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感染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 595株,占总检出率的16.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3.95%),其次是伤口创面(11.03%)和上呼吸道(10.53%)。主要检出菌是铜绿假单胞菌(41.25%)、鲍曼不动杆菌(28.9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多黏菌素B(1.08%)、阿米卡星(28.20%)和亚胺培南(29.0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曲松(98.02%)、头孢噻肟(88.30%)和复方新诺明(60.94%),对其他监测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非发酵菌常见菌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应加强耐药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349例危重病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非发酵菌的耐药性。结果44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43株,占77.1%,革兰阳性菌40株,占9.0%,真菌62株,占13.9%;最常见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129株,占28.9%,铜绿假单胞菌56株,占12.6%,白色假丝酵母菌54株,占12.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2株,占9.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9株,占8.8%;在几种主要非发酵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及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性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仅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为敏感。结论非发酵菌为危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抗菌治疗应以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分析和总结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6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并用其配套GNS-KI或GNS-201卡测定该菌的体外药敏。结果:65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各种恶性血液病最常见,其次为各种恶性肿瘤;60%入住ICU病房;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化疗、放疗、激素使用、意识障碍及各种侵入性治疗为本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发热100%;咳嗽、咯痰87.7%,肺部影像诊断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的阴影;药敏试验;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敏感率>50A%的抗生素依次为哌拉西林(91%)、头孢哌酮/舒巴坦(84%)、妥布霉素(77%)、复方新诺明(69%)、替卡西林/克拉维酸(67%)、环丙沙星(53%)。结论: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各种高危因素又促成本病发生;临床表现危重复杂;该菌耐药现象严重,正确、合理治疗有赖于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RICU中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前瞻性监测2010年10月—2011年10月RICU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 RICU环境中常见革兰阴性菌群主要为非发酵菌群,包括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39.5%、12.0%、9.5%、8.7%及6.3%;最易被污染的部位是床旁桌,占35.4%;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80.0%,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达100.0%;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分别为33.3%、45.1%,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达到90.0%.结论 应加强对RICU环境中非发酵菌群的定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加强环境的消毒与灭菌,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RICU下呼吸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 调查RICU 下呼吸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1994~1996 年RICU 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353株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加以整理分析。结果 G- 菌占69.7% ,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嗜麦芽黄单胞菌(21.5% )、铜绿假单胞菌(17.8% )、金黄色葡萄球菌(16.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0% 、19.4% 、21.8% ),ORSA 检出率高达87.8% 。嗜麦芽黄单胞菌呈高度多重耐药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超过50% 和80% ,对环丙沙星和伊米配能的耐药率分别达65.7% 及81.5% ,对氨曲南无一敏感。3 年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基本呈上升趋势。结论 及时掌握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最新动态,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6月医院确诊断为VAP的123例高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4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6.8%,革兰阳性菌占13.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4.4%、鲍氏不动杆菌占17.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4.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7.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8.6%;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高龄VAP的主要病原菌,应加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与变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回顾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细菌分布及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05年8月ICU患者分离所得413株细菌,总结细菌种类分布。结果413株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87株、鲍氏不动杆菌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4株、表皮葡萄球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菌19株;其中常见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07%)、鲍氏不动杆菌(11·62%)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2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源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应监测细菌变迁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菌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阴性(G-)菌的分布与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ICU患者736例痰标本所得的G-菌476株,阳性率64.67%,总结其分布及变迁。结果476株细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129株、铜绿假单胞菌94株、肺炎克雷伯菌66株、大肠埃希菌5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3株。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仍以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逐渐增多,提示临床医师应监测G-菌的变迁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病区分离的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9-2013年某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对检出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共检出病原菌7 42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6 755株(占90.96%),革兰阳性(G+)球菌537株(占7.23%),真菌134株(占1.81%)。检出菌株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9.16%)、大肠埃希菌(16.4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65%)、肺炎克雷伯菌(7.22%)及鲍曼不动杆菌(6.21%),居前5位的细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5 573株,占94.15%)。鲍曼不动杆菌对检测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等8种常见抗菌药物,以及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检测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老年病区分离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日趋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危重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03例危重病肺部感染患者,171次阳性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G 球菌29株,占17.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肠球菌属3株;G-杆菌107株,占62.6%,主要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真菌35株,占20.5%,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均较高,但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较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他G-杆菌均存在多重耐药;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流行菌株分布和耐药趋势,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对于降低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降低致病菌的耐药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并探讨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影响预后因素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老年病房中669例,年龄≥65岁老年HAP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响老年HAP的多种预后因素.