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微观证治学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振球 《山西中医》2001,17(6):37-38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高血压病不是单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 ,其中 80 %以上的患者伴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 ,如糖耐量异常、肥胖、血脂紊乱、血液凝集异常、高尿酸血症和微白蛋白尿等 ,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中 ,被称之为“X代谢紊乱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高血压病属于中医肝风范畴。肝风为病 ,通过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及乘侮关系累及脏腑 ,阴阳、气血、津液异常 ,特别是心、脑、肾气血逆乱 ,为痰瘀协同损害 ,从而形成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并存的病机链。对此 ,微观证治学有其独特的调控优势。1 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辨证基础高血压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的方法对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证型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随访分析研究。结果:0~6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炎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其中肾虚为本虚证的基本表现。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本证变化不明显。在标证的分布上,湿热和瘀血最为多见。慢性肾衰患者本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在标证方面,瘀血较为顽固。长期观察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本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最多见,标证以湿热及湿浊之邪最多见,单纯辨证属瘀血者并不多见,多与其他标邪兼杂。结论:慢性肾脏病以肾虚湿瘀为主要病机特点,本虚均以肾虚兼有不同程度的肺脾虚损为主,标邪以湿(湿热、湿浊)、瘀为主。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与微观证治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5,22(4):270-271
代谢综合征(MS)的后果主要为心血管损害,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MS微观证治的主要靶点为糖脂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应用微观证治学研究代谢综合征,主要研究调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消血凝的防治方药。  相似文献   

4.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5.
刘红亮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20,40(5):807-810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期慢性肾脏病尿蛋白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早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尿蛋白的相关性,为阐明早期CKD患者中医证候辨证规律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例早期CKD患者中医证候和尿蛋白等资料,进行中医证候与尿蛋白的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其中,尿蛋白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Upro)、尿白蛋白(U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β-半乳糖苷酶(UGAL)等。 结果 在早期CKD患者中,作为尿蛋白独立相关因素的中医证候包括“腰酸、食少纳呆、小溲黄赤、泛酸、夜尿多、浮肿、泡沫尿、咳嗽、畏寒肢冷”等;UAlb升高与脾肾气虚证素“腰酸、食少纳呆”相关;UNAG升高与“浮肿、泡沫尿、夜尿多、咳嗽”相关;UGAL升高与脾肾阳虚证素“腰酸、畏寒肢冷”相关;Uβ2 MG与“浮肿”相关;脾肾气虚证者UAlb、UNAG异常升高,与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者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早期CKD患者而言,出现尿蛋白的主要脏器与肾、脾有关,其基本病机是脾肾两虚;UAlb与脾肾气虚证相关,可以作为其微观证素之一;UNAG也与脾肾气虚证有一定关系;湿热证可能是独立证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肾虚湿瘀”理论下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分布有何特点,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方法 通过对中国肾脏病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中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江苏省中医院孙伟主任医师处就诊的2899例患者中四诊信息齐全的慢性肾脏病人共计1445例进行证型分布、证型兼夹特点、四诊信息统计,并将相似症状进行规范合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与名医经验结合探究常见证型辨证要点。缺少结果部分,请补充。结论 脾肾气虚证是慢性肾脏病本虚证的为核心;血瘀证、湿浊证、湿热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标实证,湿毒证只有在CKD 5期有较多分布,其他各分期均少见。并得出这5个常见证型的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归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范畴。戴恩来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专攻肾脏病多年,临证经验丰富。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三焦水道通调失度为本虚,“毒损肾络”为标实,治疗以固护肾气为要,兼顾七情调节、饮食居处、适当运动,予患者全面指导,通过病证结合诊断,治则治法明确,临床效果显著。通过查阅文献、阅读书籍及临床跟师,探析名中医戴恩来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中医临床证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本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资料共13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四诊描述、血压以及临床主要化验指标,根据中医临床症候表现,依据统一标准辨证,统计主要症状出现频次和积分,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分布与肾功能、血压及实验室指标(GFR、24h Upro、Scr、BUN、UA、SBP、DBP、TC、TG、LDL、Hb、Alb)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例CKD患者有81.81%都有倦怠乏力的症状,其次表现如腰膝酸软、夜尿、易感冒等脾(肺)肾气虚的都有70%以上的症现率;口干咽燥、自汗盗汗症现率位居前6位。实验室指标显示,脾肾阳虚证患者尿蛋白量明显增加,收缩压气阴两虚证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CKD患者临床表现以气虚、气阴两虚症状为主;脾肾阳虚证患者尿蛋白量明显增加,收缩压气阴两虚证高于脾肾气虚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回顾,探讨CKD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文献显示IgA肾病研究比较成熟,文献积累多,病例数量大,有着明显规律性的中医证型走势,总病例达2232例,气虚、阴虚和气阴两虚的病例达80.9%。从证型的分布看,MCD以阳虚和气虚占多数(54.0%),FSGS为阴虚、阳虚和气阴两虚占71.5%,而MN则阳虚病例就占了38%,MsPGN阴虚、阳虚和气阴两虚就占了74.1%。研究显示,部分肾脏病的病理类型与证候类型的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联系,为CKD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皆有寒热虚实,肾脏也是如此,辨明虚实消长的情况,往往能消除肾病的各种症状,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机,动态求证;扶正祛邪,注重脾胃;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上下同治,以利邪出;合理饮食、起居,可获佳效。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分清邪正多少,扶正与祛邪兼顾;顾护脾胃;调理肺卫;注意药物副作用;三因制宜。