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尖牙受扭转力后牙周膜微血管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猫尖牙牙周膜微血管正常结构及其受正畸扭转力1周后牙周膜微血管的改变。方法5只雄性恒牙列早期家猫,上颌左侧尖牙施加约50g扭转力,右侧作对照。1周后进行动脉墨汁血管灌注,火棉胶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猫尖牙正常牙周膜微血管结构及受力后改变,并利用图像分析仪牙周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受正畸扭转力作用1周后,牙周膜宽度在张力区明显变宽,在压力区牙周膜唇侧区域受正畸力作用后血管活化较差,颈部张力区局部出现无细胞区及无血管区,表现出较剧烈变化,根尖区则表现微血管活化。结论猫恒尖牙施加扭转力1周时间,牙周膜的微血管即发生改变;受扭转力的猫尖牙牙周膜不同部位的微血管床的改变不同;正畸力作用后的唇侧接近颈部的牙周膜微血管活化较差。  相似文献   

2.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组织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制作含有不同微血管形态的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并探讨其在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选择含有不同类型微血管形态组织36例作为供体组织,经打孔、取样、点样等步骤,制作AstMV组织芯片,并进行CD34、FⅧ-RAg和CD105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微血管形态特点和血管生成活性.结果成功制作出了含有不同微血管形态的组织微阵列(组织芯片)AstMV系列,自行制作了取样及点样定位器具.CD34、FⅧ-RAg及CD105均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膜或(和)细胞质表达,不同的内皮细胞标记物所显示的微血管数有所不同,Ⅱ、Ⅲ、Ⅳ级星形细胞肿瘤中CD34、FⅧ-RAg标记的微血管数明显多于CD105标记的微血管数,亦明显多于相应Ⅰ级星形细胞肿瘤标记的微血管数.结论构建不同微血管形态的肿瘤组织芯片在血管生成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数字化肿瘤微血管以及研究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与血管生成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5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供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术的切口选择、手术方式及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方法:收集54例动静脉内瘘术,根据不同身体状况、血管条件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及手术方式,并应用改进的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结果:施术57次,能顺利完成1次以上经内瘘透析的成功率为94.5%,血流量不足3例,吻合口栓塞2例,现仍在使用内瘘49例。结论:应根据病人不同的血管条件采用不同的切口与术式,手术应简单易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显微血管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皮瓣微血管立体构筑特征,比较下肢皮瓣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微血管密度的差异.方法应用墨汁灌注、酶组织化学染色、血管铸型三种方法对人体25例(50侧)下肢标本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发现皮瓣微血管构筑呈树枝状分布的形态特征,大腿内、外、前后各侧区真皮网状层的微血管网密度无显著差异,而小腿后外侧区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内、前侧区.结论下肢皮瓣内微血管密度的差异为临床中厚皮片供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TNF-α对体外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实验分TNF-α组和对照组.依据作用时间和浓度不同,检测其对伊文思蓝的通透率变化.结果 TNF-α能显著增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使伊文思蓝的通透率显著升高(P<0.01),且随TNF-α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TNF-α可以显著的增加耳蜗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 目前胡桃夹综合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标准方面。通过无创方式提供更多与病变相关的量化参数,是胡桃夹综合征临床诊断、治疗依据研究的重点。然而,对左肾静脉不同狭窄程度引起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差值、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未见相关的数据资料。 目的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的模拟,探讨血液流速、静压力、壁面切应力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真实患者的左肾静脉CT增强图像为基础,应用CFD方法对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进行血管内血流模拟计算,获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超声测得的血管内径及流速比较。 结果 左肾静脉血流入口处的压力显示为高压,狭窄处与出口处显示为低压,从入口到出口呈现压力递减的特点。壁面切应力除狭窄处外均呈现较低的壁面切应力,越靠近狭窄中心位置,切应力越高,狭窄处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左肾静脉其他区域,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血管模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变小,流速增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镜下观察改进TA-Fe法同时显示大鼠脊髓微血管和神经元的效果。方法:改进TA-Fe法,以TA-Fe法媒染脊髓微血管,以苏木精或HE法复染神经组织细胞。结果:脊髓微血管和各种细胞均得到了良好的显示。不同部位血管的微密度不同,血管密集区神经元丰富,神经细胞散在部位血管稀疏。结论:改进TA-Fe法可同时显示脊髓微血管和神经组织细胞,并直观地展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研究缺血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100、45、15g力的血管夹,夹闭大白鼠股动静脉20、60和120min,24h后观察其通畅情况,并经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股动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结果显示:前两种压力的血管夹在对股动脉只产生轻微损伤的情况下,对伴行股静脉可造成内皮细胞脱落,微小血栓形成等病理损伤。随夹闭血管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血小板沉积和微血栓增多。血管夹对静脉的损伤和对其通畅率的影响尤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ERK-1)活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L-Lysine耦联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分离和纯化血管抑素。原代培养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ERK-1水平的影响。结果 血管抑素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ED50约为160μg/ml。VEGF刺激兔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ERK-1被迅速激活,而血管抑素能使其表达量降低35.6%。