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牙列缺失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行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列缺损,追踪观察时间为1~2年.通过修复体效果评价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修复治疗后,在不同观察时间内,所有患者咀嚼功能得到改善,对修复治疗的满意.结论 套筒冠义齿应用于牙列缺损及多数牙缺失的牙周病患者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以及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和修复状况。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45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以及牙列缺损临床情况以及修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以及牙列缺损在性别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8例患者在牙体缺损、牙列缺失以及牙列缺损部位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损伤部位最高的是上颌。患者口腔修复状况前三名分别是铸造支架义齿(27.95%)、铰连式义齿(25.98%)、金属烤瓷联合全冠(24.24%)。结论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以及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情况和患者性别无关,和患者年龄有关,在修复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美观耐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当前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的主要修复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年至2018年口腔科诊疗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60岁以上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将其每组50例分为A组与B组,对应为固定义齿修复方案、活动义齿修复方案。比较两种手段对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上颌、下颌以及全口义齿修复需求方面,组间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在制定治疗方案时用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效果相对良好,但部分患者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需求等选择固定义齿修复或者活动义齿修复,全面保障疗效。  相似文献   

5.
钟学林 《黑龙江医学》2004,28(8):622-622
老年人的牙体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对牙列缺损,且缺牙较多、缺损时间较长的病例进行义齿修复时,因缺损牙的交错,上下只有1-2对牙齿有咬He关系,磨损严重,使义齿修复有一定的困难。作者总结了10例患者的修复体会。  相似文献   

6.
牙列缺损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牙齿缺失形成牙列缺损,破坏了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在义齿修复治疗时应首先考虑[牙合],颞颌关节,咀嚼肌三方面因素对义齿修复的作用,必须对重度磨损余留牙进行[牙合]重建修复治疗,临床上我采用锤造金属全冠应用牙列缺损伴余留牙的重度磨损的修复,此种重建修复属保健性修复措施,对牙齿的硬组织;牙髓;口腔软组织;颞[牙合]关节;咀嚼肌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巍 《大家健康》2016,(6):88-88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当中抽取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下颌、全口义齿修复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P <0.05);修复治疗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在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各有优点和缺陷,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杨振辉 《吉林医学》2014,(24):5423-5424
目的:对不同种类深覆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58例深覆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方法,对患者的缺失及咬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修复,主要有:固定修复、固定联合可摘义齿修复、可摘义齿修复,所有患者中有48例患者进行了咬重建,分别于修复后对患者的义齿使用情况及患者面形等健康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修复结束后随访2年,其中实施咬重建的患者面形改善良好,颞颌关节症状得到缓解。并经过统计学分析,三种修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不同种类深覆牙列缺损患者时,要依据临床诊断及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才能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并观察修复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42例口腔修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纳入对象一般资料、修复处理类型等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2例(患牙172颗)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缺损牙齿122颗(70.9%),牙齿缺失50颗(29.1%);活动义齿修复32例(76.1%),固定义齿修复10例;随访修复效果良好.结论:老年口腔问题多为牙齿缺损或牙齿缺失,临床需要对其进行口腔修复处理来恢复牙齿正常咀嚼功能,其处理方式主要是活动义齿修复,其次是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患者正确保养义齿并注意口腔卫生,能辅助提升修复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缺失及修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60例及80名健康志愿者,由口腔专业医师进行口腔检查。结果 160名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率为61.25%,义齿修复率为41.84%;牙列缺失率为26.87%,义齿修复率为83.72%。80名健康志愿者中,牙列缺损率为30.0%,义齿修复率为62.5%;牙列缺失率为12.5%,义齿修复率为90.0%。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及缺失率高于健康人群,修复情况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钱建亚 《吉林医学》2011,32(22):4631-4632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和修复状况,为预防牙齿损伤及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进行口腔修复的97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且对口腔修复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和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比较:男女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在年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2,P<0.05),并且口腔修复者以30~60岁患者组最多(57.32%);在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4,P<0.05),以上颌部位所占的比例最高(38.15%)。口腔修复状况,修复类型占前三位的依次为铸造支架义齿(27.84%)、铰连式义齿(25.97%)和金属烤瓷联合全冠(24.02%)。结论: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做好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并要积极学习新知识为口腔修复技术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当中抽取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下颌、全口义齿修复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修复治疗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在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各有优点和缺陷,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隐形义齿具有美观、舒适、柔韧、耐用等优点,但在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中,因隐形义齿在咀嚼功能、固位性、稳定性等方面低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作者将隐形义齿与铸造支架联合应用,修复肯氏I、类牙列缺损患者57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牙列缺损符合适应证并要求作隐形义齿的患者57例,男24例,女33例,年龄38~77岁。其中上颌38件,下颌31件,共69件。2.适应证选择肯氏I、II类牙列缺损,缺失牙齿均为单、双侧所有磨牙:缺牙区相邻牙无松动、无炎症、…  相似文献   

14.
郭斌  南海涛  孙雷  翟晓红  杨甜甜 《河北医学》2016,(10):1598-1600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伴发牙颌畸形行正畸和修复疗法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8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修复疗法,观察组联合正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行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取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6例,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经过重建治疗,患者咀嚼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7.22%,除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轻微功能紊乱外,其余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牙列缺损的修复,需要根据牙齿缺损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我科自1991年12月至1993年末共制作可摘局部义齿1053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余彩琴  张文琪 《吉林医学》2013,34(5):902-903
目的:讨论研究隐形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00例。采用隐形义齿对患者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观察患者在修复后试戴情况、固位稳定性、贴合情况和外表美观等情况。结果: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隐形义齿修复,修复成功率为97%,在失败的3例患者中有2例固位不良,有1例佩戴后出现疼痛并且容易脱落。结论:隐形义齿对于牙列缺损的修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一种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纪刚  李莹 《安徽医学》2006,27(5):410-411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12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共86颗基牙,并与13例64颗基牙采用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对照,观察1年,从牙齿松动度、X线摄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修复1年后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的86颗基牙比采用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64颗基牙牙齿松动度显著好转(P<0.05),治疗效果良好(P<0.05)。结论用圆锥型套筒冠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设计方式与应用方法.方法:我院自2004年-2008年牙列缺失需修复的80例临床资料所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80例患者全部成功修复义齿.结论:铸造支架式可摘义齿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修复形式,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胶连修复义齿,它不仅用于局部可摘义齿、全口义齿、覆盖义齿的修复,也用于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口腔修复的特点和修复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8人老年修复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7.5颗。408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活动义齿265例,17.4%的病例无咬合接触关系。17.4%的病例修复时需要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4.8%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老年目前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及防止食物嵌塞、预防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