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及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表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典型声像图特点是具有包膜反射的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块。随着肿瘤内部结构的不同其回声高低变化。肿瘤的回声高低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声像图鉴别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B超诊断嗜铬细胞瘤14例,全部全手术和病理证实。本组患者中起源于右侧肾上腺3例,左侧肾上腺5例,双侧肾上腺4例,肾上腺外2例。文中重点讨论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同时还就B超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进行客观评价,尤其对于手术切除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肿块可分为非肿瘤性肿块和肿瘤性肿块。非肿瘤性肿块常见有: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出血、肾上腺结核、肾上腺囊肿等。肿瘤性肿块按其组织起源一般为三大类:(1)皮质常见肿瘤有:醛固酮瘤、库欣瘤、皮质腺瘤和皮质癌等;(2)髓质常见肿瘤有:嗜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1例儿童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体会管一帆①李新民梁春香患儿男,10岁。阵发性血压升高伴腹痛、便秘、出汗及视力模糊4个月。临床检查:血压22/16kPa;化验检查:VMA96.4μmol/d,尿儿茶酚胺3569μmol/L。CT检查左侧肾上腺区低...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不同声像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探寻嗜铬细胞瘤(PHEO)声像图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观察整理了66例-84枚PHEO的声像图。结果:42例肾上腺PHEO中5例为恶性,23例肾上腺外PHEO中8例为恶性。经统计学处理肾上腺内外恶性PHEO发生率的差异性(G=4.75,P=0.03)有意义。肿瘤最大径1~18cm,瘤体重3~1700g。声像图表现:实质性肿瘤44枚占52.38%(44/84),混合性39枚占46.43%(39/84),囊性1枚占1.19%(1/84)。根据瘤体形态是否规则,包膜是否完整以及边界是否清晰与恶性PHEO发生率的关系,作统计学处理(G=26.2,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PHEO声像图尽管有某些特异性,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泌尿外科并不少见,病情危重,手术风险大。1998年1月至2004年2月本院收治嗜铬细胞瘤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0岁.入院前1年不明原因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心悸、阵发性高血压.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再次突然发作,心悸、胸闷、全身大汗,且继之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血压230/110mmHg,肌注降压药后头痛减轻,但恶心、呕吐不止,且出现右上腹绞痛,难以缓解,血压进行性下降到80/55mmHg,给予升压药6h后血压回升,情况渐好转.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10kPa,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区有叩痛,肾区无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于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4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灰阶超声图像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单发35例,多发2例。44个肿瘤中实质性肿块29个(65.9%),囊实混合性肿块15个(34.1%),实质性肿块中低回声型最多(69%)。绝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不同大小肿瘤中。囊实混合回声型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家盛 《临床荟萃》1993,8(21):968-970
嗜铬细胞瘤属于APUD细胞瘤,该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管功能的代谢紊乱,若能及时准确诊断和予以手术治疗,大多病例可以治愈。近年来有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报道较多,临床资料表明肾上腺外者出现的机率较传统报道的10%要高,其中Stertstrom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22%,Abara等亦报道了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14.2%)。国内学者的报道更令人关注。王植柔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的32.5%,肖序仁等报道肾上腺外者高达35.4%,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10倍于文献报道。因此,加强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丘少鹏 《新医学》2001,32(12):730-731
目的:总结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的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0nmol/24h-1023nmol/24h),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单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别为6例和5例;B超结合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5个月至38个月,中位数16个月;3例经儿茶酚胺检测,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一般情况差或广泛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其中1例行化学治疗,均于9个月内死亡,结论: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并行B超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超声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提出鉴别诊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肿块一般较大(3~5cm),边界清楚而回声较强,形态规则,中心常发生液化坏死,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进行超声分型,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59例乳腺增生症的二维图像特征及彩色血流信号、频谱特点,观察异常回声区形态、部位、大小、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9例中,术前超声诊断53例,漏诊2例,误诊4例,本组诊断符合率89.8%。