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江红  叶建红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4):1900-190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人群胰岛素抵抗( IR )与血浆抵抗素( resistin )水平的变化及吡格列酮干预对其影响。 方法 ① 筛选 136 例 NAFLD 人群, 采用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吡格列酮片 30 mg·d-1 ,疗程 12 周;对照组吡格列酮片模拟片 30 mg·d-1 ,疗程 12 周。采用 ELISA 法检测 2 组的血浆抵抗素水平,采用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评估 IR 程度,观察 2 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与 HOMA-IR 的变化及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②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给予吡格列酮口服治疗 12 周,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 HOMA-IR 血浆抵抗素水平变化。 结果 ① NAFLD 组的腰围( WC )、体重指数( BMI ),空腹血糖( FPG )、空腹胰岛素( FINS )、甘油三酯( T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HOMA-IR 及血浆抵抗素水平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 NAFLD 组与 HOMA-IR 相关的指标有 WC 、 BMI 、 TG 、 HDL-C 、 FINS 、抵抗素, P 均 <0.05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WC 、抵抗素是 HOMA-IR 的独立影响因子。③经吡格列酮干预 12 周后, NAFLD 组的 FPG 、 FINS 、 ALT 、 AST 、 HOMA-IR 及血浆抵抗素水平等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AFLD 患者的 IR 与血浆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抵抗素水平升高可能与 IR 有关。吡格列酮干预能明显改善 NAFLD 人群的 IR 程度,降低血浆抵抗素水平,提示吡格列酮改善 NAFLD 人群 IR 的作用可能与抵抗素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栀芪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治疗组给予栀芪降糖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及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32.26%,治疗组有效率8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栀芪降糖饮可以提高ISI、降低FPG、FINS、HOMA—IR(P0.05),对糖尿病胰岛素增敏作用与30 mg盐酸吡格列酮效果相当(P0.05),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P0.05),并有明显的降脂作用(P0.05)。结论栀芪降糖饮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麦消渴片和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3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1例)和天麦消渴片组(32例),2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比较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结果 2组FBG、2 hPG和HOMA-IR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麦消渴片和吡格列酮均能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和保护β细胞功能。天麦消渴片作为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FPG、2hPG、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肝脏组织用于基因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HO-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及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造模后空腹血糖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1);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HO-1mRNA表达高于盐酸吡格列酮组及模型组(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提示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上调HO-1mRNA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经验方栀芪降糖饮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IR)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观察栀芪降糖饮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各组大鼠胰腺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栀芪降糖饮高、低剂量组均能调节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提高ISI,降低HOMA-IR;能够调节血脂紊乱,增加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血清FFA、TNF-α、抵抗素水平,并且对大鼠胰腺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修复与改善,其作用水平与阳性对照药物吡格列酮相当,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栀芪降糖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期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96例孕妇,根据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A-FABP为正常葡萄糖耐量妊娠组(NGT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A-FABP浓度,同时测定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化验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析各指标与A-FABP的关系。结果 GDM组血清A-FA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均高于NGT组,而ISI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FABP与BMI(β=0.186,P=0.027)、TG(β=0.182,P=0.024)、HOMA-IR(β=0.214,P=0.014)呈正相关,与ISI成负相关(β=-0.212,P=0.014)。结论 GDM患者血清A-FAB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阿司匹林组和盐酸吡格列酮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各4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HbA1c、HOMA-IR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阿司匹林组FBG、2hPG、Fins、C-RP、HO-MA-IR,盐酸吡格列酮组的FBG、2hPG、Fins、HbA1c、HOMA-IR,以及联合治疗组的FBG、2hPG、Fins、C-RP、HbA1c、HOMA-IR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6,(5):553-555
目的:通过对比自拟补阳止渴方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自拟补阳止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名入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吡格列酮治疗,1d15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阳止渴方。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指数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的改善程度由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高于治疗组,均P0.5。结论:自拟补阳止渴方治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吡格列酮,可以更好地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腹型肥胖、减低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渴活血方干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糖调节受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治疗组加服消渴活血方,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85.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FPG、2hPG、FINS、IR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在ISI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渴活血方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干预有效,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对单纯性肥胖伴糖调节受损(IGR)的影响。