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分析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部分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输液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暂停输液1min后采血9mL为血检标本;观察组患者暂停深静脉输液后,先抽取血液10mL后采血9mL为血检标本,同时在其浅静脉侧非输液处采血9mL为比照,对两组患者血检标本的检验结果以及浅静脉侧非输液的血检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浅静脉血检结果与深静脉血检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浅静脉血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暂停输液后,先抽取血液10mL后采血9mL为血检标本,其对于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等影响不显著,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杜建蓉  荣秀华  黄丽 《西部医学》2012,24(7):1391-1392
目的探讨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器为急诊危重患者采血、输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就诊的危重患者107例,将2010年5-12月抢救中采取一侧肢体输液,一侧肢体采血的57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9月采取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输液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操作时问、血标本溶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减少,血标本无溶血情况发生(P〈0.05),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抢救时,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输液操作时间缩短,血液标本质量可靠,静脉穿刺次数少,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留置静脉导管采血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置静脉导管采血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42例重症病人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采血,随机组为停止输液后即从留置管中抽血送检,处理组为停止输液后先抽出10ml血液,待20s后再抽血送检,对照组为非输液侧抽血送检并把三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组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0.05),而处理组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停止输液后抽出10ml的血液,待20s后再抽血送检这一采血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具体应用,比较其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12例进行血常规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的方式,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采血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的血常规八项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判断具体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除WBC一项要低于对照组以外,其余指标都要高于对照组,说明检测结果上观察组要更加精确。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末梢采血的方式,静脉采血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结果稳定,数值准确,因此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被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患者检验结果的影响,对采血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2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对其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161例患者,实验组利用肘静脉血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标本,对比组利用末梢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标本,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组检验准确率97.51%,检验满意度100%,对比组检验准确率75.15%,检验满意度86.33%,两组HCT、RBC、HGB、PLT、MCV、WBC、NE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受到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末梢采血效果相对较差,患者通过实施静脉采血的标本质量更高,采血效果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深静脉留置管直接采血检测血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深静脉留置管直接采血检测血生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SICU自2006年4~5月收治的31例留置深静脉管的危重症病患者采用经深静脉留置管直接采血检测血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等生化指标.采血时先暂停输液20 s,再将输液瓶放低使血液回流入输液管内20 cm(相当于回血量2 mL),然后关闭输液通道,再经三通阀直接采血2 mL作标本后打开输液通道,使混有药液的回血迅速完全输回体内再调整输液速度;同时,每例病人经周围静脉常规采血2 mL送检作为自身对照组.血样标本的检测均由同一人经同一仪器检测.结果 经深静脉留置管直接采血与经周围静脉常规采血检测血清钾、钠、氯、钙、血糖、尿素氮和肌酐等生化指标所测值分别为:血钾(mmol/L)4.10±0.10/4.05±0.11、血清钠(mmol/L)143.89±1.48/143.78±1.46、血清氯(mmol/L)108.51±1.32/108.06±1.35、血清钙(mmol/L)2.20±0.05/2.15±0.11、血糖(mmol/L)10.28±0.65/12.18±1.11、尿素氮(mmol/L)14.57±1.48/15.09±1.54、肌酐(μmol/L)136.21±18.69/140.98±19.10.两种方法所检测的血生化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深静脉留置管直接采血检测血生化指标是可行的.且血样采集简便,减少血液丢失量及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总结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肝功能检验的准确性。方法:特选取近一年来我中心接受肝功能检查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液标本两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不对血液标本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则进行溶血处理,针对两组的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次肝功能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就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观察组的AST、ALT、TP及ALB均显著小于对照,而ALP、DBil及TBil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肝功能检验结果差异显著,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的结果影响显著,采集、运输、检验等操作不当均能导致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只有不断加强对检验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减少溶血标本的出现,提高肝功能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采血方式对血液分析检验质量的控制影响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方法从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中,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先采血后输液的检测方法,观察组采用了边输液边采血的检测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组数据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地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是检验结果正确可靠的保障之一,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与间接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住我科治疗的既要采血又要输液的患者共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间接采血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与血常规检测值。结果间接采血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与直接采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接采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直接采血组,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时间长于直接采血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采血方法不适用于血小板疾病患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和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所有健康体检者中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采血方法将这12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60例,这两组分别是进行静脉采血的观察组和进行末梢采血的对照组,对比两组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BC、WBC、PLT、HCT、HGB和MCHC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MCV和MC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其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各不相同,本次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显著高出许多,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43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结果生化检验依据。43例患者均抽取10mL空腹静脉血,放在两个试管中,人为溶血的作为观察组,未溶血试管作为对照组。针对未溶血标本、溶血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溶血标本的静脉尿酸、总蛋白、肌酐等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溶血将对生化检验中的各项指标结果造成严重干扰,容易使临床诊断出现误诊、漏诊,应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血常规检验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并将行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末梢血为血液样本,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血为血液样本。结果观察组行血常规检验患者检验后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指标等各项参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比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阳小春  黄升 《当代医学》2021,27(2):131-132
目的探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血常规检查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血液标本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存在结果异常,作为观察组;另25例血液标本经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正常,作为参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于5 d内再次复检和观察,以最后检验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计算其准确率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准确率。结果经复检和观察显示,观察组中有6例误诊,对照组中有2例漏诊,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两组血液标本的检验准确率均为100.00%,高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等细胞异常类型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情况,检验符合率均≤80%。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情况,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全自动分析仪,发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价值较高,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输液中通过静脉留置针采血常规标本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0例严重烧伤需要放置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进行自身同期对照试验.实验组:在输液的同时分别阻断输液时间0min、1min、3min、5min,通过静脉留置针采血标本,作血常规检测.对照组:同一时相点在同一患者的对侧肢体,进行采血作血常规检测.结果 两组血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头皮针采血再连接输液器输液和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和输液分开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用随机法将12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抽取所需血量后,直接换接排完气的输液管输液;对照组按常规采取血液量,再按周围静脉输液法给病人输液.比较疼痛率、满意率和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1);而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采血时输液,减少病人的痛苦,病人家属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52例)、B组(52例)和C组(52例),采集A组患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B组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采集C组患者的动脉血作为血液样本,为这3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这3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C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B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Hb、Hct、RBC、WBC、PLT等检测结果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CV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应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未标本溶血)和观察组73例(标本溶血),检查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在ALT、AST、TP、ALP、γ-GT、TBIL等肝功能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检验过程中,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明显,在对肝功能进行检验的时候,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减少标本溶血给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撷取200例在本院接诊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撷取时间: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方式,观察组应用静脉采血方式。分析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WBC检验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MCV、MCH、MCHC、PLT、Hb、Hct检验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方式稳定性及准确性明显优于末梢采血方式,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岚 《基层医学论坛》2015,(8):1075-1076
目的:分析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60例贫血患者,采集其空腹静脉血分离之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外周血与血液生化情况,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温、长时间标本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短时间、低温度标本管理。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较准确,做到及时抽检、及时检验,对贫血检验结果影响不大,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贫血检验中,应用有效的血液检验手段,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工作中,当患者病情较严重时,通常需要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检查,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经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部分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展开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