超声根据声像图特征分3型,即:单纯型8例,乳腺增生囊肿为主型19例,乳腺增生实质肿块型32例。结论:乳腺增生症声像图与病理结果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4例,腹膜后19例,膀胱5例。 结果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门及腹主动脉旁,低回声,有包膜,可见无回声区,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多见出血及囊变,细胞胞浆丰富,结缔组织分割主细胞呈巢状;膀胱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黏膜下,呈均匀低回声,局部膀胱黏膜连续,瘤体内血流丰富,临床症状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细腻,瘤细胞胞浆丰富,呈片状细胞球样排列。 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理结构决定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肿瘤位于腹膜后,结合好发部位及多发囊变,术前应想到本病,肿瘤位于膀胱,临床病史典型,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率,本文对肾上腺肿瘤的超声、CT或MR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对照。材料与方法:怀疑肾上腺肿瘤者35例,手术前均进行了超声、CT或MR检查,仪器使用ALOKA650,探头频率35MHz。结果:肾上腺肿瘤28例,超声发现27例,检出率为964%;另7例非肾上腺肿瘤超声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超声定位定性正确率为60%,CT或MR为572%;仅定位准确率超声为771%,CT或MR为829%。结论:分析各类肾上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发现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髓样脂肪瘤、肾上腺囊肿图像特异性强,易诊断;其它类型肾上腺肿瘤缺乏典型图像,需结合病史或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了眼眶炎性假瘤的超声显像及其病理基础.结果:眼眶炎性假瘤的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易与眼眶内真性肿瘤相混淆,但其声像图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此病的诊断.眼眶内炎性假瘤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取决于其不同的病理组织结构含量.超声显像是诊断眼眶炎性假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症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症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4例肾上腺见结节状增生的皮质细胞和弥漫增生的髓质细胞,其中髓质细胞免疫组化嗜铬素A、S-100、NSE呈阳性表达。结论肾上腺皮质、髓质增生症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它肾上腺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提高超声检查对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经手术或空心针穿刺病理证实为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研究其与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1)浸润性小叶癌11例、黏液癌10例、化生性癌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例、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2例,伴髓样特征的癌、腺样囊性癌各1例。(2)浸润性小叶癌细胞缺乏黏附性,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低回声肿块内伴部分高回声区,BI-RADS分类4b类5例,4c类6例;黏液癌为凝胶样病变,超声表现肿块内部可出现液化区,血流信号以Ⅰ~Ⅱ级居多,BI-RADS分类4a类3例,4b类5例,4c类2例;化生性癌易囊性变、血流信号Ⅲ级居多,BI-RADS分类4b类2例,4c类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由于存在透明间隙,肿块边缘无“蟹足样”表现及高回声晕,BI-RADS分类4a类1例,4c类1例;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超声表现缺乏特征性,BI-RADS分类4b类1例,4c类1例;伴髓样特征的癌具有推挤性边界,BI-RADS分类4c类1例;腺样囊性癌含有腺腔结构,肿块后方回声增强,BI-RADS分类4b类1例。结论特殊类型乳腺癌有各自的声像图特征,并有特定的病理学基础。由于其典型恶性超声征象不足,对于BI-RADS分类4a类的肿块仍需提醒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图与声像图的相关性.方法 对52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86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增生组)两组共计138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分型与分期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宫腔回声厚径内膜癌组患者宫腔回声厚径平均值为(19.9±9.8)mm,增生过长组宫腔回声厚径平均值为(11.9±5.7)mm,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病理检出Ⅰ型子宫内膜癌46例,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检出率分别为28.26%(13/46)、39.13%(18/46)及32.61%(15/46);高分化腺癌宫腔回声厚径>中低分化腺癌(P=0.05).52例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全切术46例,宫腔镜诊刮术1例,诊断性刮宫5例,其中41例全切子宫标本中见肌层癌浸润,Ⅱ期9例,Ⅲ期2例;肌层浸润深度与病变分化程度相关,与病理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3)漏诊3例中2例宫腔回声厚径小于10 mm,1例合并宫壁巨大病变;1例合并内膜息肉误诊.Ⅱ型子宫内膜癌6例,均为绝经后妇女.全切子宫5例,Ⅰ期3例,2例有肌层浸润;Ⅲ期2例,1例有肌层浸润.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宫腔回声平均厚径值明显大于增生过长组患者;超声检查提示病变的分期较判断肌层浸润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5例乳腺癌的超声显像及其病理基础进行初步探讨.单纯癌19例、浸润小叶癌4例、浸润导管癌5例、髓样癌3例、硬癌4例.前三者体积小,内部呈低回声反射,血供不丰富;后两者体积较大,内部呈强回声反射,血供丰富.其病理基础与癌肿细胞大小、形态、分布状态以及弹力纤维含量和增生血管多少有关.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目前最好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