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夹脊系经外奇穴,笔者在临床中针刺夹脊治疗一些内、外、骨伤等科疾病,疗效甚为满意,现仅就临床应用中的体会,略抒管见。定位与选穴对于夹脊穴的定位,历代医家见仁见智,认识不尽相同,笔者基于解剖学上的认识和临床心得,可分为4段。1.颈段:颈椎第3至第7脊椎旁开0.5寸为颈(C)夹脊,沿风池至新设穴连线与颈1平行各点为颈夹脊。2.胸段:自第1胸椎至第12胸椎脊椎旁开0.5寸为胸(T)夹脊。3.腰段:从第1腰椎至第5腰椎脊椎旁开0.5寸为腰(L)夹脊。4.骶段:沿髂后上棘内侧边缘至骶骨上缘骨缝作4等分,即4个刺激点。夹脊穴的选用一般可根据所临近背俞穴的功…  相似文献   

2.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该穴位于腰背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是现今临床调制腰椎疾病的必选效穴。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好发于第12胸椎至第1腰椎。如果治疗不当,往往会产生腰背疼痛的后遗症,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施维智老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夹脊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在华佗夹脊穴的基础上,增加了颈夹脊和骶夹脊穴,统称为“夹脊穴”。现将夹脊穴及其应用介绍如下。夹脊穴及针法华佗夹脊穴是在第1胸椎棘突下缘至第5腰椎棘突下缘左右旁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出现椎旁静脉渗漏的5例患者。结果:145例患者中出现椎旁静脉渗漏的有5例(占3.45%),其中:3例为腰椎患者,2例为胸椎患者;2例患者出现胸闷气急不适,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3例患者未见异常;4例患者椎旁缘静脉渗出,1例患者椎体后缘静脉渗出。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P0.05.结论:术中注意穿刺技术,控制注入骨水泥的量及粘稠度,出现渗出时立即停止手术,并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予以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及排查肺栓塞均是处理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椎旁静脉渗漏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胸椎后关节即关节突关节,由于胸椎后关节面近冠状位,两侧有肋骨支撑,胸椎的稳定性相对于颈椎和腰椎要强,发生后关节错缝的机会相对于颈椎和腰椎要少.……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卧位推拿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肩周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7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由外伤引起肩关节骨折并发肩周炎20例,肩关节长期劳损、感受风寒所致3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酸胀疼痛,有时向肩前臂放射痛,活动时加剧.患肩有局限的压痛点.50例中肩关节上举外展大于120度,后伸脊椎至第12胸椎以上者10例;肩关节上举外展在90~120度之间,后伸摸脊至第4腰椎与第12胸椎之间者22例;肩关节上举外展小于90度,后伸摸脊在第4腰椎以下者18例.X线摄片除有骨折史外均未见骨与关节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华佗夹脊穴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佗夹脊穴,作为一个重要的经外奇穴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其定位一般认为是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上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临床观察,认为华佗夹脊穴可以看作是膀胱经与督脉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条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的穴区带,针刺华佗夹脊穴可以在这条穴位带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取穴。  相似文献   

9.
麦粒肿(俗称“偷针眼”)是脸腺组织化脓性炎症,我们用三棱针挑刺法治疗麦粒肿58例,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及结果:在背部第1胸椎至第八胸椎旁开5分至3  相似文献   

10.
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共有34个穴位,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临床上用于治疗相应部位和脏腑的病症。但并不包括颈椎棘突下旁开的穴位,根据临床报道和夹脊穴的定位方法,第3颈椎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左右两边共10个穴位为颈夹脊穴。现将颈夹脊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治疗颈椎病1.1体针李有宏[1]治疗颈椎病69例,对照组用单纯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用定点拔伸旋转复位手法配合  相似文献   

11.
王克 《中医正骨》2001,13(6):46-46
自 1996~ 1999年 ,作者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2 5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9例 ,女 6例。年龄 2 2~ 6 3岁 ,平均 39.6岁。车祸伤 3例 ,重物砸伤 3例 ,高处坠跌伤 19例。损伤部位胸椎 6例 ,腰椎 13例 ,胸腰椎合并伤 6例。爆裂骨折并发神经损伤伴截瘫 7例 ,骨折脱位伴神经损伤 6例 ,单纯压缩性骨 3例 ,不全瘫 12例 ,术前X线片及CT检查 ,2 5例椎体后缘碎裂突入髓腔 0 .2~ 1.0cm不等 ,脊髓呈不同程度受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12小时~ 4天 ,平均 2 .4天。 2 5例均采用后入…  相似文献   

