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7年3月12例鳃裂囊肿和瘘管采用手术切除的体会,总结手术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其中8例第一鳃裂囊肿,4例第一鳃裂瘘管,6例第二鳃裂囊肿,5例第二鳃裂瘘管,均治愈出院,无术后复发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并达到了理想的美观要求。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愈鳃裂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吕铮  高顺利  杨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15-116
目的探讨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诊断。方法对2例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术前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均位于左侧颈部,反复感染并肿胀.1例为不完全性内瘘管,1例为完全性瘘管,MRI及CT均表现为感染征象,颈部X光片显示为左颈部单个或多个气液平面影,食管稀钡造影表现为钡剂自左侧梨状窝呈细长管状影向前、下方延伸,与颈部气液平面相通。结论颈部MRI或CT对鳃裂囊肿可作出定位诊断,并显示与周围组织间关系,而颈部X光片及食管稀钡造影是诊断第三鳃裂囊肿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内瘘VI、瘘管走行,三者联合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鳃裂囊肿和瘘管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临床容易误诊、复发。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会厌第三鳃裂囊肿,探讨了鳃裂囊肿和瘘管的相关辅助检查、病理、鉴别和手术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4.
29例鳃裂囊肿与瘘管临床分析朱华群(贵阳医学院附院口腔外科贵阳550004)鳃裂囊肿与瘘管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疾患,多数学者认为系胚胎鳃裂残余组织所形成,易发生感染,偶有恶变[1,2]。我科自1976年以来共收治鳃裂囊肿与瘘管29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例行手术切除。结果18例患者中,第一鳃裂瘘10例,外瘘口均位于耳垂后与乳突之间,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其中位于骨与软骨交界处后下壁6例;囊肿8例,其中耳垂后4例,位于下颌角2例,腮腺筋膜内2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鳃裂囊肿或瘘管,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该病治愈的关键,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第3、第4鳃裂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总结1例第3、第4鳃裂瘘管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并行1年内定期随访。结果此病例由于第1次手术没有彻底切除鳃裂囊肿而形成瘘管通于皮肤外,经2次手术仔细探查其来源,彻底摘除病灶而治愈。结论第3、第4鳃裂联合瘘管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对于本病例,第1次手术没有成功切除鳃裂囊肿,才造成第2次术后鳃裂囊肿瘘复发,因此以后遇到此种情况,应该详细诊断,仔细确定部位,防止误诊,手术中彻底探查,方能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7.
陈基黎  何朝永 《农垦医学》2008,30(3):196-198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986年~2006年收治的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大小在1.0×10cm~8×5cm之间.病变部位:左颈部12例,右颈部9例.发病部位:第Ⅰ鳃裂囊肿0例,第Ⅱ鳃裂囊肿14例,瘘8例,第Ⅲ鳃裂囊肿7例,瘘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囊肿位于颌下三角7例,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6例,下1/3处8例.术后复发15例,再次手术11例,再次手术发现瘘管8例,行瘘管结扎摘除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位于颌下三角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部位的囊肿或脓肿,术前应行超声及CT检查,术中应彻底清除囊壁及瘘管,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周良  陈嘉  蒋骅 《浙江医学》2021,43(4):433-434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详细的专科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手术完整切除可避免其复发,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2019年10月15日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耳后脓肿的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的患者,外瘘口位于耳后与乳突之间,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口,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鳃裂囊肿,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
鳃裂囊肿与瘘管的诊断及治疗探讨吴钦贞,吕光彩,余午济南铁路中心医院口腔科250001鳃裂囊肿与瘘管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鳃器退化不全所致的先天性疾患。常位于面颈部的侧方,发生在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者常为第一鳃裂来源;肩肿舌骨肌水平以上者多为第二鳃裂来...  相似文献   

10.
颈部先天性囊肿或瘘管,分为颈正中囊肿(或瘘管)及颈侧部囊肿(或瘘管)二种。前者来源于胚胎期的甲状舌管,称之甲状舌骨囊肿或瘘管。后者则来源于胚胎期鳃器的残留物,通常称之鳃裂囊肿或瘘管,这一命名最早是由Heuzinger(1865)提出的。鳃源性囊肿或瘘管不仅在耳鼻喉科,而且也是外科、内科、儿科等均可能遇到的疾  相似文献   

11.
鳃裂囊肿及瘘管28例均经手术治疗,原发19例,复发性囊肿9例中7例均系切开引流所致,另2例为瘘管摘除不彻底所致。本组除2例发生于腮腺区外,其余26例鳃裂囊肿均发生在颈中区。B超为本病的术前常规检查,确诊有赖于术中发现及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4例,计有第一鳃裂囊肿18例,瘘管4例及窦道2例。在18例囊肿病例中,有13例曾诊断为“原发性腮腺囊肿或腮腺肿瘤”。著者强调指出,第一鳃裂囊肿并非罕见。文章阐述了第一鳃裂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3.
16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超声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的超声诊断价值与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16例鳃裂囊肿、鳃裂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采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达超声诊断准确率81.25%。鳃裂囊肿和鳃裂瘘反复感染、与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毗邻、复发增加了手术难度。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囊肿及瘘管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颈部重要血管关系,对于治疗有较大意义。鳃裂囊肿、鳃裂瘘治疗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10例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0例鳃裂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囊性包块9例,不均匀实性低回声结节1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较准确、可靠,可明确包块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手术切除的重要辅助检查,对瘘管的走行方向也有重要提示作用,可为保证手术切除范围的精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鳃裂囊肿及瘘管是一种头颈部的先天性疾患,系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所形成。临床上以第二鳃裂囊肿最为常见,1999-2009年我们共收治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鳃裂囊肿、鳃裂瘘起源尚有不同观点,多数认为由胚胎残余组织形成。鳃裂囊肿和瘘管足颈部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临床比较少见,常发生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鳃裂囊肿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分布特点,以提高临床鳃裂囊肿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的CT和/或MRI影像征象,并了解CT、MRI平扫检查对鳃裂囊肿的显示能力。结果 25例鳃裂囊肿案例中,3例为第一鳃裂囊肿,21例为第二鳃裂囊肿,无第三鳃裂囊肿,1例为第四鳃裂囊肿;囊肿主要分布于颌下及颈肌间隙,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结构,囊内密度/信号均匀。结论 CT、MRI平扫图像可以清晰的显示鳃裂囊肿的形态、结构,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8.
颈侧部的先天性囊肿或瘘管,来源于胚胎期鳃器的残留组织,1865年Heuziager命名为鳃裂囊肿或瘘管。现将我院1977~1990年收治的25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49岁,30岁以下者19例(76%)。病程9天~23年不等。左侧17例,右侧8例。囊肿8例,瘘管17例。外瘘口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第一鳃沟(及咽囊)发育异常形成的囊肿及瘘管(鳃裂囊肿及瘘管)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