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宣梅  姜善红 《山东医药》2006,46(22):49-49
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23例初诊误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6~83岁,平均51.6岁。均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积液位于右侧13例,左侧8例,双侧2例(均以右侧为主)。初诊均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后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引发胸腔积水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采用反复的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 ~ 69[平均(34.7±2.3)]岁,病程3~47 d,平均(13.2±1.3)d.全部患者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胸腔内有积液,且胸腔已形成纤维分隔或纤维索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胸腔积液量、胸膜肥厚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定位后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通过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20万U,夹管4~6h后放开引流,必要时反复注射尿激酶。结果32例中,显效7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平均引流量364ml。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UK)的方法 ,治疗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 18例 ,疗效较好。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8例均为住院患者 ,已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且经胸片或肺 CT确诊为合并肺结核。年龄在 19~ 35岁 ,平均 2 7岁 ;男 12例 ,女 6例 ;除 1例病程达 9周外 ,余平均 1~ 6周。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 (HRZE)时 ,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每周 2~ 3次 ,在超声定位下进行胸腔抽液后 ,往胸腔内注入 2 %利多卡因 5 ml[1 ] ,然后注入 UK10万U(用生理盐水 4 0 ml稀释 )。嘱患者注药…  相似文献   

5.
李广贺  王峰 《山东医药》2002,42(3):44-44
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常见于青少年。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 ,胸腔积液的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996~ 1999年 ,我们收治 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 9例 ,女 9例 ,年龄 17~ 35岁 ,平均2 5 .2岁。有结核中毒症状 (如咳嗽、胸痛、发热、消瘦以及盗汗等 ) ,而胸部无结核病灶 ,经胸水常规检查、抗结核、抽液等综合治疗有效 ,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X线胸片、肺 CT或 B超均证实大量胸腔积液 ,无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治疗方法 :每周抽液 2次 ,按抽液量多少分为两组。小量抽液 36例 ,每次抽液 10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临床资料32例胸腔积液患者,年龄55~80,平均70岁。心衰16例,肺癌2例,结核性胸膜炎9例,脓胸2例,液气胸3例。讨论老年人胸腔积液必须注意心衰、结核、肿瘤、系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涛 《实用老年医学》2001,15(4):225-225
结核性胸腔积液多见于中青年 ,但近年其发病年龄亦向老年推移。本文收集近 5年我科诊治的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 85例 ,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5例均为 1995年 10月~2 0 0 0年 10月住院患者 ,根据病史 ,具有结核中毒症状 ,胸腔积液体征 ,胸部X线、B超检查 ,多次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结果 ,抗痨治疗有效 ,及排除引起胸腔积液的其他原因等资料 ,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其中男67例 ,女 18例 ,年龄 60~ 79岁 ,平均 69 5岁 ,病程 10~ 90d ,平均 5 0d。1 2 基础疾病 陈旧性肺结核 3 2例 ,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术抽放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方法112例经B超及X线胸片确诊的中等量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经B超定位后,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胸膜腔内反复抽放胸腔积液。对于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胸液引流较彻底时,给予胸腔内注射药物。结果112例均1次置管成功,引流量第1个24h600ml,以后每天1000~2000ml,每天或隔天1次,累计引流量600~6000ml。留置时间:结核性胸腔积液2~7d,平均3d;恶性胸腔积液5~30d,平均9d。其它原因3~10d,平均5d。无1例发生感染、气胸、出血等并发症,3例不慎脱管。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术抽放胸腔积液操作方法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引流彻底,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可给予胸腔内注射药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凤沾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78-1379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60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注药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μ。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P〈0.01;注药后胸膜厚度为1.92±0.41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1.2mm,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CA125中CA125、CEA、LDH、GLU、TBAb这五项指标在胸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将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115例分为结核性渗出液54例,恶性渗出液32例,化脓性渗出液29例。平行检测患者胸腔积液CA125中的五项指标。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CA125组TBAb(96.3%)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和化脓性胸腔积液CA125;化脓性胸腔积液CA125组LDH(1096±39.7)u/L明显高于恶性(594±34.6)u/L和结核性(638±31.9u/L)胸腔积液CA125组。化脓性胸腔积液CA125组GLU(2.91±0.56)mmol/L低于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CA125组;恶性胸腔积液CA125组CEA(87.3±12.6)ng/ml和CA125(98.3±29.6)u/ml明显高于化脓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CA125组。结论TBAb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CA125有较高的实用价值。LDH和GLU的联合检测对化脓性胸腔积液CA125有较大的价值。CA125和CEA的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CA125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应用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忡胸腔积液的作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2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秘液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在包裹积液内注射尿激酶。结果包裹性胸腔积液吸收快、预后好。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尿激酶注射到包裹积液后,能加快胸水吸收,缩短病程,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认识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胸腔积液患者实施胸腔镜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采取多部位钳夹(8~10个部位),闭式引流管保留1~3天。结果34例患者经病理确诊32例,确诊率为91.4%。结核性胸膜炎41.2%(14/34);非典型炎性病变5.9%(2/34);恶性肿瘤52.9%(18/34)。1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术后均在1周内完全缓解(CR);18例恶性胸腔积液检查后完全缓解(CR)率66.7%(12/18),总有效率83.3%(15/18),无效(PD)3例均有严重低蛋白血症。12例完全缓解(CR)患者,10例未出现胸水复发,2例出现胸水复发,复发率16.7%。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能准确诊断胸膜疾病的病因,而且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微导管引流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方法:在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微导管引流胸液及腔内药物注入法。对照组42例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胸水控制率为100%,达到完全好转93%,部分好转7%。对照组胸水控制率为86%,达到完全好转76%,部分好转10%,好转14%。结论:微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和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导管与胸穿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我院在全身化疗及激素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及常规胸穿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系我院 1997~ 2 0 0 1年住院患者 ,均经细菌学、胸膜活检病理学证实和 (或 )临床表现(胸液特点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 ;并经 X线胸片和 B超检查显示有中量至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导管组 (中心静脉导管组 ) 2 7例 ,男 16例 ,女 11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年龄34.6岁 ;抽液组 (常规胸穿抽液组 )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14~ 5 2岁 ,平…  相似文献   

