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中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的发生率及血浆PZ水平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高血压病组185例和对照组1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并结合基因检测技术检测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两组PZ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本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8.33%、51.75%和29.92%。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20%和55.80%。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组未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患者PZ水平为(1559.6±204.6)ug/L,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患者PZ水平为(801.0±201.0)ug/L和(650.0±376.2)ug/L,分别与对照组PZ水平为(1127.0±117.9)ug/L相比,F方差64.9,组间比较Q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皖南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但此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无关联,高血压病不同组别血浆PZ水平的变化与自体凝血机制发生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质Z(protein Z,PZ)水平及其内含子F第79位核苷酸(FG79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关系,为深入了解AIS发病机制、疾病的诊治等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7例AIS患者(AIS组)及87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PZ水平、FG79A基因型分布,采用Pearson分析PZ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分析PZ、FG79A基因型、等位基因与AIS中的关联性,并比较2组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PZ水平。 结果 AIS组血清PZ为(953.07±126.83)μg/L,低于对照组的(1 204.52±357.73)μg/L,t=6.179,P<0.001;血清PZ与发病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69,P<0.05);AIS组等位基因G频率(52.30%,91/174)高于对照组(35.06%,61/174),等位基因A频率(47.70,83/174)低于对照组(64.95%,113/174,均P<0.05);PZ、FG79A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与AIS相关(均P<0.05)。 结论 PZ在AIS患者中呈低表达,与AIS后神经缺损程度有关,FG79A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与AIS相关,并能影响PZ表达。   相似文献   

3.
Wang F  Jia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14-618
目的探讨胆固醇24S-羟化酶(CW46)基因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位点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R219K)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VLV)技术对168例SAD患者和215名正常对照的CYP46和ABCA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CYP46基因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SA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0,P=0.016),AD组携带A等位基因(G/A+A/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3%vs73.5%,x^2=6.444,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A等位基因者(G/A+A/A基因型)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低43%(校正后OR=0.57,95%CI=0.36~0.91,P=0.019),而从纯合子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低60%(校正后OR=O.40,95%CI=0.21~0.77,P=0.006)。结论CYP46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可能与AD发病无关;而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多态性与SAD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或从基因型对S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基因第2内含子中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法,观察90例脓毒症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 Ra基因VNTR多态性的分布。结果:两组人群中共发现了IL-1 RNI/I、IL-1RN Ⅰ/Ⅱ、IL- 1RNI/Ⅳ3种基因型,以I型等位基因为主,未发现Ⅲ型和Ⅴ型。正常对照组中Ⅱ型等位基因和Ⅰ/Ⅱ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增加(8%vs2%,P〈0.05;17%vs4%,P〈0.05)。另外,不携带Ⅱ型等位基因的基因型(Ⅰ/Ⅰ和Ⅰ/Ⅳ)和非Ⅱ型等位基因携带者(Ⅰ,Ⅳ)与携带Ⅱ型等位基因的基因型(Ⅰ/Ⅱ)和Ⅱ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发生脓毒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3和4.0。结论:I-1RN Ⅱ型等位基因可能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基于质谱微阵列技术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法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MeCP2基因上的4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x。检验比较上述4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组间差异。结果MeCP2基因rsl616369位点G/A基因型分布频率(24-8%VS3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3027933位点G/C基因型分布频率(25.6%vs3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rs17435基因型.T/A分布频率(25.6%vs3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rs2239464基因型A/A分布频率(58.5%VS7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GCCA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为0.1581,在对照组为0.23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eCP2基因的相关基因型可能跟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相关性,MeCP2基因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单体型GCCA可能是女性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潍坊地区汉族人群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人群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分布具有显著差异,GG,GA,AA基因型频率哮喘组分别为37.8%,54.4%和7.8%,对照组分别为68.3%,28.0%,3.7%(χ2=16.0,P<0.01);G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为65.0%和35.0%,对照组为82.3%和17.7%(χ2=13.14,P<0.01);哮喘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比较,携带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对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3.84(95%CI:3.83~14.70)(P<0.05)和2.51(95%CI:1.91~6.60)(P<0.01)。