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兰溪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兰溪市2004—2012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兰溪市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8.16/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1.78/10万,女性发病率为36.81/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的10.99/10万上升到2012年的35.44/10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组,占梅毒总例数的42.80%,其中男性发病率30~39岁组最高,为56.04/10万,女性发病率20~29岁组最高,为73.98/10万。病例中农民、工人、其他分别占总数的57.29%、10.60%、11.26%。[结论] 兰溪市梅毒疫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监测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共同遏制梅毒的快速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福建省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梅毒报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3.7/10万上升至67.2/10万,其中2004—2008年梅毒发病率增幅较大,年均增幅为18.9%;2009—2012年梅毒发病率年均增幅放缓(9.1%),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梅毒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39岁。结论福建省2004—2012年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应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筛查,规范诊治,以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3.
王海荣  连玉龙  范从杰  吕家爱 《职业与健康》2023,(22):3102-3106+3111
目的 了解如皋市梅毒流行现状和特征,为科学防控梅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21年如皋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描述发病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21年,如皋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 9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43/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15.94%,P<0.01)。隐性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20.4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7.75%,P<0.01),隐性梅毒的发病高峰年龄在≥60岁;早期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6.69/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4.57%,P<0.01),男性早期梅毒的发病高峰年龄组在20~<30岁组,2016年之前,女性早期梅毒的发病高峰年龄在20~<30岁组,2020年之后,<20岁组、≥60岁组女性早期梅毒发病呈上扬趋势;晚期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0.26/10万,报告发病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3.00%,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61.12%),其次为家务和待业(22.40%)和离退人员(7.6...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07—2017年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松江区2007—2017年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7年松江区共报告梅毒8 546例,年均发病率为48.23/10万。2007—2017年总体发病呈U型上升趋势,2016年为发病最高峰(68.17/10万),2007—2010年梅毒发病率年均下降6.13/10万,2011—2017年年均增长5.64/10万。梅毒病例特点:①以本地户籍为主,隐性梅毒占51.84%,6—9月为发病高峰时段,20~59岁年龄组占梅毒病例总数的81.24%,60岁以上年龄组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②本地户籍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 : 1(1、2期梅毒性别比达1.73 : 1);外省市户籍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 : 1。③男性1期梅毒的比例(35.50%)高于女性(20.98%),女性隐性梅毒及2期梅毒的比例高于男性;1、2期梅毒中本地户籍病例以30~59岁年龄组为主(59.06%),外省市户籍病例则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85.24%)。结论松江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根据早期梅毒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的特点,加强监测,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大性传播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女性及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主动筛查,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7—2012年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2007—2012年共检出67例HIV感染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8.9岁,以30~50岁年龄段为主,其人群主要是以初中文化、已婚人群为主,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结论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以劳务输出为主,后续随访中失访病例较多,应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工作重心仍然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务输出为主,并且加强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减少性传播乃至家庭内传播仍然是口岸HIV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荆门市2004—2012年梅毒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法分析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2年共报告梅毒1 660例,年均发病率6.40/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2年(11.91/10万),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传染病发病顺位由2004年的第9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3位,占乙类传染病比例由0.5%上升至4.9%;以隐性梅毒增幅最大。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男705例,女955例,性别比0.74∶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病例分型:Ⅰ期435例(26.2%)、Ⅱ期343例(20.7%)、Ⅲ期11例(0.7%)、胎传57例(3.4%)、隐性814例(49.0%)。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69.8%);职业以农民、不详及家务待业者为主。结论荆门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将对社会、家庭及下一代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新兴县1994—2008年梅毒流行趋势与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兴县1994—2008年的梅毒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年间共报告梅毒病例254例,年均发病率为3.837/10万,发病率从1994年的0.484/10万上升至2008年10.606/10万;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54.72%),男女性别比为1.1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6.06%);2003年以前病例以零星散发早期梅毒为主,2004年后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6.06%)。结论新兴县梅毒发病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隐性梅毒与胎传梅毒发病率不断升高,应进一步加强性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提倡安全性行为,落实重点人群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厦门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4-2012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厦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4807例,年均发病率为62.40/10万,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年均发病率(/10万),思明区为58.29,湖里区为60.46,海沧区为67.44,同安区为49.62,集美区为47.05,翔安区为35.33(P〈0.01);男性为60.71,女性为64.17(P〈0.01)。14807例中,I期梅毒占20.68%,Ⅱ期梅毒占18.36%,隐性梅毒占55.47%;20~29岁占26.79%,30~39岁占26.190.4;家政、家务及待业者占19.50%,工人占15.74%,农民占9.90%,商务人员占6.60%。