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的患者37例进行研究,患者均采用钻孔引流或者开颅清除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均留置引流管并退至血肿腔边缘。采用引流管注射的方法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进行研究治疗。结果:通过对比研究人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NIHSS评分,治疗6个月后患者NIHSS评分呈现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发热情况消失。结论: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以及人工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值(PTA)。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加急性肝衰竭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可明显缓解和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并导致肝硬化,此时除了器官移植外没有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缺乏的问题迫使人们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有着免疫调节、分化成肝细胞、促进原位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能力,所以利用MSCs开展细胞移植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综述各类人的肝病动物模型和运用这些动物模型开展MSCs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临床前研究的进展和意义,将为今后在MSCs开展临床治疗的广泛应用中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艳  张晋林  黄晓兵  张潇潇 《重庆医学》2013,42(18):2161-216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胎盘、脐带血以及脐带中分离出来,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1991年McElreavey首次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sjelly,WJ)分离培养出一种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成纤维样细  相似文献   

6.
张利昉  叶蔚 《浙江医学》2018,(7):772-775
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为主,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增殖的能力和对损伤细胞的修复功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且取材方便,是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BMSCs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旨在概述BMSCs在慢性胰腺炎研究中的进展及不足,证实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代谢性疾病和肝细胞自身免疫调节失调等原因导致的以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病理过程,最近研究表明肝纤维化过程是可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持续自我更新、增殖、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成体干细胞,MSCs通过肝源性分化、与肝细胞融合、旁分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方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数量和功能(迁移、归巢、分化)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较少。MSCs是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同源体,因此当其数量减少或功能缺失造成成骨能力减弱,成脂能力增加,骨组织成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致使骨重建失衡,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稀疏,引发骨质疏松。MSCs移植治疗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增强成骨细胞功能,从而使得成骨分化能力变强,减少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另一方面可使MSCs减少向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肪细胞数量,从而平衡成骨-脂肪分化,因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新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A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2例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肝功能水平变化、血沉指数、夜间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分别为[(3.20±0.24)×1012/L]、[(893.65±121.85)×109/L]、[(192.64±7.68)×109/L]、[(106.84±12.35)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30.14,7.08,5.34;P<0.05),且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17.24±4.96)U/L]、[(28.03±4.96)U/L]、[(10.07±1.42)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3.44,3.74,3.0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BASFI评分以及BASDA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能水平,且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脑梗死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12周和5个月Fugl-Meyer运动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12周和5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认为成熟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已无再生能力。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受到不可逆的损伤,细胞大量坏死,梗死区不能通过残余心肌细胞的增生进行修复,成纤维细胞逐渐代替坏死的心肌细胞并在梗死区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心脏局部收缩功能下降,梗死心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机体无法自然修复的组织细胞和器官损伤的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新方法取得了广泛关注。其有能力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细胞系并进行大量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多个国家的基础试验中已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负面效应。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效果调查情况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姚勇 《重庆医学》2012,41(17):1771-1774
目前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超过l亿,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来源人群。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发生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严重影响健康的社会问题。同种异体肝移植被认为是治  相似文献   

14.
15.
朱海杰 《医学综述》2013,19(10):1742-174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并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及向骨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动物模型及初步临床研究表明,MSC不仅能够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降低关节炎的发生率并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亦能修复发生于RA的骨与软骨破坏,提示其用于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效治疗手段缺乏,患者在疾病终末期需接受肾替代治疗。目前,干细胞疗法作为研究热点已被运用于修复多种受损组织器官。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也起到了确切效果,具有一定治疗前景,且可与多种因素联合治疗显著提高疗效。本文就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等疾病中可替代神经细胞,并具有修复神经系统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深入认识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潜能,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迅速,且能以多种途径移植包括静脉移植、脑内移植,对脑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有改善作用;③目前尚存在如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神经细胞转化,如何提高其在体内的成活率和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移植时机、移植途径及移植安全性,寻找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特有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明确其移植后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功能的机制等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增殖快,能够进行自体移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平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任明山 《安徽医学》2005,26(4):345-346
近年来,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已成为治疗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一种新的临床治疗策略。然而,该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却因较易发生移植-宿主病(GVHD)、供体一移植物排斥和不完全性T细胞复原而明显降低。因此,自体或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成为了优先考虑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胎盘、脂肪及牙髓等组织。由于其具有高度自我增殖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成,并通过旁分泌途径改善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提供新选择,现就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做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来源于骨髓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储量丰富.由于其来源广泛,遗传背景稳定,免疫原性低,在特定微环境下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意义,被认为是移植治疗脑外伤的理想供体之一.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BMSC治疗脑外伤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