方法将64例单纯性肥胖伴IGR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二甲双胍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MI、FPG、2hPG、FINS和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BMI、FPG和2hPG治疗前后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耳穴可减轻单纯性肥胖伴糖调节受损患者体重,改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RBP4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组A)、模型对照组(组B)、六味地黄丸组(组C)、吡格列酮组(组D)。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分别造模前、造模后、给药第2、5、8周眼眶取血,动态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8周时,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格列酮组(组D)血清RBP4水平、FPG、TC、TG、LDL-C、Fins、HOMA-IR均低于模型组(组B)(P0.05)而体重、HDL-C、ISI则明显高于模型组(组B)(P0.05);在体重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咯列酮组(组D)在第2周、第5周均不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P0.05),在血清RBP4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在第2周血清RBP4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第5周开始则显示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从第2周开始已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RBP4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胰复敏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复敏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同时又符合气阴两虚、痰瘀毒互结证中医辨证标准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0例。治疗组给予胰复敏胶囊,对照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HOMA-IR、FINS均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2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下降,治疗组总脂固醇、CRP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复敏胶囊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滋阴法对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以1:2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用美吡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滋阴方。8周后对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ISI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FPG、FINS明显降低(P〈0.01),ISI明显提高(P〈0.05)。②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有所下降(P〈0.05)。结论:疏肝健脾滋阴方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15名)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TC、BM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空腹血糖、体内脂肪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提示抵抗素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机制参与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胶囊对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组织抵抗素(resist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0 mL·kg-1·d-1)、益气化浊胶囊高、低剂量组(2,1 g·kg-1·d-1)、阳性对照(吡格列酮)组(2.5 mg·kg-1·d-1),另选C57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组(20 mL·kg-1·d-1)。连续灌胃给药10周,每天1次,其中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服无菌水。10周后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组织抵抗素(resisti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FBG,FINS,HOMA-IR,ISI,resistin,RBP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益气化浊高剂量组FBG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益气化浊低、高剂量组FINS,HOMA-IR,ISI均低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浊高剂量组resistin,RBP4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模型组KKAy小鼠产生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FBG,FINS,HOMA-IR,resistin,RBP4明显增高,ISI降低;益气化浊胶囊明显改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其结果为FBG,FINS,HOMA-IR,Resistin,RBP4降低,ISI升高,总体趋势为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6.
闫玲玲  马建 《中医药学报》2012,40(1):113-115
目的:观察和验证自拟方剂祛胰抵方对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改善情况,方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为治则。方法:观察60例T2DM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且优于对照组。结论:祛胰抵方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HOMA-IR,升高ISI,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芪术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体重指数28,糖尿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芪术饮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疗程3个月,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结果:治疗组BMI、HbAlc、TG、2hPG、FINS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TC、TG、FPG、HOMA-β、HOMA-IR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改善(P0.01)。结论:芪术饮能够降低血糖、血脂,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观察吡格列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59%高脂饮食喂养大鼠4周制成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后,给予药物吡格列酮干预4周,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对其的干预。结果经59%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增高,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亦明显增高。而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减低,血脂、血清FFA亦明显减低。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吡格列酮可干预此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降糖调脂胶囊治疗脾虚痰湿型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降糖调脂胶囊对脾虚痰湿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指数(BMI)>25kg/m~2的Ⅱ型糖尿病患者90例,以1:2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用美吡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糖调脂胶囊。8周后对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ISI、BMI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FPG、FINS明显降低(P<0.01),ISI明显提高(P<0.05)。②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MI亦有所下降(P<0.05)。结论:降糖调脂胶囊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柯斌  师林  张俊杰  孟君  陈丁生  秦鉴 《中药材》2012,(5):843-845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短期禁食对肥胖型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肥胖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治疗,对照组用短期禁食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OGTT服糖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FPG、2hPG、FINS、HOMA-IR、体重、BMI、血脂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联合短期禁食能使肥胖型糖耐量异常患者FPG、2hPG、FINS、HOMA-IR水平降低,体重、BMI下降,降低血脂,从而有效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