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黄光辉 《吉林医学》2003,24(2):167-167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TPP)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并发症之一。从我院1995年1月~2002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周期性麻痹患者中发现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3~39岁,平均30岁。1.2症状与体征:16例均有肢体对称性瘫痪,伴肢体麻木发胀感6例。10例于夜间发病晨醒时发现肢体瘫痪,1例反复发作7d就诊。16例均无明显多汗、怕热。入院时体检均发现四肢对称性瘫痪,肢体肌力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下肢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陆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4:1。15例均为不同程度发作性双上下肢及躯干软瘫,以下肢瘫痪更为常见,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3.1mmol/L,15例FT3、FT4均升高,TSH均下降。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补钾后迅速缓解症状,积极有效的控制甲亢是预防周期性麻痹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亢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6:1;32例甲亢周期性麻痹均有不同程度发作性双上下肢及躯干软瘫,以下肢瘫痪更为常见,同时伴血钾降低,FT3、FT4高于正常,TSH降低.结论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坚持抗甲亢治疗是控制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特殊表现的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亢性周期麻痹TPP 是甲亢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均4%。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约70:1。 多数TPP 患者先有甲亢症状后合并周期性麻痹,而我院从1996 年6 月1999 年8 月间诊治的19 例TPP 患者是先发生周期性麻痹后出现甲亢症状。19 例TPP 患者来我院就诊以前均在基层医院按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治疗,仍反复发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4.9 岁。病程15d 5 个月,19 例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1 2 临床表现 19 例患者均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双下肢或四肢呈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加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发作性躯干性及双上下肢性软瘫,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双下肢瘫痪,发作时血清钾均低于3.1mmol/L(正常值为3.5~5.5mmol/L).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好发人群,患者在接受补钾后治疗后症状可得到迅速缓解.另外要降低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甲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周期性瘫痪(TPP)的发病机制、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14例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占85.7%,平均年龄33.5岁。2例劳累后发病,2例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后发病,14例均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有典型甲状腺毒症表现3例。血清钾检测:13例重度低钾,1例中度低钾。甲状腺功能检测:9例FT3、FT4升高,TSH降低;4例仅TSH降低,FT3、FT4正常;7例心律失常。结论: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麻痹(TPP)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过多的甲状腺素促进Na+-K+-ATP酶活性增高引起钾的细胞内转移和释放有关。钙异常对甲亢患者周期性麻痹发作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金丹娜 《广州医药》1999,30(3):43-44
周期性麻痹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周期性麻痹为首诊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而就诊者有所增加。笔者于1990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35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0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重症肌无力等。12 临床表现:35例患者均无家族史。进食甜品后发病30例,劳累后发病2例,受凉后发病2例,月经期发病1例。均以发作性肢体无力或瘫痪起病,大部分发病后1~4h来院就诊。瘫痪肢体主要累…  相似文献   

8.
刘云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139-140
目的 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甲亢性周期性麻痹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0例.女2例,平均年龄35.2岁,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对称性软瘫,22例患者T3、T4均高于正常,均有低钾血症。结论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期补钾治疗后可迅速改善症状,但从根本上治疗并控制复发的关键是进行正规的抗甲状腺治疗。对周期性麻痹患者尤其是青壮年男性患者进行常规T3、T4检测是避免误诊、漏诊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9.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35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认识。方法对35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补钾及同时治疗甲亢均获满意效果。结论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需积极补钾,同时规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 (简称甲亢性周麻 )临床上易被误诊 ,现将我院近 10年来共收治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患者 6 4例临床诊治体会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毒性弥漫性甲亢性周麻 6 4例 ,男 5 1例 ,女 13例 ;年龄15~ 5 8岁 ,平均 2 8.6岁。病程 1~ 2 3个月 ,平均 5 .4个月。5 4例有怕热、多汗、纳亢、消瘦、乏力、心悸等典型甲亢症状 ,9例甲亢症状不明显 ,1例早期无甲亢症状。 6 3例T3T4 升高 ,1例早期正常。 6 4例血钾均小于 3 .5mmol/L ,瘫痪发作诱因 :35例无诱因 ,2 9例有过劳、酗酒、情绪激动…  相似文献   

