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24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MRI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影像表现.结果:24例患者中,多发性5例,单发性19例.总共个36病灶,直径为(3.4±1.1)cm,大部分在基底节、额叶,呈椭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及圆形状.全部患者均存在T2W1信号,T1W1中信号10例、T1W1低信号14例.实施CT扫描的患者共有6例,其中低密度3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混杂密度1例.结论:经MRI、CT诊断发现原发性脑淋巴瘤特征各有特点,临床应当将其结合,并注意对比其他较为相同的肿瘤,予以诊断,促进临床诊断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已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特点,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等。其中28例病灶单发,10例病灶多发。全脑都有发生,33例幕上,5例幕下。病灶平均大小为(2.7×2.4×2.2)cm。38例均为B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果 CT图像:断层多为圆形或者近圆形,大小一般为半径1 cm左右,边界清晰,容易分辨,对患者颅内进行平扫显示大多是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高密度27例,进一步增强扫描结果显示,38例全部强化,34例均匀而明显强化,4例环形明显强化,;MRI图像: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均匀的信号,T1W1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1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时多表现为均匀,只有4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硬膜尾征。结论 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较难确诊,依然需要依靠手术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颅内转移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及MRI检查后,比较两组肿瘤的病灶分布、信号特点及囊变坏死、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位于深部脑组织者20例,17例呈区域性分布,而对照组为11例,仅5例成区域性分布。观察组T2WI主要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仅4例出现明显囊变、坏死改变,而对照组呈高信号,21例出现囊变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病灶周围的水肿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了解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的特点,可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CT、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观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的发病部位在基底节区、顶叶、额叶,CT表现边缘清晰,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多呈等或略长的T1、T2信号,肿瘤病灶成明显强化。结论经过综合观察分析,CT、MRI能够清晰的显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恼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 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 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及脑血管意外疾病是指一次发病期间,在脑部不同的部位,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性病灶,即脑出血和脑缺血两种。其CT征象各不相同;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单纯的脑出血或者脑梗塞皆有差异,混合性脑血管意外属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意外疾病。我院CT室自1989~1993年共收集11例,现对其病例的CT诊断方面作一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进行一次或多次头颅CT扫描,皆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PLB)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12例PLB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2例PLB患者中单发病灶者8例,多发病灶者4例,共计18个病灶,其中位于基底节区5个、大脑半球10个和小脑3个。观察组肿瘤病灶累及深部脑组织患者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例(P〈0.05);观察组多发病灶呈区域性分布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低信号、等或稍高信号、高信号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具有明显囊变、坏死特征性改变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P〈0.05);观察组患者有9例肿瘤组织在MRI增强扫描中有局部刺状突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例(P〈0.05)。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颅内淋巴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单发或多发,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稍低或低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增强多呈“团块状”或“握拳状”强化。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乏特征性须与某些其他颅内病变鉴别,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诊断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3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均施行CT、MRI诊断,并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方法对患儿的诊断率为71.87%,MRI诊断方法对患儿的诊断率为87.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诊断作用后发现,MRI诊断率明显优于CT诊断,可为手术提供依据,适合临床早期诊断,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GML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 消化道造影和/或CT检查,2例确诊为PGML,21例误诊为其他病变,误诊率91.3%(21/23).结论 多种影像检查相结合及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PGML误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表现特征及鉴别。方法 对15例随访5年以上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中,病灶位于左侧额颞区9例,右侧额叶3例,右侧额顶2例,左侧枕叶l例。CT平扫病灶呈等高混合密度,病灶内可见线条状钙化。MRI平扫病灶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和高混合信号。增强后CT扫描4例见轻度非均匀强化,余ll例未见强化;全部病灶MRI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全部病灶无占位效应硬病灶周围水肿,10例邻近病灶的脑沟增宽。结论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因血栓形成、血栓钙化等致病灶的密度、信号不均匀,无占位表现和随访无增大是其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各影像诊断方法对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的20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均行CT平扫、CT血管造影、CT增强容积重建(VR)、CT MIP成像诊断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选取的20例脑发育性静脉畸形患者,CT平扫可见19例患者颅内多发散在点片状略高密度影,主要位于右侧额叶,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确诊率达95%;CT血管造影可见所有患者右侧额叶多发异常强化血管影,呈"海蛇头样",周围无水肿,确诊率达100%;CT增强容积重建(VR)可见所有患者右侧额叶多发异常血管影,最终汇入下矢状窦,确诊率达100%;CT MIP成像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的粗大静脉血管汇入下矢状窦,血管未见血栓,确诊率达100%;由此可见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血管造影、VR、CT MIP成像的诊断率高于CT平扫。结论诊断发现脑发育性静脉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所以CT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脑发育性静脉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2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单发10例,多发2例,共15处病灶。8处呈团状等或稍高密度,5处病灶形态不规则,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区,2处呈沿脑室周围分布的大片的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7处病灶明显均匀强化,5处病灶呈环状强化,3处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可对多数脑内原发性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诊断结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PCNSL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共72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大脑半球邻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尤其以额叶分布居多;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图像显示,T1WI、T2WI以等信号为主;CT和MRI增强扫描,大多肿瘤实质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呈欠楚或不清楚,边缘大多具有“毛刺征”,有不同程度占位及水肿区。术前影像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49例(94.2%),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需早期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行立体定向活检,对早期明确诊断PCNS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