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NT-O-BSA-ELLSA方法结合麻风菌素试验对贵州12个县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麻风病人的1715例接触者进行了亚临床感染检测和临床观察研究。检出抗体阳性者306例,其中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的高危者61例;经5-89年的临床观察,高危才发病14例,另有一例抗体阴性者发病。9年观察组中高危者的发病率是观察5年者的2倍;家庭内外、治疗前后、不同性别和亲缘关系的接触者中亚感与发病的比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早期发现麻风患者,应用麻风菌素试验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在云南省文山州分别监测192例和106例初次检测抗ND-BSA抗体阳性的自然人群和麻风患者家属发病情况,时间2年。在麻风菌素反应阴性和血清抗体阳性的自然人群和患者家属中分别发现1例和3例多菌型麻风。认为麻风菌素阴性和血清抗体持续阳性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两种方法相结合可鉴定出高危对象。此法在多菌型患者发病率较高的村庄可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考虑到费用较高,此法不推荐作为常规手段用于低流行区的麻风防治  相似文献   

3.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4.
用检测抗ND-O-BSA抗体的ELISA,对初次调查时抗体阳性的200名健康人和119例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的血清学随访中分别26.5%和23.5%仍为阳性;初次检查抗体为阳性,而在第1次随访时阴转者,以及初次检查及第1次随访均阴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在本次随访中又变为阳性的分别为20.1%-33.0%的13.8-36.0%。  相似文献   

5.
对1515例麻风治愈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全血滤纸干渍斑,连续5年检测其麻风菌特异抗体酚糖脂-免疫球蛋白M(PGL-IgM)。对第一年检测阳性者(28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40例)每年仅进行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B组(141例)给MDT一年,以后继续监测;阴性者为C组(1234例),每年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第一年检测发现随着型别TT→LL,阳性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建始县的麻风流行情况,对麻风亚临床感染进行了探讨,作者对麻风病人29例,病人家属43例,高危人群104例,用ND-O-BSA-ELISA试验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病人阳性率62%,家属56%,高危人群39%。提示麻风有流行的潜在危险;同时对接触者,性别,年龄,家庭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麻风特异性T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与麻风发展的关系,作者采用麻风菌素试验及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A-ABS)对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城区附近的79名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前瞻性研究。按所发病人是少菌型还是多菌型,把家庭接触者分为两组,即低危组——由2例结核样型麻风(TT)和5例未定类麻风(I)的19名家庭接触者组成,高危组——由18例活动性瘤型麻风(LL)的60名家庭接触者组成。结果表明所有家庭接触者中,晚期麻风菌素(麻素)反应的阳性率为71.7%,性别或年龄在麻素反应阳性或阴性接触者之间无  相似文献   

10.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11.
1986年Ramu 应用FLA-ABS 和单克隆抗体的血清学抗体竞争试验(SACT)方法,对62名多菌型麻风接触者(多数是儿童)的亚临床感染进行了调查。62名接触者中,27名麻风菌素试验阳性,35名阴性。在3年的观察期中有10例患了麻风,其中2例  相似文献   

12.
以耳干血滤纸片收集血标本ND-O-BSA和Ms作抗原,用ELISA法检测了312例单用DDS,麻风已治愈5-7年者的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抗体已降至正常,只有4例阳性,从治愈者,接触者,TT→LL,IgM/IgG值呈依次上升趋势,比较两种抗原表明,ND-O-BSA更好些,用耳血滤纸渍斑法替代静脉取血法,具有成本低,标本转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国产软板优于硬板,且价格低廉,可降低试验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感染麻风菌后的早期进程知道甚少,但麻风也和其它传染病一样,临床感染的人数远远超过发病者,因此检测亚临床感染对了解疾病的传播、病因和可能的危险性都非常重要。本文用FLA-ABS (麻风荧光抗体吸收试验)和Dharmanbra麻风菌素,对1069例接触者进行测试,其中702例为多菌型接触者,367例为少菌型接触者。经8年  相似文献   

