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首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102例首发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血浆FIB的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6例比较,并比较房颤组3种不同基础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FIB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高于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患者(P均<0.05),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发心房颤动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与其高发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大幅增高,检测其浓度,对诊断、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浆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大分子的可溶性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分子量330000~340000,等电点5.5,沉降常数7.7~7.9。其分子为一个长条状二聚体,长度50~60nm;含有3对多肽键,由二硫键连接。大量的文献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出血(DIC)、应激等有关,而且与冠心病(CHD)、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有关,因而纤维蛋白原的研究倍受关注。现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6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通脉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组)及60例同期健康分娩孕妇(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D二聚体(2311.72+1715.24)ug/m L,纤维蛋白原(4.13+0.54)mg/d L,均显著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9、7.192,均P0.05)。结论: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判断其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在GDM的预后判断、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龙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部血管以及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地龙胶囊口服,对照组未加特殊治疗,疗程均为3月.跟踪观察2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龙胶囊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Fib)D-二聚体(D-D)含量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和Fib水平。比较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D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132例自愿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分娩前后进行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D一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测定,与未孕健康妇女1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阳性32例,FDP阳性30例;分别占24.24%、22.73%;产后72小时各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凝四项前后联合检测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纤溶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妊高症而带来的危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邱蓉 《中医药研究》2011,(6):665-666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有典型症状并经冠脉造影明确的ACS患者86例,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Fib水平.分别比较男女两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不同冠脉病变部位组以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组的Fib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间,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组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三组及两两比较Fib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Fib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组Fib水平高于未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为(3.529±1.216)g/L及(3.005±0.788)g/L(P〈0.05).而是否合并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Fib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无任何并发症和至少合并一种并发症两组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脑血管病组的Fi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中,合并冠脉多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或糖尿病的Fib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阿魏酸钠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血瘀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的影响,以探讨其对AE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AECOPD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Fg、D-D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g、D-D、Pa O2及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但治疗组Fg及D-D水平低于对照组,Pa O2高于对照组(均P0.01);60例患者治疗前血浆Fg、D-D水平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r=-0.493,r=-0.438,P0.01),治疗后血浆Fg、D-D水平与Pa O2亦呈显著负相关(r=-0.452,r=-0.325,P0.01,P0.05),治疗前后血浆Fg、D-D水平与Pa CO2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改善AECOPD血瘀证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Fg、D-D水平与AECOP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3组,轻度40例为A组,中度40例为B组,重度40例为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脂指标、凝血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检测。结果 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抗血凝酶-Ⅲ、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抗血凝酶-Ⅲ、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组。C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抗血凝酶-Ⅲ、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和B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各指标改变幅度越明显。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均可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计算机自动检测纤维蛋白原(Fbg)系列数值得到应用,其优点在于:它不仅了解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而且能判断纤维蛋白原被蕲蛇酶水解出Des-AA(FPA)后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情况(包括反应时间与功能指数)[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TIB)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起病7天内的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凝固法定量测定血浆FIB水平.结果 眼针组总有效率9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2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眼针加基础治疗疗效优于基础治疗;血浆兀B水平,眼针组由(3.89±1.02)g/L降至(2.53±0.81)g/L,对照组由(3.91±1.04)g/L降至(3.17±0.94)g/L,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比较三组的SUA、FIB、TG、HDL、LDL、APO-A1的数值。结果:三组间SUA、FI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加,SUA、FIB水平相应增高。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UA、FI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对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进行干预,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骨胶囊是根据石家庄平安医院骨外科科研处方制成的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生骨续筋的等作用。[1]为探讨其在促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作者对1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服用生骨胶囊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进行观察,并与健骨生丸治疗97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67例ACI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组和非痰瘀阻络证组,并在入院第二天检测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CI痰瘀阻络证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痰瘀阻络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ACI痰瘀阻络证的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