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795例,从中选出45岁以下冠心病的所有患者175例作为A组。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8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464例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对45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组男性、吸烟、吸安纳咖、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而A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单支病变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有50例(87.7%);A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右冠脉、旋支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B组(P〈0.05或P〈0.0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意义病变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与男性、吸烟、体力活动少、处于高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血脂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关系密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多数为局限性病变;约一半为单支病变,且以前降支单支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病变,且以心肌梗死为主;2支及3支病变、右冠脉及旋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前降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经SYNTAX评分选择后,对19例中危、低危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情况以及12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发生,随访3个月~18个月,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11%,平均9.4%。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心绞痛发作,但经冠脉造影检查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危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严重病变组(管腔狭窄率70%)40例以及临界病变组(管腔狭窄50%~70%)70例。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的性质、外弹力膜的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以及血管重构指数等。结果 IVUS发现临界病变组主要为脂质斑块,占65%,严重病变组脂质斑块占43%,严重病变组病灶处的血管EEMA、PA以及PB均明显大于临界病变组(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典型的高危斑块特征,IVUS能够引导冠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CT冠脉成像(CTA)评判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40例,分别依次完成256层CT冠脉及冠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罪犯”血管内“罪犯”斑块处的CT值及CAG的表现。结果以临床诊断以及CAG影像表现为标准,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心绞痛病人的“罪犯”血管及“罪犯”斑块,其检出率为100%,均能完成CT值的测量及CAG测量。CT测量病变狭窄程度:U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77.17±12.86)%,SAP组“罪犯”斑块处血管狭窄率为(82.30±6.16)%。病变的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方面:UAP组“罪犯”斑块CT值为(78.70±36.79)Hu,SAP组“罪犯”宽块CT值为(180.63±86.14)Hu。UAP组“罪犯”病变斑块的CT值较低,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56层CT冠脉成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检出冠脉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能较准铂地对斑块密度做出定量的诊断,间接反映CHD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我科行冠脉造影术及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其中男265例,女8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1岁,平均60.4岁.经临床治疗和护理,介入手术进行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但发生假性动脉瘤3例,穿刺部位渗血3例,出现皮下瘀血5例.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共1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各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2010年2月-2010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收集在新疆居住3年以上且经西医确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或)中医辨病为胸痹的住院患者660例,挑选出有冠脉造影结果且资料完整的病例总共249份,分析冠心病患者各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 249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型以右冠脉优势型为主,病变血管支数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脉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右冠脉、回旋支和左主干.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平和质20例(8.03%),偏颇体质229例(91.97%),其中在偏颇体质中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占据前三位.各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的狭窄支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秽浊痰阻证140例(56.22%),非秽浊痰阻证109例(43.78%),以秽浊痰阻证为主,秽浊痰阻证组冠脉多支病变与非秽浊痰阻证组冠脉多支病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冠心病患者以秽浊痰阻证为主,且秽浊痰阻证冠脉多支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323例,成功率为96.1%;336例检查者冠状动脉正常39例,狭窄297例(阳性率88.4%);其中轻度狭窄52例(占17.5%),中度狭窄为103例(34.7%),重度狭窄为142例(47.8%)。〉50岁的227例检查者发现冠状动脉病变218例阳性率〉96.0%,≤50岁109例检查中发现病变79例,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72.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方面有其无法取代的作用,尤其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其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2005年8月-2010年11月,69例冠心病患者在XXX医院成功接受冠脉支架治疗,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其中的64名患者进行了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后的随访。随访方式主要包括门诊、电话以及表格信访等。结果:在随访的64名患者当中,随访率为92.7%,随访时间是1个月~63个月,中位数为23个月。随访期中死亡2例,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5例,18例心绞痛复发。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9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冠脉支架介入与心脏事件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脉支架介入为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解决冠脉的机械狭窄,预后良好,但不能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与积极干预可控危险因素相结合,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病人96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测定空腹血清胆红素、血糖、血脂。结果冠心病多支病变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于单支病变者(P〈0.01),完全闭塞者TBILI、BIL低于轻度、中度狭窄者(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IBIL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回归系数为-0.388。结论血清胆红素尤其间接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fQRS)与冠脉造影中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冠脉造影的老年冠心病(CAD)患者463例,通过有无fQRS进行分组,分析了解fQRS与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等的关系及其影响;同时,对其中326例确诊心肌梗死病例fQRS与病理性Q波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CAD患者有无fQRS对冠脉病变不伦病变范围多大、狭窄程度多重均有统计学意义,且fQRS在老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结论无创性心电图指标fQRS不但是老年心肌梗死可靠的诊断指标,还可用于预测慢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并作为预测冠脉病变稗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杨溢  刘伟  陆秀红  杨昱  张圭 《中医药研究》2014,(9):1088-1089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1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年龄均大于80岁,所选患者均成功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进行术后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门诊、住院、电话以及表格随访。通过Kan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通过Cox回归分析对介入治疗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共随访91例患者,随访率为94%,对其进行12月~48月随访。在随访期间死亡2例(2.1%),出现无生命危险的心肌梗死患者3例(3.3%),施行冠状动脉边路移植手术1例(1.1%),再次接受介入治疗10例(11.0%),有80%的患者进行靶病变血运重建,16例复发心绞痛(17.6%)。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架数目、糖尿病史、年龄、病变血管支数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支架数目、年龄、病变血管支数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对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及长期预后。介入治疗后还需注意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搀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例,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例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变异型心绞痛(V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VAP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VAP好发于男性,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多于夜间及凌晨静息时发作,17例(56.7%)患者伴发心律失常,7例患者晕厥,均因严重心律失常所致,3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7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有固定性狭窄病变者18例(66.7%),冠状动脉正常者9例(33.3%)。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1例行冠脉搭桥术,有2例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既可发生于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于正常冠状动脉,前者多见,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是主要的药物治疗,对伴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术,对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器械植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浆浓度,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5例,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MMP-9和IL-6水平.结果冠状动脉介入组术后血浆MMP-9为(19.87±5.31)mg/L,显著高于术前的(15.71±5.23)mg/L(P<0.01),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MP-9为(13.78±5.58)mg/L,与术前(12.42±5.39)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IL-6为(22.69±5.97)ng/L,显著高于术前的(19.52±5.72)ng/L(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7.53±5.51)ng/L,与术前(16.69±5.42)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MMP-9及IL-6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李晓磊  杨海波 《中医研究》2010,23(12):35-36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一般把狭窄程度在50%~70%的病变定义为冠脉临界病变。一直以来,传统的介入治疗决策是根据冠脉造影所示狭窄程度而定,一般狭窄≥70%者需要进行血运重建,而对于此类临界病变患者临床大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apoB/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30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病人,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分析其血脂水平及载脂蛋白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组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TC、LDL-C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apoA1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的血清载脂蛋白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以apoA1对冠脉病变的预测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冠脉造影的冠心病冠脉病变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 将多中心收集的5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与血瘀证各亚型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平均冠脉病变支数(2.28±0.82)支,冠心病非血瘀证平均冠脉病变支数(2.07±0.86)支,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比较,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支病变,重度狭窄(P<0.05);(2)冠心病血瘀证亚型中,阳虚血瘀证的平均冠脉病变支数为(2.58±0.65)支,明显多于其他血瘀证亚型(P<0.05);(3)与冠心病痰瘀互阻证比较,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表现为重度、中度狭窄(P<005),而单支病变较少见(P<0.05)。(4)采用对应相关分析发现阳虚血瘀证与冠脉重度狭窄关系密切(相关距离0.1899)。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支数、狭窄程度与血瘀证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