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患者脑梗死后动态血压第7天与第1天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而生活依赖组与生活自理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压有一个自发下降趋势,急性期降压治疗需慎重,同时应注意低血压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合理血压调控组(治疗组)与传统降压组(对照组)。记录患者入院时及第1d,7d晨起血压,记录住院时及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d与第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d时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 《中外医疗》2010,29(12):23-24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日、第7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天与第l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压常见,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能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干预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压干预治疗组和非干预组,在发病后48h内给予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在人院24h内下降幅度最大,以干预组明显,非干预组患者人院第5天血压趋于稳定状态。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l3,P〈0.05),且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病例数明显增多。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氧液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高氧液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高氧液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有协同治疗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急性期基础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眼针治疗及中医护理。结束后通过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P0.05),但试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试验组症状积分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通过刺激眼周经络、神经中枢,促进肌肉活动的治疗和护理,有效促进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期(起病6~24h)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另对3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没有发生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溶栓后血压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未采用血压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应用血压管理效果显著,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著 《河北医学》2006,12(3):263-264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IS)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B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中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病例数。结果:治疗后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AIS急性期适量提高血压有益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生脉注射液可缓解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脑梗塞(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AIS)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B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病例数.结果 治疗后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多于A组.结论 在AIS急性期适量提高血压有益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生脉注射液可缓解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杏丁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各5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杏丁注射液无明显严重副反应发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杏丁注射液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尚需相关随访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周剑 《吉林医学》2013,34(21):4259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与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血压调控项目,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起病1周和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治疗可以保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依达拉奉药物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开展治疗工作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至2017年03月收治的7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开展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工作期间,应用丹红注射液药物施治;观察组(35例):开展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工作期间,应用依达拉奉药物施治;最终就两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75.00%)对比,观察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4.29%)获得显著性提高(P0.05);同对照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合理应用依达拉奉药物展开治疗,最终通过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显著优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能力,并且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2.86%,对照组有效率71.42%,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高压氧对急性期脑梗死有协同治疗作用,两者合并应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适宜的血压区间。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入院第2天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期间记录发生的脑缺血事件。根据血压监测前后NIHSS评分变化分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组(加重组)和神经功能缺损无变化组。血压值分为五组:A:~120/~80mmHg,B:120~140/80~90mmHg,C:140~160/90~100mmHg,D:160~180/100~110mmHg,E:180~/110~mmHg。以收集的血压值及脑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压值主要分布区间及脑缺血事件发生较少的血压区间。结果 加重组血压主要分布在A、E组;无变化组主要集中在B、C、D组,两组血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D组和舒张压C组发生脑缺血事件相对较少。无变化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有相关性,血压在160~180/90~100mmHg时脑缺血事件较少,该血压区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胡利勇 《吉林医学》2013,(36):7618-7618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与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增加血压调控项目,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心脑血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起病1周和1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治疗可以保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与神经功能缺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用我院近4年来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 伴有高血糖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预后不良.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的高血糖促进和加重脑梗死,及时降低血糖可能会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廖琦  周冀英  谭戈 《重庆医学》2007,36(9):812-814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压(BP)水平,探讨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62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及对CPPI、CP、BP进行7~14d的动态观察,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临床NFDS的变化与CPPI、CP及BP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与评分变化率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与CPP的改善密切相关(P〈0.05),而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ICP的控制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善脑灌注上,而脑出血急性期则应更注意ICP的控制。血压在急性期并不是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姚汉玲  杨珺 《疑难病杂志》2011,10(9):648-650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n=40)和非高压氧治疗(非高压氧组,n=46),分析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非高压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延长,TT缩短,Fib含量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优于非高压氧组(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李荣 《中外医疗》2009,28(21):85-8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和评价2蛆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有效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NIHSS评分和B1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配合及时的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