结论厦门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呈现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怀柔区2005—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英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85-198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年来梅毒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今后有效开展梅毒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网上报告确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6.60%。在性病病例报告中,女性梅毒发病高于男性。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占梅毒发病总数的72.62%,其中以20~29岁组发病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发病为主,占梅毒发病总数的57.38%。梅毒发病以一、二期梅毒为主,一期多于二期。2008年开始有胎传梅毒的报告,隐性梅毒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加强对该区重点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2005-2012年珠海市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珠海市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梅毒发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毒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结果2005-2012年珠海市4个区(镇)共报告梅毒486例,无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99/10万、4.10/10万、4.50/10万、9.30/10万、8.52/10万、18.25/10万、31.31/10万和33.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9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分别占29.2l%(142例)、32.92%(160例)、1.03%(5例)、1.65%(8例)、35.19%(171例)。除胎传梅毒外,发病年龄从15岁开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76.95%(374例),t〉60岁年龄组占9.67%(47例);梅毒的发病以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居多,其病例构成分别为:20.08%(96例)、18.41%(88例)。隐性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006年开始出现隐性梅毒超过I期梅毒,2010年起病例数增加迅猛,最高占当年总病例数的55.07%(38/69);各年发病职业构成不同(P〈0.01),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学生人群的构成逐年增多。I期梅毒以男性发病为多,占67.61%,而隐性梅毒则男女分别占51.46%和48.54%;隐性梅毒以家务及待业居多(占22.01%),而I期梅毒则以商业服务居多(占22.05%)。结论珠海市被调查地区的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隐性梅毒的发病率超过I期梅毒,且普通人群发病有增多趋势,说明该市的梅毒防治工作应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14.
2001~2004年院内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对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对2001~2004年间梅毒患者的电脑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04年间共监测门诊病例3 308例,阳性495例,阳性率15.0%;住院病例14 452例,阳性136例,阳性率0.94%;梅毒年患病率逐年增长,年均增长38.3%;女性比例逐年提高,性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06,P〈0.01);男性31~40岁,女性21~30岁为患病高峰;显性梅毒以21~40岁为患病高峰;潜伏梅毒>20岁均多见,>60岁占有较高的比例(26.8%);显性梅毒主要分布于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门诊;潜伏梅毒分布于妇科、血液科、泌尿科等15个科室,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结论 近年来梅毒患者增长速度较快,女性更明显;显性梅毒好发年龄较宽;潜伏梅毒在老年人占有较高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应常规进行梅毒检查,以便发现潜伏梅毒并控制其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舟山市梅毒的流行特征,为研究梅毒防控策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梅毒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舟山累计报告各类梅毒99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2.38/10万,梅毒年均上升率为40.15%.Ⅰ期梅毒2926例,占29.30%,Ⅱ期梅毒2262例,占22.65%,Ⅲ期梅毒54例,占0.54%;胎传梅毒243例,占2.43%,隐性梅毒4503例,占45.08%.隐性梅毒年均增长率达146.76%.发病年龄为25~55岁的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4.70%.男女性别比1∶1.10,女性稍多于男性,位居前三位的高发职业依次为家务/待业者、渔民、农民,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1.00%、14.51%、12.98%.结论 近年来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急需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遏制梅毒的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9 - 2018年共报告梅毒病例10 301例,以隐性梅毒为主(51.18%);年均发病率为14.81/10万,由2009年的9.2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17.86/10万,时间上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397.935,P<0.01);男女性别比为1.12︰1;20~49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4.24%和21.12%,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特点;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及待业(32.68%)、农民(17.42%)、商业服务(10.64%)、离退人员(10.57%)和工人(7.48%)为主;各区县均有梅毒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是天桥区(31.36/10万)、槐荫区(29.52/10万)、市中区(21.23/10万)。结论 济南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需继续做好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梅毒患者采取规范化诊疗服务,进一步遏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赤峰市敖汉旗2004—2010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完善和实施我旗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相关建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敖汉旗梅毒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年来敖汉旗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17/10万增长到2010年的4.33/10万,平均年发病率增幅为90.69%。病例分期隐性梅毒为主,占48.81%。男女性别比为1.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5.95%。结论敖汉旗梅毒发病率正处于隐性快速增长阶段,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黄春红  赵晓红  卫晓丽  李刚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26-1428
目的分析2007—2011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7—2011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西安市共报告梅毒5 682例,报告发病率由2007年的11.7/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7.28/10万,发病年均增幅为12.80%;以隐形梅毒和Ⅰ、Ⅱ期梅毒为主,占梅毒报告总数的95.20%;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64/10万,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4/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年龄为20~39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组;职业分布中家务及待业、农民、其他职业和工人的报告发病数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6.58%;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梅毒报告总数的61.79%。结论该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9.
钟启丽  叶广灵 《职业与健康》2013,(23):3122-3123
目的通过分析韶关市近20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93—2012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26起,中毒1862人,死亡15人;年均发病率为29.84/10万;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自2002年起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后10年明显高于前10年;第2、3季度为中毒高发季节;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36.51%。结论该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预防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