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病人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降低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 对168例高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针时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在168例高龄骨折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59%)。结论 对高危病人做好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8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小腿骨折37例,大腿骨折38例,髋部骨折93例。结果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6):872-87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疼痛和肿胀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者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为12.77%;观察组中出现下肢非切口明显疼痛和肿胀者占6.12%(3/49),对照组为21.28%(10/4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达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2±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7±3.6)d(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4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维护静脉血回流通畅、主被动功能锻炼、药物预防、中药熏蒸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生率4.76%。结论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对该类患者要认真做好观察,进行有效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43-2344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髋部骨折患者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血栓形成发生率6.5%。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后,均在10~14天左右痊愈,未留后遗症。结论对各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和积极的预防是护理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崔艳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7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4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本科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临床查体,B超检查及深静脉造影确定诊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人皆实行积极地肢体活动等预防措施。结果:所有15例病人都得到了准确地诊断,采用上述措施病人得到了顺利地康复。结论:对于易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积极地预防及积极治疗措施是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良好的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6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救治的同时采用相应的预防及良好的护理措施(作为护理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37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对照(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状况.结果 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61%,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18例下肢骨折病人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结果318例病人,发生DVT1例,发病率为0.31%,结合多普勒检查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创伤或手术后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温度下降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四大因素。骨折或手术后下肢DVT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应用脱水剂,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患肢肌力降低,对血管泵作用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回流不畅;骨折后肢体不能活动,血流缓慢。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168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和对症护理,针对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对下肢骨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人做好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栓专科护理对高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将120例高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血栓专科护理,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下肢周径差值、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7%、96.7%,较对照组的11.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下肢腿围膝上10cm、下肢腿围膝下10 cm周径差值分别为(3.12±0.88)cm、(2.46±0.88)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25)cm、(3.25±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评估、血栓知识宣传、血管专科护理及预防技能指导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专科护理能明显降低高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老年关节病呈上升趋势,因此人工关节置换对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股骨颈骨折成为一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增多,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60%)[1]形成继发肺栓塞,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近年来我科在整体护理中依据“预防优于治疗”,在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方法 配合医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治疗处理进行护理.经过精心护理和给予抗凝治疗,疗效满意,患者痊愈.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可以让病人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减轻病痛,同时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16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系统的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抑制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爱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3)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又称实证护理,1991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Alba Dice-so教授提出,其观点迅速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循证护理是指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