14.
麻风家内接触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两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检测抗ND—O—BSA抗体的ELISA,对初次调查时抗体阳性的200名健康人和119例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的血清学随访(1993年)中分别26.5%和23.5%仍为阳性。初次检查抗体为阳性,而在第1次(1992年)随访时阴转者,以及初次检查及第1次随访均阴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在本次随访中又变为阳性的分别为20.1%~33.0%和13.8%~36.0%。初次检测及两次随访均阳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其抗体水平均最高。随访2年时,在抗体持续阳性者中共发现5例多菌型麻风。抗体持续阳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的青少年发病的危险最大,家内接触者尤甚。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91年4-5月对麻风高流行区广南县和文山县的麻风家庭接触(HCP)723人,健康人(EHP)1632人和甘肃省非麻风流行区健康人(NHP)131人,用检测血清抗ND-O-BSA和PGL-1抗体水平的ELISA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血清阳性标准是根据EHP和NHP的血清抗体水平,即EHP的阳性标准分别为0.23和0.225,NHP的分别为0.14和0.17,根据NHP的阳性标准(NHPC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对云南省文山县及广南县1年前麻风血清检查呈阳性的251名一般居民和141名病人家属进行了随访,同时还随访了1年前血清为阴性的居民320人和病人家属115名。结果首次血清为阳性者复查时抗ND—O—BSA和抗PGL—I抗体分别有33.47%和6.77%持续阳性,而首次血清阴性者分别有12.81%和2.19%转为阳性。首次血清阳性的病人家属复查时,抗ND—O—BSA和抗PGL—I抗体分别有30.5%和13.48%持续阳性,而首次阴性者分别有20.86%和0.87%转为阳性。抗体阳性率在低年龄组中较高;首次血清阳性而复查也阳性的在病人家属中为最多。病人家属的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阳性率显著低于一般居民,而<3mm的反应率以首次血清阳性而复查也阳性的病人家属为最高。随访发现一例血清持续阳性和麻风菌素阴性的病人家属发病。作者认为血清持续阳性和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在年轻人和病人家属中都是发病的高危因素。追踪高危的个体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多菌型病人。  相似文献   

17.
用抗 PGL 抗体微粒凝集试验,对 A 组20名非流行区居民、B 组20名流行区居民及与麻风有密切接触者(麻风家属10人,邻居10人)与 C 组10名流行区有可疑症状者进行检测,结果阳性:A 组2人,B 组7人,C 组4人。对阳性者行麻风菌素试验,结果阴性:A 组1人,B 组6人,C 组3人。对抗 PGL 抗体阳性和麻风菌素阴性者进行皮肤常规涂片,在 C 组中检查出1例抗酸菌阳性者,结合病理检查诊断为瘤型麻风。经两年观察,A 组中无一例发病,B组有3例发病(2例为病人家属,1例勾邻居),C 组中除1例外,再无它人患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在麻风接触者中同时进行麻风菌素试验及荧光麻风抗体吸收(FLA-ABS)试验之结果.其目的为:(1)检测麻风家属接触者的临床下感染.(2)检测有发生麻风危险的接触者.为此,作者对107名细菌阳性病例(LL及BL)的儿童接触者和31名细菌阴性病例(T、BT P)的儿童接触者进行了观察.Dharmendra麻风菌素系用瘤型麻风组织经氯仿提取并用乙醚处理以去除脂质,最后使成0.5%石炭酸盐水悬液,每ml含1千万条菌.试验时取0.1ml悬液注射于前臂屈侧.在24和48小时观察早期反应.从两个方向测量红斑及硬结的范围,记录平均值.红斑及硬结的直径超过10mm者为阳性.FLA-ABS试验的血清系取自麻风家属接触者,并按作者  相似文献   

19.
已知65和70kD热休克蛋白在对许多细 菌或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中起作用。抗原85(Ag85)是一种存在于各种分支菌中的交叉抗原。为了确定这些抗原能否用于血清诊断试验,作者检测了对这些蛋白的抗体反应。 材料与方法:未治麻风病人21例,其中多菌型12例(6BL,6LL)、少菌型9例(5BT、4TT)、麻风菌素阳性健康者10人、麻风菌素阴性健康者8人、麻风病人家内接触者34人(其中25人麻风菌素阳性,9人麻风菌素阴性)。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斑点试验改良法(M-Dot-ELIS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例多菌型麻风患者治疗前后的99份血清进行了PGL-I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各段时间的抗原下降速度远快于抗体,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9.05,>2.58,P<0,01)。抗原量的下降以治疗后第1个月最快(79.14%),治疗第3个月时已下降99%以上,这提示抗原的检测可用于监测多菌型麻风的早期疗效,在发现耐药和抗麻风新药筛选方面亦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