结论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具有关联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7例脑梗死患者和81例正常对照组脂蛋白脂酶基因第6号内含子PvuⅡ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1)正常对照组Pvu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P+63%、P-37%;脑梗死组PvuⅡ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P+60.5%、P-39.5%;脂蛋白脂酶基因PvuⅡ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组血清TG、CHO、L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脑梗死患者组血清apoAⅠ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脂蛋白脂酶PvuⅡ酶切多态性与脑梗塞发病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基因内含子1+874A/T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IFN-γ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40名广西壮族人和130名汉族人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与其他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基因型以AA型最多,分别为63.6%和62.3%;等位基因以A等位基因最多,分别为76.4%和7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欧洲、美洲等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存在IFN-γ基因+874 A/T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间无明显差异,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P12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所选对象根据WHO对糖尿病的标准,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组97例。2型糖尿病组根据每分钟尿蛋白排泄率早期肾病组59例和临床肾病组31例。TaqMan探针检测PPARγ2基因Pr012Al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PPARγ2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中分别为7.7%、6.8%和8.1%,P12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正常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整病程后,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PAR72基因Prol2Al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结果显示OR值在肾病组的两组间比较OR=0.966,95%IC为0.279~3.344。在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比较,A等住基因携带者在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和尿蛋白排泄率与P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l2Al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的相关性。PPARγ2基因A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 sEng)、肝X受体α( LXRα)的表达,探讨这两个因子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从收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中选出满足研究条件的患者65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30例,同期正常孕妇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sEng和LXRα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Eng水平分别为(9.49±1.50)μg/L,(20.44±6.44)μg/L,高于对照组sEng水平(2.41±0.46)μg/L,两组比较,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Eng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LXRα水平分别为(4.48±0.92)mg/L,(6.05±3.12)mg/L,高于对照组LXRα水平(2.79±0.87)mg/L,两组比较,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sEng水平与LXR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sEng含量、LXRα含量较正常妊娠孕妇增高,sEng,LXRα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血清中sEng,LXRα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展;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Eng,LXR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共同作用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中sEng,LXRα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子痫前期和判断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Z、FⅦ:C、FⅧ:C、FX:C、FⅪ:C进行测定。PZ用ELISA法,血浆FⅦ:C、FⅧ:C、FⅩ:C、FⅪ:C用一期法与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测定。4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对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作分析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的PZ水平(1210.89ng/ml±251.13ng/ml)明显下降(对照组为2378.83ng/ml±429.51ng/ml),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2.42%±36.57%、201.95%±77.54%、120.27%±77.54%、145.88%±56.48%(对照组分别为116.70%±28.80%、70.15%±21.28%、76.13%±19.26%、77.23%±16.22%),P值均<0.01。相关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Ⅶ:C、FⅧ:C、FⅩ:C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值均<0.001),而PZ与FⅪ:C无相关性(P>0.05)。对肿瘤的病情研究发现,复发转移组PZ、FⅦ:C、FⅧ:C、FⅩ:C、FⅪ:C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转移组的PZ更低,FⅦ:C、FⅧ:C、FX:C、FⅪ:C水平更高(P<0.01)。结论PZ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减低,且与病情有关。PZ与FⅦ:C、FⅧ:C、FX:C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获得性易栓症的一个新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孕妇血浆脑利钠肽孕妇心衰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孕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3例和双胎妊娠孕妇26例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78例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孕妇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另根据孕妇血浆BNP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02例(BNP〈500 pg/ml)及高水平组(BNP〉500 pg/ml),分析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BNP浓度(252.51±375.95)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并发心衰组12例,其BNP浓度(1458.55±1341.77)p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双胎组BNP浓度(356.73±415.57)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双胎并发心衰BNP的浓度(780.47±159.35)pg/ml,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5.94±47.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NP高水平组危险因素有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4)BNP高水平组胎盘早剥、心衰、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5.4%、42.3%、23.1%及26.9%,均高于低水平组2.5%(P〈0.001)、6.9%(P〈0.001)、3.0%(P〈0.001)及12.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是反应子痫前期患者严重程度敏感指标,并能提前预测心衰的发生,同时双胎孕妇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明显升高。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是血BNP升高的危险因素;BNP水平高的妊娠不良结局升高。  相似文献   

13.
