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组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脊髓感觉及运动ASI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间移位平均(6.55±2.56)mm,术后为(1.04±0.37)mm,术前脱位椎体间成角(Cobb′s角)平均(16.80±7.02)°,术后为(2.71±1.45)°(P〈0.01);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根据损伤类型、损伤节段以及脊髓受压部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骨折脱位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组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脊髓感觉及运动ASI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间移位平均(6.55±2.56)mm,术后为(1.04±0.37)mm,术前脱位椎体间成角(Cobb′s角)平均(16.80±7.02)°,术后为(2.71±1.45)°(P<0.01);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根据损伤类型、损伤节段以及脊髓受压部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 57例患者中,8例已死亡,为截瘫并发症引起,实际随访到37例,脱位及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均完全恢复,复位节段的椎体间已骨性融合.随访到的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椎体间滑移程度、关节突关节绞索、脊髓压迫的方向及损伤程度决定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解除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分为前路组40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0例,比较各组骨折脱位复位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三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三组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改善,但联合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神经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神经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17例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带锁钛钢板固定及自体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结果:本组17例经6~48个月的随访,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颈椎椎体高度丧失为1.9%,融合率100%,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提高l~2级。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对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促进脊髓残留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或重建,其中前路手术组40例,后路手术组26例,前后联合手术组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固定节段、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复位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植骨于术后3~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中均无脊髓、大血管、气管、食道等损伤;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固定节段上少于后路手术;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7例,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经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根症状获得改善;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随访3~12(7.8±0.3)个月,植骨完全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持续颅骨牵引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应以前路手术为基础,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的治疗目的 ;对于术前不能复位的患者,应首先应用后路手术解除后路阻碍复位因素,协助前路手术时复位骨折.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孙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30-463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I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采取颅骨牵引,早期全麻下颈椎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其中9例行前路撬拨复位,2例行同期后路解锁复位。术后随访3~12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依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6个月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脊髓功能损伤分级标准分别改善1~2级。结论: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并可避免因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三种手术入路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36例)行前路手术、B组(42例)行后路手术、C组(40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参数。结果各组术后Cobbe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C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评分改善幅度大于A、B组(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不同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随访6-48个月。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经X线及CT检查植骨均骨性愈合。不同术式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级数为:前路组1.5级,后路组1级,前后路组1.2级。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应根据脊髓神经受压的方向及结构稳定重建的因素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或者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Orion^TM钢板固定或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加Orion^TM钢板固定融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症状获得改善,7例完全恢复,2例残留手指麻木。术后6个月全部返回工作岗位。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加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于无脱位的骨折宜采用单纯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10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单纯性骨折48例,骨折合并脱位33例,脊髓损伤19例。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功能恢复和X线片骨折愈合、复位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99例患者拍X线片示颈椎骨折脱位愈合复位良好,1例患者棘突钢丝内固定复位欠佳;81例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未受损伤,可自主行走,19例患者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3级恢复,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应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降低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加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征。方法对14例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采用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0例,后路3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结果术后11例获解剖复位,3例稍差。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达到生活自理并参加一般性工作学习。植骨均获融合。未发生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宜行牵引加手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经牵引复位者,前路手术为首选;不能经牵引复位者,可据有无椎间盘的损伤而考虑行单纯的后路手术还是行前后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简单的缝线棘突基底部固定5例,侧块钉棒固定、棘突间“H”形骨块植骨3例,侧块钉棒固定椎板问植骨9例,然后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颈椎稳定性好,按Frankel分级,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0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彻底,并且能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15例,随访12~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脊柱良好复位、牢固固定,脊髓减压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占妍 《浙江医学》2010,32(8):1276-1277
下颈椎骨折脱位常伴有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或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出,以及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在搬运或解锁(复位)过程中常会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恶化。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均不能达到彻底、有效的减压。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9年10月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32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