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温病学》五版教材若干问题的商榷(续4)肖德发(江西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330006)关键词《温病学》;内闭外脱证;理论探讨;湿温病;辨证分型(上接1993年第5期56页)12关于温病“内闭外脱”证的问题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曾明确指出:“温病死状百端...  相似文献   

2.
9 关于春温的病因问题关于春温的病因,教材提出了“春季温热病邪”的概念,并与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并列为四时温病的致病主因,认为春温“是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外因是温热病邪,内因是阴精素亏,正气不足”。据此则春温应属新感温病,而不是伏邪温病了。然而教材在总论部分,多次提到春温为伏邪温病,在有关章节中论述春温的发病时又以“冬伤于寒”、  相似文献   

3.
4 关于温病营分证中“口干不甚渴饮”一症的病机解释温病过程中出现“口干反不甚渴饮”,是温邪进入营血分的一个特异性的症状。关于此症的病机解释,目前尚有争议,《教材》在“温病的辨证”章中,认为“营热蒸腾则口干不甚渴饮”,此释是据吴鞠通《温病条辨·上·十五·自注》中,“盖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而提出来的。然按此推论,既然营热可蒸腾营阴上潮于口,那么气热亦可蒸腾气分的津液上潮,何以又大渴引饮?这种病机解释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此外尚有“胃气衰败”说、“机体失代偿”说,并有从临床角度观察分析的“神志异常”说等等,我们认为都欠圆通,限于篇幅,不一一详述。  相似文献   

4.
6 关于“辛凉三剂”的划分标准问题所谓“辛凉三剂”,是指《温病条辨》治疗上焦太阴温病的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重剂白虎汤而言,原文对轻、平、重剂的解释语焉不详,教材则在“风温”章对辛凉轻、平剂作了如下说明:“本方(指桑菊饮)与银翘散俱为辛凉解表方剂,均可运用于风热侵犯肺卫之  相似文献   

5.
自60年代编写第一版《温病学讲义》以来,经过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不断进行修订补充,形成了目前通用的《温病学》五版教材。毫无疑问,这在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温病学说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中医药防治急性外感热病的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温病学的内容,多是综合诸家之说,这就难免在教材中出现挂漏和偏颇之处。现就我们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各院校的老师一起商榷,并祈指教。1 温病学科的性质问题二版和四版《温病学》教材,曾指出温病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但五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却在  相似文献   

6.
五六版《温病学》教材对比研究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版《温病学》是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其在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温病学》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本文试从教材的框架结构、编排体例、内容形式和概念表述等不同层面对两版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7.
杨淑慧 《国医论坛》2012,27(6):50-51
目前,中医教学中存在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病案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课堂教学中.《温病学》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如何运用病案教学呢?本文拟从病案的选取、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参与能力的培养三个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医学教学资源库是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但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温病学》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温病学》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办法与教学素材,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实践应用表明,《温病学》教学资源库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体现教改意识。  相似文献   

9.
孙立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55-656
对清、下、和、补四种治法在《温病学》教材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分析,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与温病学之间继承关系及温病学治法理论的发展过程。从《伤寒论》与温病学治法发展关系来看,温病学主要继承并发扬了《伤寒论》中清、下、和、补等四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以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就成为概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温病学》教材(第五版,下同)第二章“温病的概念,中有一些内容并不是温病共同的本质特点,使温病概念欠准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进行商榷。一、关于温病的定义何为温病?历代医家并无确切定义,《温病学》教材云:“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  相似文献   

11.
<温病正宗>为<近代中医珍本集--温病分册>选书之一.作者王松如,湖南湘乡人,为清末民初医家,早年在长沙宁乡一带行医,后邀游江汉,悬壶北京.1933年北京疫病流行,屡起危证,在临床有较深造诣.平素好学深思,博览群书,于温病一门,尤有心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PBL教学法的《温病学》教学实践与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模式和单纯L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综合成绩有较明显提升。结论:PBL教学法较LBL教学法存在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BL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于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1].  相似文献   

14.
使用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对15个班种,逾1 20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新教材具有许多优点: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辨证的特色;执简驭繁,便于学生掌握;注重"三基",更加突出了中医临床基础特色.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治及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既具有中医基础学科属性,又具有中医临床学科特点,内容丰富,难点较多,教和学均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温病学》某些内容采取比较归纳法,可使其知识条理化、简单化、系统化,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索实践《温病学》多种开放性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教学课时不足与课程内容面广的矛盾、原著学习不足与经典学科性质间的矛盾,临床见习不足与学科临床性质间的矛盾,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虚实病机进行了考察,认为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虚实病机可以统一起来,即"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为实,"正气虚损"为虚,"邪实"与"正虚"同时存在,根据邪气与正气的对比关系确定为"实中挟虚"或"虚中挟实";对"阴阳俱盛"是否存在进行了推理,根据中医"从化"理论,初步认为可以有"阴偏盛"和"阳偏盛",但不会有"阴阳俱盛"病机之存在;对"阳胜则阴病"与"阴胜则阳病"进行了思考,认为这对病机其实是"实中挟虚"病机,而非单纯实证;并提出"阳胜"到何时会出现"阴病","阴胜"到何时会出现"阳病"的疑问.  相似文献   

18.
刘林 《中医教育》2006,25(5):74-75
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及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温病学历来是中医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校在温病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当前中医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下,不得不对温病学课程将如何发展、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近年的温病学教学过程中,针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的阳明腑实证以津液辨证为纲:转属阳明的主要因素是阴亏津伤,而津液外泄是阳明腑实的主要病机,验汗问便是阳明腑实的主要诊断方法。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确立了津液辨证的体系,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创立和温病保津理论的产生,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五版《方剂学》教材关于四逆散方义的不同看法丁舸指导:谢文光(江西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330006)关键词四逆散,理论探讨自高等医学院校五版《方剂学》教材运用以来,不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材的质量,均属上乘,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