12.
脊柱损伤是人类日常生活及劳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尤其是胸腰椎体的损伤为常见,与其特殊结构有关。胸腰椎上是较为固定的胸椎,下是活动的腰椎。胸腰椎成为固定的胸椎与活动腰椎的转换点,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椎成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集中于此。所以,当臀部及双下肢着地摔伤时,沿腰椎体向上的能量与肩背负重应力于在此会合,易造成胸腰椎体的损伤。胸腰椎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疼痛,躯干活动的受限,伤椎棘突的压痛、严重的患者常伴有后突畸形,棘突间隙加宽,局部肿胀并有压痛。作者多年观察发现,胸腰椎体损伤以第一腰椎体楔形压缩性骨折为多见。作者自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接诊胸腰椎体损伤患者中有25例,其临床症状有异位表现,即腰部下段及骶尾部的主要疼痛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期非进行性脑损伤继发中枢性运动障碍所致瘫痪的儿童,颈椎和腰椎生理曲度发育情况。方法:随机抽样23例脑瘫儿童,年龄在出生后1岁至5岁之间,全部病例不能站立行走,其中不能坐立者13例,能坐立者10例,作颈椎、腰椎侧位x线照片,观察其椎曲状态。结果:能坐者,腰椎有生理弯曲,但颈椎无生理弯曲。不能坐者,颈腰椎均无生理弯曲。结论:腰曲是坐立后,在上半身重力和腹腔垂力作用形成,颈曲只有能站立行走,在腰大肌动力作用于前后纵韧带牵引力下形成。人类颈、腰曲发育形成是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作用,与遗传无关。  相似文献   

14.
华佗夹脊穴始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位于脊椎棘突间两侧,背部正中线外侧0.5寸处。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左右共34穴。而现在临床上所用的夹脊穴,与教科书上的华佗夹脊略有不同。该组腧穴上起颈部环椎,下至第5骶椎,左右共30对,其中颈  相似文献   

15.
<正>胸腰段是指T11~L2这一特殊的脊柱节段[1],其解剖结构特殊,位于固定的胸椎和活动的腰椎之间,而且是胸椎的生理性后突向腰椎的生理性前突过渡的阶段,在应力上处于比较集中的部位[2],因而容易造成骨折等损伤。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外伤,而且该段是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所在的部位,严重的骨折或者治疗措施不当会造成神经的损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截瘫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典型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常合并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变窄.结论:CT扫描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诊断符合率为100%,是诊断LPMN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1989年11月至1990年5月,本人在门诊接治73例胸腰椎后关节错缝,现将其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73例中,男34例,女39例,年龄最小者37岁,最大77岁,17至30岁21例,31至50岁10例,51至岁77岁22例。胸椎后关节错缝3例,腰椎后关节错缝57例,胸腰椎后关节合并错缝13例。  相似文献   

18.
方法:1.病人仰卧床上,屈膝,暴露上腹部;医者位于患者右侧,用手掌按摩其上腹部5~8分钟,用拇指腹按中脘、下脘穴2~3分钟,再揉上腹部3~5分钟。2.病人俯卧位,暴露第七胸椎至第二腰椎之间的背中部,医者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和三焦俞等经穴皮部施以滚法5遍,按、点上述各穴20~30次,最后揉2~3分钟结束。机理:通过腹背皮部经穴刺激,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50例难复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48~75岁,中位数57岁;腰椎滑脱位于L_523例、L_417例、L_5和L_46例、L_4和L_34例; MeyerdingⅡ度滑脱38例、Ⅲ度滑脱12例;术前均出现下腰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其中双侧31例、单侧19例。病程3~22年,中位数6年。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且术中行撬拨复位滑脱椎体。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腰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5例出现短时间的下肢麻木和疼痛症状,经对症治疗1~3周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原有症状均基本消失;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器移位、椎体再滑脱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41例滑脱椎体完全复位、3例Ⅱ度滑脱椎体复位85%、6例Ⅲ度滑脱椎体复位80%。末次随访时按照Epstein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椎间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腰椎间隙高度(腰椎侧位X线片上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高度的平均值),术前(1. 6±0. 7) mm、术后1周(9. 6±1. 3) mm、术后3个月(9. 4±1. 4) mm、术后12个月(9. 5±1. 2) mm;腰椎滑脱距离(腰椎侧位X线片上滑脱椎体前缘距离下位椎体前缘的水平距离),术前(18. 1±1. 4) mm、术后1周(1. 8±0. 8) mm、术后3个月(1. 7±1. 9) mm、术后12个月(1. 7±1. 2) mm;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30. 6±2. 6)分、术后3个月(10. 6±2. 1)分、术后12个月(6. 5±3. 1)分。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腰椎滑脱症,术中采用撬拨复位技术,能有效复位滑脱椎体,恢复腰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腰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局部封闭配合按摩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腰腿痛病。笔者应用第三腰椎尖端封闭结合手法按摩治疗 7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76例中 ,男 51例 ,女 2 5例 ;年龄 2 1~ 49岁 ;病程 1个月~ 5年 ,平均 1 0 .4个月 ;1 5例单纯腰痛 ,31例腰痛并放射至臀部 ,2 2例臀部、大腿后侧疼痛 ,8例腰、臀痛并放射至下腹部。全部病例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显著 ,49例局部捻压有明显粗糙感 ,2 8例髂嵴下缘、臀中肌、臀小肌起点处明显压痛 ,1 2例臀中肌后缘触及索状物并压痛 ,37例伴对侧横突尖端压痛。2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 ,腹部垫枕 ,腰肌放松 ,针对腰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