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霉菌性肠系膜上动脉瘤为一罕见的动脉病变,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我科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椎一基底动脉瘤也称作后循环动脉瘤,指来自颅内Willis动脉环后部的动脉瘤,文献报道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我科运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和水解可脱弹簧圈(DCS或DCS ORBIT)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13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周围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特殊护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动脉瘤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前者动脉多属正常,外伤是原因,病变相对简单。而后者则是动脉本身病变恶化的结果,因而病变比较复杂而又各不相同,所以围手术期护理有独特之处。通过对36例自发性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将护理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是指各种病原菌引起的炎症破坏脑动脉壁而形成的动脉瘤,多位于脑动脉周围支,常见的是由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形成细菌性栓子所致,而梅毒感染引起的动脉瘤临床少见,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梅毒感染所致的动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假性股动脉瘤是血肿在动脉穿刺处与动脉相通形成,由于瘤壁无动脉壁组织故称假性动脉瘤。现将我科11例假性股动脉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10月至1994年12月,我科共收治假性动脉瘤15例,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7岁一74岁,平均41.6岁。病程3个月至14个月,平均58个月。医源性损伤11例,因血透、造影和化疗穿刺引起的分别为9例、1例、l例。因交通事故引起的2例。刀刺伤和穿刺静脉误伤动脉各1例。动脉瘤位于骼外动脉1例,股动脉2例,防动脉6例,烧动脉2例,足背动脉3例,胆动脉1例。动脉瘤直径4-20cm,平均6.7cm。l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同时合并有动静脉疾。除1例骼外动脉瘤外,余14例均有博动性。8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l例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肪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又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通常被医生形象地称为“颅内炸弹”。这种脑血管病主要发生在Willis环前部循环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以及Willis环后部循环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具体部位多在动脉分又部、分支部或转弯部,以囊状为主。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6例Willis环前部动脉瘤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合适带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结果在6例患者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消失,并保持载瘤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支架放置后6个月造影随访病例载瘤动脉畅通。结论带膜支架是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处理部分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炎性动脉瘤是指一类与动脉炎症病变相关的动脉瘤,绝大多数由风湿免疫疾病所致。炎性动脉瘤发病率低,表现隐匿,内科治疗为主,故病因诊断和鉴别尤为重要。当遇到年轻的动脉瘤患者,有发热,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及临床炎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增高时,需高度警惕炎性动脉瘤可能。本文按系统性血管炎依血管大小分类的方法,介绍常见各种炎性动脉瘤的概念和发病情况,以备临床各科医生查阅。  相似文献   

11.
来自河南的齐女士因患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出血导致头痛头晕,随时有生命危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李佑祥博士、副主任医师刘爱华博士等采用微创血管内介入技术成功为其实施了栓塞手术,患者痊愈出院。据悉,该院目前已治疗难治性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63例,栓塞动脉瘤64个,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动脉疾病是指涉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动脉血管病变,包括引起血管本身解剖结构改变的胸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大动脉炎;先天性病变如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缩窄、马方氏综合症(Marfan's Syndrom)等;以及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外伤等。本将重点讨论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带膜支架治疗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合适带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 例、颈内动脉动脉瘤3 例. 结果 在6例患者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消失,并保持载瘤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支架放置后6个月造影随访病例载瘤动脉畅通. 结论 带膜支架是采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处理部分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额筛窦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分析仇玲妹,苏学柱,余良虎,王强(附属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科)动脉瘤样骨囊肿为一原因不明的骨骼良性肿瘤样病变,发生于颅面骨者极其罕见。我科于1993年8月治愈1例右额筛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现结合有关文献复习于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以单发多见,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发生在多个动脉上,而在1个动脉分叉部同时发生2个动脉瘤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收治1例胼周胼缘动脉起始部双动脉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囊性颈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并研究动脉瘤的形成原因。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采用胰弹性蛋白酶血管壁外法建立囊性动脉瘤,并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来分析与动脉瘤形成的关系。结果:血管造影证实结扎对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总动脉上的成瘤率为100%,颈外动脉起点及颈外动脉分支起点处成瘤率为50%;不结扎对侧颈总动脉,同侧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起点上的成瘤率也为50%;其余成瘤率均为零。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侧动脉管壁破坏率为100%。结论:胰弹性蛋白酶血管壁外法是建立囊性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动脉管壁的结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形成囊性动脉瘤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DSA相比的优势。方法:1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常规DSA和3DDSA血管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异同。结果:DSA检查出184个动脉瘤,常规DSA一般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3DDSA显示动脉瘤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3DDSA血管重建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变。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约占动脉瘤病变的48%。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导致一系列继发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紊乱,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发展快的或出血多的血肿,不仅压迫相临的脑组织,往往还要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发生,使病情迅速恶化,危机病人的生命。患此病的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而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最合理的、最有效和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光炜  齐秀恒 《北京医学》1996,18(1):20-22,F003,T000
肝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疾病,本文报告4例肝动脉瘤,其中肝外动脉瘤1例,肝内动脉瘤3例,腹部平片显示上腹部环形钙化,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外压变形,B超,CT和MR扫描显示胰头上方有肿块,都应考虑本病,血管造影可确定诊断,作者认为肝外动脉瘤可采用动脉瘤切除或瘤体近远端动脉结扎,不需血管重建,肝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很多,其最好治疗方法是肝内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