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娜  林洪生 《中医杂志》2012,53(21):1801-1804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免疫编辑理论的提出使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清除功能,从而消灭和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对肿瘤细胞产生“筛选”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向恶性程度的分化和进展,而肿瘤细胞也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重塑作用,进而改变机体的免疫环境;中医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还可以打破机体免疫耐受,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能.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抗肿瘤体液免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是致癌物质或病毒感染导致组织细胞异常恶性增生的结果.肿瘤抗原是仅存在肿瘤细胞(肿瘤特异性)或在癌变细胞中大量表达,在正常细胞中微量表达(肿瘤相关性)的抗原.肿瘤抗原能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即免疫系统识别肿瘤抗原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细胞免疫发挥主导作用,体液免疫协同细胞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体液免疫表现为B淋巴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识别基因突变、衰老死亡导致细胞膜表面抗原结构改变了的膜抗原,诱导机体在APC和CD4 T细胞辅助下产生效应分子抗体--抗肿瘤抗体,进而与肿瘤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借助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抗体依赖的细胞毒(ADCC)作用使靶细胞致死,从而杀伤清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而发挥免疫治疗作用,笔者将综合论述中医药目前在体液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与细胞免疫及中药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远隔器官的病理过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 ,是肿瘤细胞和宿主细胞双方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决定它是否有能力完成转移的各个步骤 ,即细胞膜表面的黏附能力、转移能力、细胞所释放的某些酶及抗原性物质等 ;另一方面是由机体 (宿主 )的内环境决定是否接受转移来的肿瘤细胞 ,即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决定了肿瘤的转移特性是否表现[1] 。机体免疫系统能清除癌细胞 ,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这一事实已得到公认。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4.
肿瘤免疫编辑理论包括免疫清除、免疫均衡和免疫逃逸三个阶段,该理论阐述了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扶正抗癌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临床在肿瘤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运用扶正抗癌法的权重亦不相同。在肺癌治疗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扶正抗癌法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旨在使肿瘤细胞重新被识别清除或进入免疫均衡期,以达到抑制肺癌复发、转移目的。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免疫编辑假说自21世纪初形成,描述了肿瘤细胞在机体内经历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的三个序贯阶段。肿瘤细胞躲避机体免疫监视,导致免疫清除失败,逐渐发展以致打破免疫平衡,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最终的转移复发。从阳虚毒结角度,结合肿瘤病程不同阶段,探讨肿瘤细胞经历免疫编辑各阶段发生转移复发的机制:肿瘤早期,手术损伤阳气,免疫清除效率降低,癌毒内伏;中期药毒戕害阳气,免疫稳态失衡,癌毒胶结;晚期机体阳虚,无法维持带瘤生存,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预防肿瘤转移复发应益气温阳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稍佐滋阴以防温燥;解毒抗癌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削弱肿瘤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健脾化瘀中药逆转肝癌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归宿取决于肿瘤细胞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监视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障碍.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而产生免疫逃逸.健脾药物可提高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化瘀药物可改善肝癌局部微环境紊乱状态,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健脾化瘀治疗可治理肝癌患者微环境,纠正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改变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状态,提高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功能,逆转肝癌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8.
免疫逃逸是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编辑指肿瘤细胞通过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的模式,对机体免疫系统进行重塑与编辑,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改造”成免疫抑制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五期演变是李杰教授对肿瘤病机发展的总结,认为肿瘤的渐次发展遵循“虚-寒-毒-闭-衰”的核心病机,其中“郁”贯穿始终,癌毒是核心。该文以免疫编辑为切入点,将肿瘤细胞的表型特征与李杰老师的五期演变核心病机相结合,揭示恶性肿瘤五期演变的生物学基础,分析从虚到寒阶段的突出变化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从毒到闭阶段的突出变化是免疫逃逸,而五期演变的最终阶段——衰,是机体免疫衰竭的最终结局,郁是肿瘤免疫编辑的助推剂。以此提出扶正解毒法调控免疫编辑截断肿瘤的五期演变,益气温阳扶正气,恢复机体免疫监视功能;解毒宣闭转毒势,逆转免疫逃逸;以和为法,维持免疫细胞/免疫抑制细胞的动态平衡;解郁之法,截断肿瘤免疫编辑,为中医药的微观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对益气温阳法、解毒宣闭法、两者联合及解郁法对免疫编辑调控的具体机制进一步地探索,寻找出特异性的中药及作用靶点,为中医药调...  相似文献   

9.
桂枝茯苓丸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茯苓丸具有比较明确的抗肿瘤作用,它通过对肿瘤的直接杀伤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两个途径来实现,又以后者为主要途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桂枝茯苓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免疫,改善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使T细胞有效的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而该方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肿瘤与西医治疗肿瘤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在肿瘤诊治上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中药由于成分复杂,通过发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而抗肿瘤。中医在治疗肿瘤思路上充分利用中药多靶点作用并结合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出发,以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目前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主要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改变血液粘度等方面。中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龟鹿二仙胶可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降低肿瘤细胞耐药性、改善骨髓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成方中单药抗肿瘤作用亦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虽然龟鹿二仙胶抗肿瘤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主要聚焦于免疫系统,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为肿瘤临床治疗拓宽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例如:NK细胞是一群具有自然杀伤能力的淋巴细胞,它不需要抗原的激活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杀伤作用,它对于机体免疫监视发挥重要作用,在抗肿瘤免疫中作用突出。另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以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并可杀伤肿瘤细胞,在机体抗感染免疫、自身稳定以及免疫监视中具有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发挥着重要作用。CIK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已成为抗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已有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中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和保持免疫平衡作用,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此联合不仅是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补充,并能促进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变等。此外,联合治疗对正常骨髓或造血干细胞有最小的细胞毒活性,不良反应小,更为晚期不适于手术或无法承受放、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患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防治肿瘤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药在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始终发挥着较突出的作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高科技实验方法的渗透,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发挥着较突出作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将有助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1正气与免疫现代免疫学理论提出,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主要有三大功能即防御、监视、自稳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等侵害,中和毒素,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即免疫防御功能;机体清除体内不断产生的衰老和损伤的细胞维护体内生理平衡,即免疫自稳的功能;机体监督清除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即免疫监视功能。人体免疫最基本的功能是识别或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即辨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人类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全身分散的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为有形之物,属器质性…  相似文献   

16.
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5年来黄芪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黄芪的活性成分可调节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周期蛋白及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和血管生长因子等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其抗氧化应激作用能清除、抑制自由基;通过逆转耐药及辅助化疗药物等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抗肝癌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癌的单味中药和复方进行了归纳总结。中药可以在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从而有效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加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望从中药中提取出抗肿瘤作用更显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是否可以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而对肿瘤治疗起到增效作用。方法: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并分析Treg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以及中药、针刺、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结果:Treg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活性等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结论:中医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数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骨肉瘤病人通常伴有免疫抑制或损害。其免疫的效应机制是以细胞免疫为核心,多种体液因素共同参与的宿主对肿瘤的抵抗和消灭过程。对机体而言,免疫功能状态低下虽不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但肿瘤一旦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参与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失调,已成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凋亡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免疫系统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凋亡启动。同时,免疫系统参与凋亡细胞的清除过程,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也是通过凋亡途径实现的。随着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也显露出良好势头。从免疫学角度论证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将成为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