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玮  刘敏涓  冯莹  周旭红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4):157-160,165
目的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24h内尿白蛋白量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21例,微白蛋白尿组15例,临床肾病组7例,另为合并急性并发症组6例。同时选择30例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含量、纤溶酶原(PLG)活性、D-二聚体(D-D)含量、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含量及其活性(TAFIa)。结果糖尿病(DM)患者tPA为14.6±5.9μg/ml和PLG94.4±14.3%,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分别为17.9±6.0μg/ml,101.4±11.7%;P〈0.05);DM组PAI33.2±11.1μg/ml、D—D0.74±0.11μg/ml、TAFI 122.36±47.1%及TAFIa77.3±8.5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25.8±7.9、0.21±0.57、89.2±31.1、27.2±10.3),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分析DM肾病患者白蛋白尿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其余4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TAFI相关分析,表明其与患者UAE、PAI、D—D结果呈正相关。结论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改变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各项目的检验,可反映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程度,从而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病情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比值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4例健康人的Lp(a)和D-D、FDP水平,并计算出D-D/FDP比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Lp(a)和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3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升高,但Lp(a)与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华法林患者血浆蛋白质Z(protein Z,PZ)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华法林口服量的监测作用。方法:30例口服华法林患者为一组,23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PZ、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测定。PZ用ELISA法检测,PT和PT:INR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口服华法林组PZ为(240.87±192.7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 812.6±347.16)ng/ml(P<0.001)。口服华法林组PT为(24.18±4.52)s,明显高于对照组(12.67±0.42)s(P<0.001)。口服华法林组PT:INR值(2.448±0.6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943±0.04)(P<0.001)。结论:口服华法林患者PZ水平明显减低,提示口服华法林可能导致蛋白质Z的缺乏,血浆蛋白质Z水平可作为华法林口服量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对新生大鼠心肌缺氧缺血(HI)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HI组、FDP组和预使用FDP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置缺氧箱的方法,制备大鼠在体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分别测定血清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观察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心肌结构病理变化。结果:HI组血清LDH(7789.36U/L)、MDA(4.30μmol/L)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608.47U/L,1.76μmol/L)(P〈0.01),NO(23.24μmol/L)、SOD(115.49U/mL)低于假手术组(56.88μmol/L,239.52U/mL)(P〈0.01);FDP组和预使用FDP组血清LDH(4237.58U/L和3600.82U/L)、MDA(2.76μmol/L和1.99μmol/L)明显低于HI组(P〈0.01),NO(44.16μmol/L和52.15μmol/L)、SOD(203.24U/mL和237.86U/mL)高于HI组(P〈0.01)。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HI组心肌结构破坏,心肌细胞呈灶状或片状坏死;线粒体损伤,核皱缩,核染色质边集。FDP组和预使用FDP组心肌细胞排列较有序,胞核线粒体稍肿胀。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减少,增加NO含量,增强SOD活性,修复心肌缺氧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是否存在肺纤维增生,探讨其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为气管内滴注NS(生理盐水)12h后取材,LPS1组、LPS2组为气管内滴注LPS 1.0ml/kg(浓度为100μg/ml)后分别于12h、24h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的浓度。结果:LPS2组大鼠血清PⅠCP浓度为(64.75±11.9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2.38±3.59)μg/L和LPS1组(13.96±4.30)μg/L(P〈0.05),而LPS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PS2组大鼠BALF中PⅠCP浓度为(35.26±3.3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6.90±1.99)μg/L和LPS1组(6.92±2.50)μg/L(P〈0.05),而对照组和LPS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致大鼠ALI后24h血清及BALF中PⅠCP浓度显著增高提示ALI早期肺纤维增生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凝血纤溶异常与其转移、激素受体状态、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密切关系。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血浆6项凝血和纤溶指标,统计分析其变化与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受体状态等的关系。结果良性对照组与乳腺癌组FiB由(3.05±0.44)g/L增高至(3.39±0.52)g/L(P〈0.05)、D—Di由(0.27±0.06)μg/ml增高至(0.36±0.16)μg/ml(P〈0.05)、PAI-1由(26.14±3.30)ng/ml增高至(34.59±3.68)n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血浆FiB(3.70±0.47)g/L和PAI-1(37.36±2.71)ng/ml较无转移者增多(P〈0.05);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30%者PAI-1含量增加(36.40±3.57)ng/ml(P〈0.05)。t-PA含量在不同激素受体状态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之间APTF(P〈0.01)、FiB(P〈0.01)、D—Di(P〈0.05)和PAI(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纤溶指标与乳腺癌增殖、转移、分期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指标,并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蛋白质Z(PZ)在重症肝病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PZ采用ELISA法检测,凝血因子活性FX:C和PT(INR)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对17例重症肝病、30例口服华法林和23例健康者的血浆PZ、FX:C和PT(INR)水平进行检测,并做各组相关性作比较。结果重症肝病组和口服华法林组的PZ水平分别为240.1±192.7μg/L、609.9±267.2μg/L与对照组的1812.6±34.2 μg/L比较明显下降(P值均〈0.05);重症肝病组与口服华法林组的FX:C分别为71.4±30.2%、85.±19.5%,与对照组FX:C的110.6±17.0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PT(INR)分别为2.22±0.97;2.45±0.63与对照组0.93±0.04比较,明显增高(P〈0.05)。结论㈦时检测PZ与PT(INR)①有助于重症肝病患者治疗的预后监控;②对口服华法林患者可能发生的出血危险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