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7年门诊、病房收集的175例ADR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7类4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82.86%(145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0.0%(140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占45.71%(80例)。绝大多数的ADR出现在2h以内(97例),对症治疗15例,未进行特殊处理而有好转的160例。药品ADR报告者,护士63例(36%),药师112例(64%)。【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ADR的认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上报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以中老年人居多(43.74%),抗菌药最高(55.41%),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最高(89.68%),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0.05%).结论 应重视 ADR监测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人服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05/2007年所收集的280份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统计的这280份不良反应报表中,男122例,女158例,平均年龄为71.59岁,涉及药物271种。结论:重视和加强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春玲  黄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74-7175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1]。笔者认为与护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有:扩大的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0%。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应用药物品种也较多,约有1/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6种,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约占15%,不少药物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引起不良反应。我国人口也日趋老龄化,人们随着年龄增长,其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亦发生相应变化,使老年人对药物常用剂量和药物间作用的敏感性增加。据报道。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倍。因此,老年人用药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陆尤  赵平  巩传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18-7918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复杂,与药物种类、用药途径、药品质量、体质差异等因素有关.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不一.临床不可避免发生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承担很大风险.本文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煤炭总医院药剂科40例全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强  费改顺  陈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277-5277
目的了解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以及其机制与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9-01-2010-12收集到的79例双硫仑样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共7个品种,其中以头孢哌酮居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s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表现类型为皮肤潮红及头昏、恶心等症状。结论应重视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张惠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589-59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176例ADR患者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总结护理经验。【结果】①成年人与老年人出现ADR的构成比较高。②患者造成损伤最为明显的是皮肤损害。③发生ADR构成比最高的科室为神经内外科、普外科及循环系统的科室。④所涉及药物的种类22种,其中出现ADR构成比最高的为抗生素。⑤176例ADR患者中,154例处理后,治愈54例,好转95例,未治愈4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安全用药的意识,护理人员在减少ADR的发生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85-3686
目的 了解特殊人群(儿童\老人)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医院收集2007-01-2011-10收集并上报的184例老人、儿童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强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例ADR报告中,1~3岁儿童与70岁以上老人ADR发生率较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57.9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6.10%),发生ADR药物为头孢类药物较多,不良反应强度以轻中度为主.结论 应合理应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用药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医药科技迅猛发展,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越来越多,护理工作与安全用药密切相关,用药安全管理对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氯氮平致死胎 女,27岁。入院时妊娠6个月余,因精神分裂症服氯氮平每日量渐增至 350 mg,1个月后以 250 mg/d维持治疗,3个月余后顺产一死婴,后改用亚氟利多治疗,2a后足月顺产一女孩,现健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194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例 ADR 报告中,男66例(34.02%),女128例(65.98%),男女比例为1∶1.94;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仅3 d ,最大者82岁,18~45岁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8 d至1岁,194例 ADR共涉及9类85种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 ADR最多,占69.47%(157/226),中成药引起的ADR位居第二,占10.18%(23/226);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常见,占70.62%(137/194);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居多,占36.86%(87/236)。【结论】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严格操作规程,加强ADR监测和预警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牛黄复方制剂对抗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观察牛黄复方制剂对Wistar,大鼠组胺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牛黄复方制剂具有抑制Wistar大鼠组胺释放的作用。结论牛黄复方制剂具有明显的对抗组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中  刘雪梅  王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65-8465
目的对儿童不良反应基本情况和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2010年大连市儿童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4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9例报告中男160例,女89例。1~4岁幼儿ADR比率最高。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受损部位是皮肤及附件、高发期为给药后30min~1h内。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最易诱发ADR。结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有其特殊性,应持续加强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作为免疫抑制药,以见效快,疗效确切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但其不良反应亦日渐突出。本文对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为更好地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与药物作用相反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有些药物可出现与治疗目的相悖的作用。对此倘若疏忽 ,有时会导致治疗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产生相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大多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 ,少数患者也可在正常用药时发生 ,总结如下。1 镇静催眠药引起兴奋不安久用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可产生成瘾性。成瘾后突然停药 ,可产生兴奋、焦虑、头痛、震颤 ,甚至惊厥。少数患者 ,特别是老年患者 ,应用巴比妥类药物后可表现为兴奋 ,而不是抑制。安定广泛用于镇静催眠 ,有逐渐取代巴比妥类催眠药的趋向 ,但少数人服后会发生兴奋、多言现象。2 抗心律失常药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1环丙沙星 男,82岁。因上感自行给予环丙沙星注射液20ml(内含乳酸环丙沙星)雾气吸人。3次/d.20min/次,3d后出现四肢末端散在性紫斑疹。同时伴有血尿、腰痛、心悸、乏力等。门诊化验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并有逐渐加重趋势,出现尿素氨、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随之出现浅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本例为吸人给药,虽剂量较小.但仍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患者年龄较大.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导致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9.
硫酸吗啡控释片为强效中枢性镇痛药物,主要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第三阶梯止痛治疗,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如下。1呼吸抑制例1:男,65岁。因原发性肝癌疼痛给予吗啡控释片30 mg口服,服药1 h后出现恶心,2 h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深慢4~5次/min。口唇轻度紫绀,瞳孔缩小2 mm,即予对症治疗,2 h后呼吸逐渐恢复为10~16次/min,4 h后紫绀好转,瞳孔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例2:女,58岁。因  相似文献   

20.
药物所致双硫醒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甲硝唑   董树林报道应用甲硝唑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8例,年龄28~40岁,4例阴道滴虫病,2例牙周炎,1例肺部感染,1例慢性胆囊炎.口服甲硝唑0.6~1.2 g/d,静滴0.5 g/d,均为甲硝唑应用期间饮酒,酒后20 min~1 h,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颜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