结果 总共培养出的11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00株,占88.5%,革兰阳性菌130株,占11.5%,居前3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61.9%、9.4%及6.1%;机械通气、受累肺叶数、胸腔积液情况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患者HAP预后的因素.结论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广、患者病情重、机械通气比例较高,加之需要多种侵入性操作和治疗导致其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 EICU)非发酵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 - 2016年该院EICU患者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2012 - 2016年该院EICU送检合格标本中共分离出非发酵菌837株,其中检出率前三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其构成比分别为65.8%、23.4%、7.5%。2012 - 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78.8%、69.6%、51.0%、68.1%、67.8%,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7.4%、20.3%、31.9%、21.3%、23.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2.3%、7.0%、11.8%、8.3%、6.3%。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非发酵菌现已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接受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中,5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2.25%;VAP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61.9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各占25.40%、12.70%,革兰阴性菌中,占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23.81%、16.67%、7.14%,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87%;革兰阴性菌存在严重耐药性,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 VAP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存在明显的耐药现象,应加强VAP预防控制细则实施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433株,检出率为54.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41.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0.5%、22.9%、2.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6%、19.4%、14.4%、18.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1%、12.1%;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0.0%、20.0%.结论 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2.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以痰分离最多;该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为2.1%,其次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8.5%、左氧氟沙星为9.6%、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23.4%、环丙沙星为26.6%,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多药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ICU中6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83.1%患者免疫功能受损,78.6%患者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药敏结果显示SMA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为77.2%、64.7%和60.7%。结论 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SM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A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治疗SMA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5岁以上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 方法 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断。 结果 3 48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 916株(83.7%),革兰阳性菌464株(13.3%),真菌105株(3.0%)。分离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18.8%)、大肠埃希菌(15.0%)、肺炎克雷伯菌(13.4%)、铜绿假单胞菌(13.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6.8%和27.7%。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4.0%~2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4.3%、88.7%,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出现利奈唑胺耐药(2.0%)。除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4.1%外,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在2.2%以下。 结论 老年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有效预防及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Eight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Balb/c mice hyperimmunized with the purified flagella from Campylobacter jejuni strain 81116. Thes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e directed against flagella as demonstrated by reaction in ELISA against flagellate and aflagellate antigens,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electro-immunoblotting techniques. Some of the antibodies react with a 60K minor protein as well as the 62K flagella protein. This protein may be related to an antige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organism and detectable by immunogold labelling with one of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None of the antibodies causes the aggregation of bacteria or inhibits bacterial motility, unlike polyclonal anti-flagella antiserum. Moreover, none of the antibodies tested protected infant mice from colonization with C. jejuni strain 81116 even though partial protection (28%) was observed with syngeneic anti-flagella anti-serum. Absence of protection is probably due to the cryptic nature of the flagella epitopes investigated or lack of antibody activit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相似文献   

1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诱因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63,自引:16,他引:47  
目的为了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抗生素耐药情况及临床感染诱发因素。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3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了感染诱因分析,同时采用肉汤稀释法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菌株对头孢一代、头孢二代全部耐药,头孢哌酮耐药率54.3%,头孢他啶为60.0%,喹诺酮类体外呈现出较好的抗菌效果。培养阳性的患者当中34.3%患有恶性肿瘤、20.0%的患者接受过激素治疗、22.9%接受过气管插管。结论患者患有其它疾病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机会。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手段如气管插管等诱发了细菌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内酰胺酶类,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0.
Eight monoclonal antibodie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Balb/c mice hyperimmunized with the purified flagella from Campylobacter jejuni strain 81116. Thes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e directed against flagella as demonstrated by reaction in ELISA against flagellate and aflagellate antigens, 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electro-immunoblotting techniques. Some of the antibodies react with a 60K minor protein as well as the 62K flagella protein. This protein may be related to an antige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organism and detectable by immunogold labelling with one of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None of the antibodies causes the aggregation of bacteria or inhibits bacterial motility, unlike polyclonal anti-flagella antiserum. Moreover, none of the antibodies tested protected infant mice from colonization with C. jejuni strain 81116 even though partial protection (28%) was observed with syngeneic anti-flagella anti-serum. Absence of protection is probably due to the cryptic nature of the flagella epitopes investigated or lack of antibody activit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