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翁黎明 《中外医疗》2013,32(16):94-95
依传统统计学原理统计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易发生感染途径。以统计数据反馈解析不同因素下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变化,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肥胖类型,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切口分类,不同手术性质以及不同手术时间差异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规律。对控制切口感染发生及有针对性的预防起到规范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湖北省武穴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62例)和非感染组(86例)。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时间、基础疾病、腹部手术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接台手术、急诊手术是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Hb<10 g/L、有基础疾病、有腹部手术史、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120 min、接台手术、急诊手术是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BMI≥25kg/m2、Hb<10 g/L、有基础疾病、有腹部手术史、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120 min、接台手术、急诊手术是腹部手...  相似文献   

3.
罗君花 《中外医疗》2013,(18):24-2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0例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出现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经过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中由于肥胖引起的切口感染所占比例为35%,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引起的比例为21.67%,由于消毒不到位引起的比例为13.33%,由于基础性疾病未预防用药引起的比例为16.67%,由于病室污染引起的比例为8.33%,由于换药拖延引起的比例为5%。通过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60例感染患者伤口全部愈合。结论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有肥胖、手术时间、消毒、预防用药、病室污染、换药拖延等,应当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这样才能提高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对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148例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所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急诊腹部切口手术6例发生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伤口清洁度、患者合并症、术前手术室未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严格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均<0.05)。结论急诊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病人的体质量,手术时间较长,术前合并症,术前手术室未消毒,围手术期未严格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杨日朝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51-4252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将62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切口非感染组和切口感染组,对2组患者围术期各个项目进行观察,探讨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620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6.45%),切口感染组年龄≥60岁占72.50%,体质量指数≥25.0kg/m2占42.22%,存在糖尿病占30.00%,应用高频电刀占86.00%,手术时间≥3h占62.50%;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47.83%,18.28%,7.24%,55.34%,37.41%,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复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杨贤杰 《当代医学》2013,(18):98-99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9年7月-2012年12月施行腹部手术的2381例患者中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者89例的临床资料,并与80例无切口感染对照组做比较。结果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74%。切口感染组在肠道手术、Ⅲ类切口、术前有无使用抗生素、有无糖尿病、高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分离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肠道手术、Ⅲ类切口、术前有无使用抗生素、有无糖尿病、高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短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改珍 《中外医疗》2012,31(18):154-15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我院外科系统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9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术前住院时间、切口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和科室类别等是造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在术前彻底清洁皮肤,术前住院时间的缩短,术中配合的加强,手术时间的减少,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做好各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减少切口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引起腹部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提出应对策略,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78例患者经上述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好转,无脓毒血症及坏死病例,住院时间3~14d,平均8.7d,均好转出院.结论 患者本身因素、手术操作不当、抗感染措施不合理等原因为造成腹部切口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做出针对性措施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利平  徐秀玲 《安徽医学》2007,28(3):263-264
目的目的调查分析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和制定防治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外科切口感染状况。了解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及科室等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污染类切口感染率高;不同手术持续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持续时间≥120分钟切口感染率高;术前住院时间不同其切口感染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住院时间≥8天切口感染率高;不同科室间切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泌外科切口感染率高。结论污染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前住院时间长及大手术和易污染手术均是切口感染重要因素。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手术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住院手术环境等护理对策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病例120例,入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入选的120例病例中发生切口医院感染共11例,感染发生率9.17%。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年龄〉60岁(OR=6.384)、有基础疾病(OR=5.237)、手术时间≥3 h(OR=4.726)、切口类型Ⅲ类(OR=7.153)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年龄〉60岁、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3 h、切口类型Ⅲ类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腹部外科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卢堃  黄忠 《广西医学》2003,25(10):2018-2020
医院感染 ( NI)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1) ,它对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笔者通过对我院 1 999~ 2 0 0 2年四年间腹部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探索其感染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从病案室调出 1 999年 1月~ 2 0 0 2年1 2月四年在我院腹部手术出院的病历资料共 1 81 8份 ,男性 1 340例、女性 478例 ,年龄 1 5天~ 80岁 ,住院时间 8天~ 2 4 0天。其中 1 35份经诊断 (2 ) 为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历。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 1 35例患者一般情况、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危险…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12月大外科4 41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分析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41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7例次(1.07%),占医院感染人数的35.59%。影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表明高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良恶性疾病种类、术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病原菌耐药性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手术持续时间长、糖尿病术前血糖高是影响术后切口是否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糖尿病血糖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恶性肿瘤、手术类型是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并预防控制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杨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5):572-572,57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患者3612例中发生的切口感染58例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腹部手术患者3612例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1.61%,Ⅰ类手术感染3例,感染率1.15%。Ⅱ类手术感染34例,感染率1.32%,Ⅲ类手术,感染22例,感染率2.85%。急诊手术感染31例,发生率2.58%。择期手术感染27例,发生率1.12%。结论:腹部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手术环境、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急诊手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太  何永红 《当代医学》2009,15(13):10-11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者和1291例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率293%。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年龄大、BMI高、有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夏季手术、手术时间长、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等。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术前评估及充分准备,改善老年患者全身情况;皮下组织厚者,提高手术技巧,皮下放置引流管;缩短手术时间;治疗基础疾病;尽量实施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1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13例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对113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围手术期未用药的为15.67%。切口长度〉12 cm为11.7%。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冲洗的为15.22%。结论围手术期用药、切口抗生素药物冲洗可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护理,减少感染事件。方法: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以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产妇未出现切口感染,实验组均为切口感染产妇,综合分析其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护理。结果:2组产妇年龄、孕周以及孕次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胎膜早破、手术时长、体重指数(BMI)、抗生素应用、夏季手术等因素方面,实验组产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腹部切口术后容易发生感染,且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策略,开展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有效防控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0例切口感染及80例无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组年龄、存在不良心理反应、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高于无切口感染组,血红蛋白低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