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21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中4例同时静脉入路微弹簧圈海绵窦内栓塞。结果: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治疗后2例瘘口消失。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脉瘘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静脉途径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策略和疗效。方法2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别经岩下窦、面静脉和眼上静脉等静脉途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3例临床治愈,4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即刻造影提示22例瘘口完全消失,5例虽将海绵窦致密填塞,但其中2例仍有少量翼丛引流,1例通过海绵间窦向对侧引流,2例存在少量岩上窦后引流,压颈1个月后消失。栓塞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3例出现轻度复视,后自行恢复;无1例出现永久性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5个月~6年,患者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多静脉途径介入栓塞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共 12例 ,经颈外动脉以微粒栓塞 3例 ;以正丁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 (NBCA)栓塞 2例 ;经颈外动脉插入海绵窦以NBCA栓塞1例 ;经岩下窦以机械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1例 ;经眼上静脉以MDS栓塞 5例。结果 瘘口完全消失 8例 ;瘘口残留 4例 ,其中 2例瘘口残留患者 3个月后症状好转。结论 根据不同的类型 ,经静脉栓塞和经动脉栓塞均可作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动脉入路ONYX(医用胶)治疗在海绵窦区硬脑膜海绵窦瘘的意义及栓塞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行动脉入路ONYX治疗的1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术中栓塞程度、随访结果及临床意义,10例患者病变均为外伤性,均为择期手术,术中成功弥散ONYX胶,栓塞程度不同,术后随访至1年。结果 3例患者术后残留,行2期治疗,有7例ONYX胶弥散满意,术中造影无残留,分别于随访6个月、1年,3例残留者,瘘口较前分流增多,行2期治疗后,无残留。结论采用经动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的疗效已不容置疑,其优点在于:①可避免经静脉途径栓塞,正常静脉被误栓及栓塞后导致的出血。②术中观察,造影方便,射线量少。③动脉入路操作方便,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通过ONYX良好的弥散性能达到完全闭塞瘘口的目的而又不影响血液经静脉窦的正常回流,因此一般可以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段传志李铁林刘连红徐如祥作者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s)是海绵窦及其附近硬脑膜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又称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VF)的疗效。方法 8例CDAVF患者均经静脉入路用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通过术后造影和临床随访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8例栓塞后即刻造影检查示瘘口及海绵窦完全闭塞6例,少量残留2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5%。栓塞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无症状复发及加重者。结论经静脉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CDAVF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动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的疗效和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途径介入栓塞治疗的19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结果 15例临床治愈,3例明显好转,1例治疗失败.其中术后即刻造影提示12例瘘口完全消失;6例经主要供血动脉栓寒后,经瘘口血流量明显减少,压颈1个月后5例临床治愈,1例症状明显缓解.经动脉治疗失败病例改经岩下窦入路双侧海绵窦微弹簧圈栓塞后治愈.无一例出现永久性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7个月到4年,病人尤临床症状复发.结论 经动脉途径介入栓塞对于部分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的病人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多见,表现为受累侧突眼、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和复视等症状,首选治疗方法为经静脉入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采用各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处的瘘口,以彻底消除病变.我们采用眶上内侧缘切开眼上静脉置管后,血管内填塞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Onyx,治愈l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游离弹簧圈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3例中全部愈或好转,1例在栓塞治疗后眼部症状消失.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随访3个月到5年未见复发.结论 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岩下窦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岩下窦栓塞治疗的C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岩下窦显影14例,未显影岩下窦3例。经颈内静脉的起始段探查显影或未显影岩下窦,进入海绵窦后栓塞CSDAVF。首先微导管送至前端眼静脉开口内,用弹簧圈栓塞眼静脉开口,再通过微导管注射液体栓塞剂Onyx-l8栓塞海绵窦,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栓塞的疗效。术后6月门诊或DSA随访。结果17例中,2例出现短暂的动眼神经麻痹,2月后完全缓解,其他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例未经患侧岩下窦引流患者,经对侧岩下窦进入患侧海绵窦内,但未能进入引流动静脉瘘的海绵窦分隔内而失败。其余16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并成功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未见异常静脉窦早显,瘘口消失,达到了影像学上治愈。置管成功率及治愈率均为94%(16/17)。术后6月对6例患者进行DSA 随访,无1例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临床症状均好转或消失。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CSDAVF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方法,可作为CSDAVF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多见,表现为受累侧突眼、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和复视等症状,首选治疗方法为经静脉入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采用各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处的瘘口,以彻底消除病变.我们采用眶上内侧缘切开眼上静脉置管后,血管内填塞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Onyx,治愈l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岩下窦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三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 VFs)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的特殊类型。多见于成人,其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与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极为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且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应用经股静脉-岩下窦人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人路两种静脉人路对25例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28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经股静脉-岩下窦人路16侧,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人路12侧。用电解可控弹簧圈(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3到24个月对10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复查。对其他15例进行了电话随访。结果 2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5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3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5例残留瘘口的患者中4例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其中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残留岩下窦引流,1例残留翼丛引流。6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复发,其余14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经电话随访未出现症状。结论 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有效,对于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方法 25例患者中8例行颈动脉压迫或仅随访观察;17例行血管内栓塞,其中3例经静脉途径栓塞,13例经动脉途径栓塞,其中1例联合使用覆膜支架和Glubran胶治疗,1例经动脉途径治疗后再次接受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结果 8例行颈动脉压迫或随访观察的患者中有4例症状缓解或消失,其余患者无加重;3例经静脉途径栓塞者均通过同侧或对侧岩下窦入路完全闭塞瘘口;13例经动脉途径栓塞者中4例完全闭塞瘘口,其余患者症状部分缓解;1例患者首次经动脉途径部分栓塞术后症状加重,急诊经眼上静脉穿刺置管完全栓塞.结论 海绵窦区DAVF总体预后良好,可根据患者症状和影像学特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经静脉途径栓塞治愈率高,适宜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瘘(dural arterioveous fistula,DAVF)是指海绵窦区及其附近硬脑膜动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属脑血管畸形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均有其特点。本文报告13例DAVF病例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19例病人中,17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对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19例中,10例治愈;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栓塞技术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vernous sinus fistula ,TCCF)的治疗模式,已从最初的经动脉入路可脱性球囊栓塞的单一方式,发展到经动脉或静脉途径,应用或联合应用弹簧圈、可解脱球囊、液态栓塞剂(NBCA 或者Onyx胶)、血管内支架等多种治疗模式[1‐2]。经静脉入路使用可解脱弹簧圈或联合应用液态栓塞剂已成为TCCF的一种重要的血管内治疗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笔者科室共收治9例经静脉入路治疗的 TCCF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now 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人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人路栓塞6例,经两种人路栓塞1例(双侧瘘).12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4例虽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少许岩下窦的引流(2例为眼静脉人路者)和翼丛引流(2例).1例面静脉-眼静脉人路,插管过程中面静脉痉挛,手术失败,患者在5 d后自发症状缓解,7 d后动脉造影显示CCF已自愈.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特别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效果确实,操作风险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19例病人中,17例病人应用微 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对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颈动脉压 迫法治疗。结果19例中,10例治愈;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栓塞技 术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例确诊为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经动脉入路Onyx-18一次性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术后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颅内出血,1例GOS=5分,2例GOS=4分.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