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学军  庞宇洁  罗潇 《中医药研究》2011,(11):1356-1358
目的通过各模型组动物抗体的阳性率、滴度和肺动脉压改变分别与各观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左右心室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肺心病发病与抗M2受体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环孢菌素A组、尼卡地平组、主动免疫组)。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2受体抗体含量。采用孙氏法测定肺动脉压。结果 M2受体抗体测定,单纯缺氧组为66.67%,主动免疫组为100.00%,与对照组(阳性率为8.33%)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孢菌素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测定,单纯缺氧组及环孢菌素A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免疫组、尼卡地平组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缺氧组及主动免疫组心脏结构有明显变化。右室/体重比(R/BW);左室/体重比(L/BW);左室加室间隔(L+S);右室/左室加室间隔重量比[R/(L+S)]与对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菌素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2受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在大鼠肺心病模型中明显增高,表明肺心病发病与对M2受体的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大鼠左右心脏病理改变与M2受体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高度相关,而与肺动脉增高相关性不高;提示M2受体抗体对肺心病心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为因肺脏或肺循环疾病导致的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产生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肥厚或扩张)的一组疾患。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加重,肺动脉压明显增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案,导致心力衰竭(心衰),是肺心病重要致死原因。近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心肌收缩运动失同步的价值。方法选择肺心病患者25例,正常对照者25例。测量心肌功能综合指数(MPI)、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同时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中的组织同步显像测量右室基底及中段共8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变异系数作为不同步指数(SDI)。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肺心病患者右室心肌收缩明显延迟,8个节段的Ts均值显著延长,其SDI明显增大,肺心病组RVEF减小,MPI及PASP明显增大。结论肺心病患者右室壁呈现不同程度收缩延迟,对右室整体功能存在影响,应用TSI观察右心室电-机械耦联情况,结合对右室整体功能测定,可以综合评价右室失同步。  相似文献   

4.
陈国  杨荣阁 《河北中医》2011,33(11):1672-167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慢性肺心病)为肺脏或肺循环疾病导致的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产生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肥厚或扩张)的一组疾患。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加重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加重,肺动脉压明显增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心力衰竭,是肺心病重要致死原因。近年来,有报道肺心病患者不仅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其左心功能亦有明显减退,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010—02-2011—02,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红花注射液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脉神胶囊对急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将2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心脉神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心脉神(0.45 g/kg·bw)连续7 d后,模型组与心脉神组置于低压氧舱内3 d,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测定肺动脉压力(PAP)。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脉神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心脉神胶囊对大鼠急性缺氧所致的肺动脉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发生了多脏器功能衰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不同病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8例缓解期患者血浆中的ET-1及CGRP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的上述指标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及缓解期组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ET-1水平较缓解期组升高(P〈0.05),两组间C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1与CGRP呈负相关(r=-0.277,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浆中ET-1及CGRP水平失衡,血浆ET-1与CGRP升高可能是该病病情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疗效。方法将76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额外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经BiPAP持续通气治疗4 h后患者潮气量增加(P〈0.01),呼吸频率减慢(P〈0.01),pH改善(P〈0.05),p(CO2)显著下降(P〈0.01),p(O2)明显上升(P〈0.01和P〈0.05),且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结论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缺氧状况,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南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普通人群平均发病率为0.47%。本文旨在讨论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利尿、解痉、化痰、扩血管、强心、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肺动脉压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PaO2、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降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黏稠性,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作用,从而改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成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研究NT—proBNP与肺动脉高压(PAH)关系,为临床评价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的程度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6月-2010年10月成功封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3例为病例组,选2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依据肺动脉平均压(mPAP)将病例组分为4组:正常PAH组(36例)、轻度PAH组(14例)、中度PAH组(12例)、重度PAH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右房、右室压力、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全肺阻力(PVR)。测定患者术前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与肺动脉压力相关性。结果各PAH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度PAH组〉中度PAH组〉轻度PAH组〉无PAH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mPAP(r=0.893,P=0.000)、SPAP(r=0.921,P=0.000)、PVR(r=0.844,P=0.000)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浓度67.5pg/mL诊断轻度PAH灵敏度92.9%,特异度94.4%,曲线下面积92.9%;147.0pg/mL诊断中度PAH灵敏度91.7%,特异度75.8%,曲线下面积79.5%;236.5pg/mL诊断重度PAH灵敏度95.2%,特异度73.0%,曲线下面积97.8%。结论成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加,可作为评价肺动脉高压的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伟  周红兵  孙林 《四川中医》2013,(12):83-8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常规抗右心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冲静脉点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及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肺功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茶多酚组。缺氧前茶多酚组大鼠每日予茶多酚[20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随后茶多酚组和缺氧组大鼠置于常压低氧舱内间断缺氧4周(8 h/d,6 d/w)。4周后比较各组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比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凋亡情况。结果:缺氧组大鼠的m PAP、RVHI及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且PASMCs凋亡明显减少(P<0.01);茶多酚组m PAP及RVHI与缺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减轻,而PASMCs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茶多酚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右心室肥厚,具有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痊愈率4.41%,显效31例,显效率45.59%,愈显率50.00%,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痊愈1例,痊愈率1.51%,显效17例,显效率25.76%,愈显率27.33%,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和啰音减轻时间,以及每日排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 RVP)和平均肺动脉压( 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RVP和mP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川芎嗪和生脉注射液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前胡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逆转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用生理指标测定、心脏解剖称重、形态学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方法,动态观察中药前胡对低氧大鼠腺泡内肺动脉(IAPA)构形重组及肺动脉高压(PHT)形成的逆转恢复作用。结果表明:前胡不仅能拮抗缺氧性IAPA收缩,降低肺动脉压力,抑制肺动脉壁细胞增殖与肥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结构和功能。提示前胡也是治疗低氧性IAPA构型重组和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将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薤葶合剂及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临床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肺阻抗血流图、肺动脉压(mPAP)测定。结果:治疗组右心收缩间期各类指标及mPA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各类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结论:薤葶合剂对改善COPD患者的右心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中医提壶揭盖法(即宣通肺气的方法)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提壶揭盖法随证组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提壶揭盖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杨阳  王乃梅  赵晓玲  秦博文 《河北中医》2012,(10):1461-1462,155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肺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抗生素、祛痰、止咳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肺动脉压、心脏每搏输出量(SV)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CO2)、p(O2)、肺动脉压、SV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CO2)、p(O2)、肺动脉压、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及心功能,纠正缺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降低肺动脉压,提高心脏射血量,对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心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透患者心脏超声,了解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结构基础.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05例血透患者和101例非尿毒症人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LVPW)、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舒张期快速充盈峰值(E)/舒张末期充盈峰值(A),并作比较.血透患者中有CVD表现组54例和无CVD表现组51例比较上述指标.结果:血透患者的LAD、RVD、LVD IVS、LVPW、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CVD组年龄、IVS、LVPW、LVMI显著高于无CVD组.部分血透患者无CVD临床症状.结论:血透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变化较为普遍且部分为亚临床损伤.血透患者CVD的发生与年龄、左心室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