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脉痹阻、脑髓神机失用的临床病证,其病因病机复杂多端,但瘀阻脑络为其病机关键,阴虚脉涩是缺血性中风的始动因素,因此本文试就阴虚致瘀为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进行探讨,以阐述滋阴活血法防治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内,病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而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 相似文献
3.
4.
缺血性中风占到中风总数的75%以上,其急性期脑水肿阶段的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因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阶段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确切有效的治法方药,对准确把握时机、适时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轻中风后遗症有着重要意义。活血利水法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虽初步运用,但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7.
论养阴法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法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枢纽是血瘀,而导致血瘀的重要基础是阴虚。养阴法在防治缺血性中风中,通过滋补阴液:增水行血,濡润脉道,有利血行;养阴扶正,消除瘀结等作用,达到有效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的。在养阴法基础上,注射辨证以及与它法配伍应用,从而提高临床对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其致死率、致残率高,并且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依据肾虚为本、脑络瘀阻为标的理论,综述了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实验研究及运用补肾益气活血的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阴活血法拟方,水煎服,每日2次 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的一类急性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中风相当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近年其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本病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对本病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防治体系,但因患本病而致死、致残的仍不乏其人。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和延缓发病的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将中风的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阴虚血瘀证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养阴活血汤,疗程均为3W,在3w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NIH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中医症候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活血汤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缺血性中风发病迅速,症状严重,且常常留有后遗症,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回顾15年来中医药干预脑缺血的临床报道,分析其不足,探索中成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研究方法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滋阴活血法拟方,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和口眼㖞斜为主症,多因风、火、痰、瘀、虚等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该文从古今医家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出发,阐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1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疾病的中医养阴活血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科室收治的84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后的自愿原则标记,将偶数号患者分为观察组,奇数号作为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心脉宁胶囊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养阴活血法随症加减治疗方式。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A)、抗凝血酶III抗原(AT-IIIAg)及神经功能(ESS量表)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81%(31/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更加显著(P0.05);③治疗前AT-IIIA、AT-IIIAg指标两组比较无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凝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疾病应用中医中的养阴活血疗法,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抗凝指标显著改善,是缺血性中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养阴活血法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养阴活血法拟方,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疗效、中风症候疗效以及中风后单项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风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67.5%(2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和62.5%(25/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缺血性中风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 ,中风病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 ,而急性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 75% ,因此 ,对急性缺血中风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1 0年来 ,通腑法作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治法之一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可喜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略作如下分析探讨。1 通腑法方药组成分析从金元·张洁古首先用三化汤治疗中风 ,到现在广泛应用通腑方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均已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通过对 30多篇综述文章所报道的方药组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应用频率较高的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