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效、中药资源及发酵工艺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应用现代发酵技术,定向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发酵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效、中药资源及发酵工艺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应用现代发酵技术,定向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发酵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发酵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欣 《中医药信息》2011,28(4):149-150
就近年来发酵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从定义和特点,应用现状,优势和发展方向四方面作了探讨,客观地评价了发酵技术在中药研究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近年来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1 1天然澄清剂、明胶-丹宁、聚凝净、蛋清等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检索文献。结果絮凝剂能有效地纯化中药制剂,具有简便、有效、成本低、增强制剂稳定性的优点,在中药制剂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结论目前该技术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应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总结不同絮凝剂对中药提取液中不同有效成分的影响,并确定使用时的絮凝条件;制定絮凝剂的药用质量标准;解决实验室到大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药发酵技术是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之一。目前发酵中药研究多集中在发酵菌种筛选、发酵体系优化、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功能的证明上,尚缺乏对中药发酵理论的深入探讨。通过对传统发酵中药的炮制及功效、现代发酵中药的工艺和“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酵中药的“发酵配伍”理论,并对其理论内涵、论证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该理论可弥补发酵中药领域中理论的缺失,为发酵中药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思路,为阐明中药发酵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废渣的再利用价值及生物转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废渣培养基对平菇进行栽培实验,观察平菇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平菇菌丝体可以在中药废渣培养基上生长,其生物转化率在50%浓度的废渣培养基中较高.结论中药废渣的生物转化是可行的,并在实用菌栽培生产上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王兴红  李祺德  曹秋娥 《中草药》2001,32(3):267-268
微生物,特别是真菌具有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开发新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进行中药发酵研究也具有成熟的现实条件,应当成为我国中药现代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絮凝剂在中药提取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天然絮凝剂甲壳素、明胶、丹宁等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应用研究.其中包括絮凝剂的合理应用、条件选择、影响因素等.从澄清效果、有效成分及总固体含量方面同经典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组与中医药的密切联系已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组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成果和理论。为推动微生物组学与中药学的深度融合,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中药微生物组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crobiomics, TCMM)”这一学科概念,即通过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学等现代技术研究微生物组在中药资源、药材加工贮存和临床疗效等中药学领域中功能及应用的前沿学科,其基本内涵包含了与中药品质、安全及功效有关的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分子机制及应用策略。该文首先对中药微生物组学的发展沿革进行总结,强调了中药微生物组学对微生物组复杂性和整体性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该文系统综述了中药微生物组学在助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中药发酵标准化与多样化、加强中药贮藏安全、解析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疗效科学内涵等研究内容及应用,并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系统研究3个层面阐述了中药微生物组学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中药微生物组学将促进中药学与前沿科学技术和理念的融合,拓展中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发酵炮制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下对药物进行发酵,改变其原有的特性,增强或产生新的药效,扩大应用范围,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中药炮制方法。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将药物制成曲剂,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发酵技术在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而来,按发酵形式可分为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双向发酵技术。针对不同发酵类型存在的优缺点,和发酵技术在中药炮制领域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走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本文从中药发展现状、中药药理特点、制约中药发展的因素、保持中药活力的条件,以及对策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刘国忠  张军 《河南中医》2016,(11):1871-1873
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比较,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中医诊断是一门经验医学的诊断,而西医诊断是在解剖、生理、生化等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实验诊断,客观性、科学性、专指性强。西医诊断重视疾病对人体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像的异常,却忽视社会、环境、自然、气候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治疗不注意改变人体整体的病理功能状态。中医诊断要借鉴西医的系统的病史询问,详细的体格检查,把现代检验技术、影像学检查等纳入到中医诊断中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中医诊断要与西医诊断结合,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适当地统一中西医诊断的病名,增加中西医工作者之间的理解,避免误解,有利于辨证论治和治疗。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和谐地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酵作为一门极具特色和重要的中药炮制技术,其传承与发展应受到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传统中药发酵为自然发酵,因发酵过程靠经验掌控、易受到环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质量难于控制且难以传承。而现代中药发酵技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发展起来,业内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但科学阐释中药发酵机制、规范中药发酵技术工艺及建立适合中药发酵特点的质量标准等是中药发酵技术研究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在综述传统中药发酵技术概况及中药发酵技术现代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影响发酵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从中药发酵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中药发酵技术的传承需要正确认识中药发酵理论、挖掘中药发酵技术精髓和建立中药发酵数据库等建议;发酵技术的创新需要科学阐释中药发酵机制、客观化传承中药发酵经验、规范与创新发酵工艺、完善中药发酵质量标准和拓展中药发酵新品种等,为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缺乏中医药特色,淡漠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不注重传统中药学精华的传承等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以经典名方为抓手,教学内容系统化;鼓励引导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有效利用中医药学中的思政元素,润物于无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路和方案,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变革的深入,中医药和信息学方法与技术交叉结合,诞生了中医药信息学,它是由中医药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互整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及解释患者数据的方法和系统。中医药信息技术可以为中医眼科所用,从而解决目前中医眼科没有一套公认的辨证体系和病证难以结合的困境,发挥中医在眼科疾病健康管理中的优势,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澳大利亚中医政策、中医从业人员现状和中医教育情况,对联邦医管局和教育机构发布的中医药服务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中医药体系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和建议。澳大利亚作为最早进行中医立法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对于后来的加拿大中医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体系,其接受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中医药教育有序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官方交流与合作,将中医药文化传播上升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国际人才认证体系,拓宽中医药服务国际人才培养渠道,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化产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根据评估中的课程教学要素,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效果、课程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医药工程学科近期研究的状况作了概要的介绍。对数字中医药体系的新构想、中医数字人体工程、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中的四诊客观化的脉象研究和舌象研究的内容作了较细的介绍;而对中医经络研究、中药细胞级粉碎的微粉技术研究、中医专家诊疗系统研究、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亚健康医学研究及中医药工程教育和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一般介绍。此外也对引发的思考和学科宗旨、任务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工程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医药工程学科近期研究的状况作了概要的介绍。对数字中医药体系的新构想、中医数字人体工程、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中的四诊客观化的脉象研究和舌象研究的内容作了较细的介绍;而对中医经络研究、中药细胞级粉碎的微粉技术研究、中医专家诊疗系统研究、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亚健康医学研究及中医药工程教育和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一般介绍。此外也对引发的思考和学科宗旨、任务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性、社会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全面深入阐述了中医药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维系和发扬文化脉络、转换科学研究思路、将中医药做大做强成为知识经济新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