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PICC术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的护理过程,并阅读相关文献报道,总结经验,为皮肤型淋巴瘤患者选择血管通路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安丰英  王晓秋 《吉林医学》2013,34(22):4598-4599
目的:总结在PICC导管堵塞溶栓治疗中使用尿激酶的经验。方法:选择22例PICC导管堵塞病例,对溶栓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2例中4例使用肝素钠溶栓后再通,18例使用肝素钠无效后改用尿激酶加用三通管溶栓后再通。结论:应用尿激酶溶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堵塞后处理,保证化疗全过程PICC管通畅.方法回顾2008年8月-2011年8月86例接受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对发生导管堵塞的20例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再通的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堵塞中,有18例疏通,2例未完全疏通,疏通率达90%,再通时间25+8.5MIN.结论加强PICC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及早溶栓,溶栓后注意观察出血、栓塞等情况,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降低并发症,成功使用PICC,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防治血栓及纤维鞘形成PICC导管堵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并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血栓、纤维鞘形成采取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栓、纤维鞘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纤维鞘首次形成率(30.56%)和再形成率(13.89%)与对照组首次形成率(63.89%)和再形成率(52.78%)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患者行防治血栓、纤维鞘形成的针对性干预护理可降低血栓、纤维鞘形成率,可有效防治PICC导管堵塞,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亦有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以及简要分析了护理的策略。方法:使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改进的封管方式。结果: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病人经过精心护理之后,康复率出现了大面积的提高。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正常护理已经成为医院的未来的工作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引起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抽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PICC置管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加强导管维护,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PICC导管的护理,可以减少导管堵塞的现象,提高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及用管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并为其制定有计划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化疗的18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8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了导管堵塞,我们对其堵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在发生PICC导管堵塞的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堵塞原因与其自身的因素有关,有3例患者的堵塞原因与护理不当有关。我们对这8例患者进行了及时的导管内溶栓治疗,其中,有7例患者获得再通,且效果良好;有1例患者溶栓失败,我们为其拔除了导管。结论:我们应加强对PICC置管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对于发生了导管堵塞的患者,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治疗及护理,以促进其导管复通,避免其出现拔管的现象,进而减少其痛苦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r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插管和颈内静脉插管具有避免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两者皆为成熟的中心静脉插管技术,为需要长期输液及静脉高营养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同时,伴随着不同原因引起的导管管路的堵塞,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便与难度。  相似文献   

9.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减少全过程大剂量、强刺激的静脉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目前临床上采用了比较简单安全的PICC的输液途径,但PICC后,导管堵塞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临床上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将入住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根据置管部位分PICC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UVC组(脐静脉置管),对CRBS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BSI发生率为6.1/1000导管日,其中PICC组为5.3/1000导管日,UVC组为11.8/1000导管日。检出病原菌35株(真菌22株、G^-菌8株、G^+菌5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17株(48.57%),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共5株(14.29%),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3株(8.57%)。真菌对两性霉素、氟康唑等敏感性高;G^-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喹诺酮类敏感性高,对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普遍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结论本院NICUCRBS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对氟康唑敏感性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173例疑似细菌感染的患者按PCT的检测值分为PCT≥0.5与PCT〈0.5两组。同时检测173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PCT≥0.5与PCT〈0.5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25.528,P〈0.05);PCT〈0.5和PCT≥0.5两组的WBC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CT〈0.5和PCT≥0.5两组WBC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T应用于临床提示细菌感染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PCT可以作为WBC和细菌培养两项指标质控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李俊英  符琰  余春华 《四川医学》2013,(10):1484-1486
目的 探讨专业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降低CRBIS的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5例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CRBSI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将2009年1~12月置入PICC的198例患者作为非专业组,非专业组由护理组长对分管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将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387例患者作为专业组,专业组由PICC专职护士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专业组发生2例CRBSI,发生率0.5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4.4±48.7)d;非专业组发生3例CRBSI,发生率1.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1.3±41.2)d.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患者CRBSI、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化置管可提高PICC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及肺炎支原体引起冠心病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0例为冠心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G;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冠心病组M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MPIgG阳性组血清平均TC、TG、LDL-C水平高于MP 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平均HDL-C水平低于MP 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响脂质代谢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女性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女性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3例女性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有2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原发病出现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直肠黏膜脱垂伴套叠11例(33.33%),直肠前突10例(30.3%),会阴下降5例(15.15%)。结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治疗应同时注意对妇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淮北市矿工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近端空肠后,定期透视复查导管位置、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变化,经导管进行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插管成功,置管后2 d至1周内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30例患者造影均呈现阳性征象。结论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辉  于静  陈虹彬  吕勇 《西部医学》2013,25(8):1234-123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安置技术,评价其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小肠梗阻病人(治疗组)将放置了导丝的肠梗阻减压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助手固定导管,术者经口腔插入胃镜,在胃镜辅助下将肠梗阻导管送至十二指肠降段,助手再次固定导管,术者退出胃镜,再将导管送入空肠上段,实施肠梗阻减压治疗;同时给予禁食水、灌肠等基础治疗。另选择32例小肠梗阻病人做对照(对照组),实施禁食、胃管减压、灌肠等传统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8例病人安置导管均首次成功达到预期位置,成功率100%。安管时间8~30min,留管时间5~20天,术中均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治疗组病人的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便、排气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镜辅助下安置肠梗阻减压管简单,成功率较高,在肠梗阻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应大力推广肠梗阻减压管安置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120例小儿肠梗阻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89例,非手术治疗31例,死亡6例(5.0%)。死于中毒性休克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心衰1例,低钾酸碱平衡失调1例。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小儿肠梗阻的重要手段,因此,早期的诊断、有效的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加上及时的营养支持,死亡率还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9.
童创  李先海 《安徽医学》2007,28(1):26-2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急性肠梗阻210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0.9%;肿瘤性肠梗阻占33.8%;嵌疝引起肠梗阻占14.8%。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131例,72小时后手术7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死亡7例,病死率3.3%。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对可疑肿瘤患者,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明确诊断再作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20.
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亚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8):1689-1689,169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通过严格无菌操作过程将一种特制管道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过上肢的浅静脉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肠外营养、长期化疗等临床治疗工作中。但PICC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并发症出现,现将我们在临床使用PICC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