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方法:分别对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50.8岁)和68例正常健康者(平均年龄48.3岁)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检测静息状态下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新版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弹性系数(Eρ)、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单点脉搏波传导指数(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对肝硬化患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Eρ、β、PWVβ及IMT增高,AC降低,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硬化组的PWVβ与Eρ、β及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肝硬化组AI与Eρ、β、PWVβ、AC及IMT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版E-Tracking技术客观反映了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管的改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颈总动脉弹性的评价作用.方法 T2DM 60例,正常对照印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膨大系数(AI),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确定颈动脉硬化ET参数诊断截断值.结果 T2DM组颈动脉β,Ep,PWVβ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AC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I差别不明显(P>0.05);ROC分析β,Ep,PWVβ,A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5,0.86,0.77,建议分别以β8.50,Ep108.5 kPa,PWVβ6.65 m/s,Ac 0.76 mm2/kPa作为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截断值.结论 糖尿病动脉弹性下降发生在内中膜(IMT)增厚之前,其中以β,Ep,PWVβ作为T2DM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评价的准确性较高,AC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T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的弹性功能。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轻中度)70例,正常健康组50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各项指标: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组颈总动脉参数:Eρ、β、AC、AI、PWV差异显著(P〈0.05),IMT数值有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肱动脉参数比较:Eρ、β、AI差异显著(P〈0.05),PWV、AC、IMT数值有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股动脉参数比较:Eρ、β、PWV、AI、IMT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Eρ、β与IMT有良好相关性(r=0.512,P〈0.05;r=0.482,P〈0.05),随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Eρ、β增加,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减退,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军  韩月婷  李兆芳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28-1030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在健康孕妇妊娠晚期颈动脉弹性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妊娠晚期健康孕妇45名和该年龄段的非妊娠健康女性38名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二维结构[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组β、Eρ、AI、PWVβ与非妊娠健康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妊娠晚期健康孕妇血管弹性、内皮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评价晚期妊娠妇女双侧颈动脉顺应性改变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女性35例(妊娠组)和该年龄段的非妊娠女性35例(对照组),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妊娠组β、Eρ、AI、PWV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P0.05,P0.01)。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简便、准确地反映妊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 racking)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SLE)颈总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T技术测量SLE病人22例及32例正常人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和对照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IMT、β、Ep、AC、AI、PWVβ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ET技术可客观准确反映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变化,为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性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变化情况,为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内-中膜正常组20例(A组)、内-中膜增厚组20例(B组)和单发斑块组20例(C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将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双侧颈总动脉距窦部近心端2 cm处,常规测量内中膜厚度(IMT)。采用ET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的运动,检测以下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分析这些指标在糖尿病各组之间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组IMT、Ep、β及PWV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的Ep、β及PWVβ又高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C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两组间Ep、β、PWVβ、A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技术可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改变,并能在IMT增厚之前对患者颈总动脉硬化做出预测,有利于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股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以及股总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所有病例都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中医证型与股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 Ep)、硬化参数β、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 AC)、脉搏波传导速度β(pulse wave velocity β, PWVβ)和管径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 AI)之间的关系。 结果:阴阳两虚证的Ep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硬化参数β明显大于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和湿热困脾3种证型,AC明显小于阴虚热盛证,PWVβ明显大于阴虚热盛和气阴两虚证,AI明显大于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的硬化参数β明显大于湿热困脾证。兼血瘀证患者的Ep明显大于无血瘀证者,AC明显小于无血瘀证者。 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可获知下肢动脉弹性的减退。本研究显示阴阳两虚、湿热困脾兼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较严重。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中的硬化参数β、AC和PWVβ可能成为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组(HP)3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30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NC)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IMT、Eρ、β、AI、PWVβ值升高而AC值降低,排除混杂因素之前,各硬化参数在HN和NC组、HP和NC组、HP和HN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排除混杂因素之后,HN和NC组间仅PWVβ有统计学意义,HP和NC组、HP和HN间各参数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收缩压对IMT、Eρ、AC、AI、PWVβ有显著影响,舒张压对AI有显著影响,脉压差对Eρ、β有显著影响。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对血管并没有明显影响,高血压早期血压本身才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早期,收缩压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最明显,其次为脉压差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检测无颈动脉硬化超声诊断指征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及功能。方法:筛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三高组)30例,高血压患者20例,高脂血症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及国人正常值,应用ET技术测量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及顺应性(AC),脉搏波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所得参数间进行比较。结果:三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三高患者β、Ep、PWVβ、AI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AC较正常组降低,P〈0.01。三高组与国人组相比,β、Ep、PWVβ、AI明显增高,P〈0.01,AC较国人组降低,P〈0.01。三高组与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及高血糖组相比,β、Ep增高,P〈0.01;PWVβ、AI增高,P〈0.05;AC较各组降低,P〈0.01。结论:①研究表明:三高患者颈动脉β、Eρ、AI及PWV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C明显降低,各项参考值的改变说明三高患者动脉弹性、顺应性下降,硬化程度增加。②应用ET技术在超声确诊颈动脉硬化之前准确定量评价三高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旨在寻找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为临床早期预防大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