在慢性肾病中,本虚标实的观点贯穿始终,但在不同体质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可有虚实轻重的不同,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准确辨证再予以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正确地把握慢性肾病的病机特点是辨证施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而邪实方面的湿、浊、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文章从慢性肾脏疾病湿瘀的形成机制、主要临床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湿瘀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湿瘀的防治。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应该贯穿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铁代谢紊乱的特点和李维民教授的临床典型病例,总结归纳慢性肾疾病(CKD)铁代谢紊乱的主要病机为脾肾精亏、肝失疏泄、湿热内蕴以及瘀血阻络.依此辨证论治,为中医药治疗铁代谢紊乱疾病和肾性贫血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阳虚证候在不同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阶段和时间演变中的变化特征,从而探索肾阳虚证候在CKD中的演变规律。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集256例CKD患者的证候信息,制定“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评价量表”,利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SPSS Modeler 18.0软件、Gephi 0.9.2软件和R 4.2.1软件,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CKD各期人群的证候信息及1周年时的证候变化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并对各期患者的肾阳虚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在CKD人群中,女性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65岁以上人群中占比高于65岁以下人群,并且随着肾病进展,肾阳虚证人群比例上升,CKD Ⅳ~Ⅴ期人群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CKD Ⅰ~Ⅱ期(P<0.01)。CKD Ⅰ~Ⅴ期,暗淡舌频率持续升高,胖大舌和齿痕舌在CKD Ⅲ期以后频率升高,厚苔和腻苔在CKDⅤ期位居频率分布的前3位,在CKD Ⅲ期以后,位居频率分布前3位的全是以肾阳虚证为特征的弱脉、沉脉和细脉。舌脉复杂网络分析显示CKD终末期患者的核心舌脉特征是齿痕舌、白苔、沉脉和细脉。症状频数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畏寒喜暖、膝软乏力、形寒肢冷是CKD Ⅰ~Ⅲ期肾阳虚证患者症状频率分布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在CKD Ⅳ~Ⅴ期,困倦乏力、水肿、夜尿频多等阳虚水泛的表现成为特征性症状。水肿、面色晄白、腰膝酸软、便溏、精神萎靡症状的积分及肾阳虚证总积分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在CKD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性证素频数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阳虚证、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频率逐渐升高并且在CKD不同阶段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证是贯穿CKD各期的核心证素,是CKD的主要证素类型,而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等兼证在CKD中后期逐渐显现。在CKD肾阳虚证人群中,作为兼夹证的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在不同CKD阶段的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和饮停证这些兼证与肾阳虚证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比较CKD肾阳虚证在1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病位以肾为中心,在脾、胃、心和肝之间传变,肾阳虚证有23.81%的概率向气虚相关证候(脾肾气虚、肝郁脾虚和心气亏虚)转化,23.79%向阴虚相关证候(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肝胃阴虚)转化,9.52%向湿证相关证候(痰湿内阻和风湿痹阻)转化。而脾肾气虚证有20%向肾阳虚证转化,气虚血瘀证有33.33%向肾阳虚证转化。结论 随着CKD Ⅰ期进展到CKD Ⅴ期,肾阳虚症状的严重程度在逐渐加重,肾阳虚证候特征逐渐显著,并且痰湿、血瘀和浊毒等实邪证素在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变化,CKD肾阳虚证有向气虚、阴虚和湿证相关证候演变的趋势。这些规律的发现,为CKD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5.
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20余条,通过研读分析对喘证的辨治规律颇有所得。虽然均有呼吸急促之喘证,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的伴随症状不同,其治疗亦有不同,本人认为喘证也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现将其归纳为邪客皮毛、邪客经络、邪客肌肉、邪客于腑、邪客于脏等理法方药完备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咽炎患者160例辨证分为:肺肾阴虚、痰瘀互结、气血两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结果:160例中痊愈83例,好转58例,无效19例,有效率88.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顽固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归为“肺胀”。文章认为其病因病机应从临床特点出发,在慢阻肺的各个疾病分期中,应根据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具体的症状特征采用温肺散寒、宣肺泻热、益气温阳、祛痰行瘀等治疗大法,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在临证具体治疗中,笔者采用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补元汤、皂荚丸、蠲哮汤、千缗汤、麻杏甘石汤合礞石滚痰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等治疗慢阻肺的各个分期,并举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的6个病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根本是辨清本虚标实,虚实挟杂。  相似文献   

19.
温肾健脾化浊方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肾健脾化浊方内服及灌肠法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CKD3)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4例CKD3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生活干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温肾健脾化浊方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及在兼证明显时候采用给予化浊方灌肠。疗程均为4个月。记录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Upr)、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的变化情况;记录主要症状、体征评分。 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71.4%,优于对照组的47.6%(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8.6%,优于对照组的57.1%(P<0.05);观察组Scr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Upr继续上升,观察组Upr下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A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eGFR继续下降,治疗后观察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和TC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温肾健脾化浊方治疗4个月后改善了CKD3期患者的肾功能,减轻了临床症状,延缓了CKD3期的进展,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