11.
低血钾性瘫痪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钾性瘫痪是较常见的内科急症。本文收集了37例低血钾性瘫痪病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16~75岁,平均35岁。发作1次28例,反复发作9例,最频者1a发作达4次。均无家族史。1-2 病因及诱因 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30例)、甲亢并周期性麻痹(2例)、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食管癌致不能进食(1例)、严重呕吐腹泻(3例)。诱因有剧烈运动、劳累、大量出汗(3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无明显诱因(23例)。1-3 临床表现 均为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2.
莫昀  郑秀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62-3963
2005年至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3例周期性瘫痪病人,年龄20岁~35岁。经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属于甲亢性肌病,我国多见于青年男性,主要累及肩胛与骨盆带近躯体的肌群,四肢呈对称性软瘫,近端重于远端,以下肢为主,发作时血钾降低。诊断时容易与周期性麻痹混淆,遇到此种病人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来确诊,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机能亢进 (简称甲亢 )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受累 ,临床表现复杂。甲亢所致周期性麻痹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 ,常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疾患。现对我院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2 0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患者 2 0例 ,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2岁 ,均符合甲亢及周期性麻痹的诊断标准 ,并除外药物性低钾与消化系统疾病所致钾低。2 治疗与结果16例患者因四肢活动障碍而就诊 ,化验血钾低 ,经补钾后症状缓解。治疗中同时查体及追问病史发现有高代谢症状 ,进一…  相似文献   

14.
低钾性麻痹为发作性弛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反复发作者为周期性低钾麻痹,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我们总结了我院自1988年以来26例住院低钾性麻痹病人,以提高医疗质量。1 临床资料 1988年至1996年我院共有住院低钾性麻痹病人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4:1,年龄在21岁至64岁,其中年龄在21岁至40岁有18例,占69.30%,合并甲亢3例,占11.50%。绝大多数病例有起病原因:其中受凉、感冒、发热后发病有12例,劳累、激烈活动后发病有9例,饱食、饭酒后发病4例。本组病例绝大多数在发病前1-3天有四肢酸痛,肢体发麻、无力、发热等前驱症状。半数病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和在清晨起床或半夜醒来突然发病。96.1%病例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四肢无力,左右对称,近端重于远端,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是临床常用药 ,使用不当可致电解质紊乱 ,其中低血钾可致四肢弛缓性瘫痪———低钾性麻痹 ,现将 15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均为 1995年 8月~ 1997年 12月住院病人 ,全部是男性。年龄 2 2~ 48岁 ,平均 30 85岁 ,全部第一次发病 ,急诊入院 ,开始出现肌无力至住院时间为 10~ 2 4h ,平均 18 7h。首发症状均为四肢无力 ,进行性加重 ,直至卧床不起 ,2例出现呼吸困难。体征 :全部为四肢弛缓性瘫痪 ,肌力 2~ 3级 9例 ,1~ 2级 6例 ,其中 2例合并呼吸费力、胸闷。既往无甲亢、…  相似文献   

16.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麻痹系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而甲亢引起的周期性麻痹在临床上多见且是甲亢性肌病的常见类型,甲亢性周期性麻痹(TPP)常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临床工作中易漏诊、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麻痹,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我院神经内科近几年收治17例患者,现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华  鲁霞 《中国厂矿医学》2004,17(5):357-357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性四肢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经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其临床表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差异不大,所以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我科2001—2003年间所见到的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2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病例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了解甲状腺功能亢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者的甲亢症状有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漏诊、误诊,但确诊后及时治疗预后较好.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并非少见,但临床表现多样,故对原因不明的四肢麻痹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甲功能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低钾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双下肢或四肢瘫痪;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以年轻男性多见,补钾短期内可改善TPP症状,抗甲亢治疗是预防TPP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发作时大多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变。其中部分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称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患者伴周期性瘫痪者为 1.9~ 8.3% ;在周期性麻痹中 ,10 .0~ 2 9.3%伴甲亢。1 病因和发病机制甲亢引起肌肉瘫痪的发作机制尚不清 ,但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为低钾型 ,于饱餐后休息中或激烈活动后休息中最易发作 ,此时 ,葡萄糖进入肝和肌细胞内合成糖原 ,因代谢需要也带入钾离子 ,使血液中钾量略有降低。钾离子浓度在肌膜的两侧只有在维持正常比例时 ,肌膜才能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 ,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