15.
高温生理盐水胸腔灌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一旦累及胸膜 ,即可出现胸腔积液 ,多表现为血性胸水。反复抽液效果不佳 ,且患者很快出现恶病质 ,故又称恶性胸腔积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抽液后注射抗癌药物 ,但效果并不理想 ,且患者有剧烈的消化道症状及全身反应。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采用高温生理盐水胸腔灌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2 6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3 8~ 78岁 ,平均 5 8岁。其中肺癌 2 1例 ,乳腺癌 2例 ,阑尾黏液癌 1例 ,脾肿瘤 2例。2 6例患者中 ,7例行肺叶切除 ,2例乳腺癌切除 ,…  相似文献   

16.
135例胸腔积液患者内科胸腔镜检查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内科胸腔镜检查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中,经胸腔镜胸膜活检确诊104例(77.0%),其中病理为恶性肿瘤和结核性胸膜炎各51例(49.0%),脓胸2例(1.9%)。135例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镜检查病因诊断阳性率85.9%。恶性肿瘤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胸腔镜胸膜活检阳性率分别为79.7%和91.1%。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有获得病理诊断、病因诊断及准确肺癌分期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液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规则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经内置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1g及地塞米松5mg作对照。结果治疗组30例中有5例(16.6%)完全吸收,16例大部分吸收,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30例中有0例(0%)完全吸收,4例大部分吸收,好转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66%,结论通过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异烟肼及地塞米松,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付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采用病灶局部介入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92例患者 ,男 5 6例 ,女 36例 ;年龄 13~ 6 8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介入组 46例 ,单纯包裹性积液37例 ,结核性脓胸 9例 ;右侧包裹 2 8例 ,左侧包裹 18例。对照组 46例 ,单纯包裹性积液 39例 ,结核性脓胸 7例 ;右侧包裹 2 6例 ,左侧包裹 2 0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1介入组 :在全身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行胸腔 B超定位、引导下局部穿刺抽液 ,若积液粘稠呈脓性 ,用生理盐水冲洗 ;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FasL对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32例恶性胸腔积液和4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sFasL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sFasL(13.56±5.38ng/m1)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5.72±2.59ng/m1),二者具显著性差异(P〈0.001)。以10ng/ml为临界值,胸腔积液中sFasL〉10ng/ml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1.4%(35/43),特异性为81.3%(26/32),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1.4%(61/75)。结论sFasL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核病治愈后再次出现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1年6月32例结核病治愈后再次出现胸腔积液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与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核病愈后胸腔积液多为非结核性,占71.9%,尤以恶性多见,占65.6%,而结核性较少,占28.1%,两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结核病愈后胸腔积液多为非结核性的,尤以恶性多见,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