结论 血管抑素有望成为极有临床价值的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新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在胃病发展不同时期胃黏膜中的生成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上海长征医院胃镜室收集非癌变胃黏膜组织(包括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肠腺化生)及病理科收集胃癌组织(包括癌组织、癌旁近端、癌旁远端)各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VEGF-A/VEGFR-2的表达。结果新生血管在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胃黏膜肠腺化生、胃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在胃炎胃黏膜中新生血管相对稀疏,而胃息肉、胃溃疡和胃黏膜肠腺化生新生血管稍密集,胃癌新生血管明显密集,有形成血管腔形状。总体上,MVD随着组织恶性转化倾向存在递增趋势,胃炎低于胃息肉、胃溃疡、胃黏膜肠腺化生、癌旁远端,低于癌旁近端,低于胃癌(P〈0.05)。VEGF-A/VEGFR-2对新生血管存在明显的调控作用,其表达和MVD变化高度一致。结论微血管生成贯穿在胃黏膜病变不同时期,VEGF-A/VEGFR-2信号通路对新生血管具有调控作用,抑制微血管生成可能具有阻断胃黏膜恶性病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胎儿左心室壁内各级微血管,发现心肌不同层次内的毛细血管口径、间距有差异。讨论了微血管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蒋文明 《当代医学》2014,(16):62-64
目的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详细描述病程、发病年龄、症状典型性、责任血管类型、压迫程度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2年、症状典型、责任血管仅与神经相粘连者术后完全缓解、延迟缓解比例较高,相反,病程长、症状不典型、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复杂者疗效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症状是否典型、血管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程度是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膜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微血管的重建。方法:实验用家兔为20只,2只用于正常桡骨血管观察,另18只制成骨缺损模型后植入自本骨膜碎牒主后第3,5,7d和第2,4,8,12周取材,观察微血管的重建。:结果骨缺损复过程中新生血管依次经过下列变化,形成血管芽→毛刷状血管→毛刷状血管→树枝状血管→无血管软骨组织→串珠状血管→海绵状血管→网状血管。结论:新生血管在骨膜碎片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不同阶  相似文献   

15.
任何创伤的愈合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任何修复过程都伴有血管的变化,无论从瘢痕的临床表现、瘢痕的超微结构,还是治疗机制、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上,无不与瘢痕的微血管构筑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过程最重要的正向调控因子,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值,并在体内诱导血管形成。因此,VEGF及其受体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VEGF及其在瘢痕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探讨瘢痕微血管构筑在瘢痕形成、发展及临床防治中的意义。利用CD34这一目前血管内皮细胞最可靠的标记,来显示瘢痕的微血管构筑。以期研究不同类型的瘢痕,同一类型瘢痕的不同时期以及同一瘢痕内不同区域的微血管构筑间的差异。增生性瘢痕微血管计数中央区每平方毫米为25.6±10.4,周围区为44.2±3.8,正常皮肤为18.6±2.2;小于或等于一年组的微血管密度为40.8±4.5,大于一年组为27.2±6.4;增生性瘢痕微血管计数周边区为44.2±3.8,萎缩性瘢痕周边区为22.8±2.7;不同类型瘢痕间、瘢痕不同区域及不同时期间微血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增生性瘢痕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萎缩性瘢痕的微血管密度;瘢痕早期微血管密度高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减少;瘢痕交界处为较幼稚瘢痕,血管最为丰富,能代表整个瘢痕的生物学行为。我们认为:可把此区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D34、CD105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肺转移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将18例肺单发转移瘤外科切除标本分别行CD34、CD105血管内皮染色。通过高倍视野下测定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观察。结果CD34和CD1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27±1.47和1.19±0.53。肝癌肺转移瘤和结直肠腺癌肺转移瘤CD105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25±0.68和1.16±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05)。CD34染色容易显示瘤内和瘤周的成熟肿瘤血管和肿瘤组织包绕的正常血管,而CD105染色能够显示瘤内活性新生血管。高倍镜下肿瘤血管包括分支状、窦隙状、芽孢状、圆形以及镶嵌状等多种形态。结论不同病理来源肺转移瘤均存在肿瘤血管生成,CD105能够显示瘤内活性增生肿瘤血管,是转移瘤新生肿瘤血管特异性指标,能够揭示转移瘤内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8.
L-选择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L-选择素通过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造成内皮损伤和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星形细胞瘤中微血管密度和形态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中研究微血管密度及形态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瘤高恶度中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恶度(Ⅰ-Ⅱ级);随着肿瘤恶度增高,微血管形态由窦状扩张型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太或细索状为主,并出现球状血管,呈现明显差异性。昧星形细胞瘤中微血管密度及形态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密度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星形细胞瘤水肿区和瘤体区的组织学观察,探讨其不同区域的血管生成,并观察拟态血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照磁共振精确留取51例星形细胞瘤水肿区和瘤体区组织后行CD34-PAS双染色.结果 在水肿区发现CD34-PAS双染呈CD34、PAS均阳性的管道样结构,均为血管或微血管.在4例胶质母细胞瘤瘤体区发现除了占绝大多数的CD34、PAS均为阳性的血管或微血管外,还有:(1)拟态血管(PAS阳性且CD34阴性的物质形成的管状结构,其两侧有瘤细胞排列,内含红细胞);(2)PAS阳性且CD34阴性的物质形成内含红细胞的管状结构,其两侧无明显细胞排列;(3)PAS阳性和部分CD34阳性的血管或微血管;(4)PAS阳性且CD34阴性的血管或微血管.结论 大部分星形细胞瘤水肿区和瘤体区血管生成模式仍然以血管或微血管形式存在,而一些高度恶性的星形细胞瘤瘤体区出现的拟态血管可能是血管生成不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