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的急性白血病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供,受ABO和MN血型,用Diana Gel phenotypeRh卡检测Rh血型,移植后观察受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素效价变化以及用STR-PCR方法监测供细胞植入情况。结果显示,4例受中2例供细胞混合嵌合伴血型嵌合,其中1例在移植后100天转为完全嵌合,血型亦转为供型,另2例受细胞呈供,受混合嵌合体,但血型未见转变,其中1例在移植后154天出现移植排斥,红细胞凝集素效价检测显示,受红细胞凝集素效价高,供细胞植入率低,血型不易嵌合,反之,效价低,供细胞植入率高,血型易嵌合。结论:在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可间接反映移植效果。协助确定临床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估计预后,指导移植期的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3.
符云霞  梁筠  苏立华 《护理研究》2009,(12):3169-3169
血管重建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组织缺损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方法是通过缝接皮瓣和受区的血管使皮瓣由受区获得血供营养以期成活,所以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是把皮瓣血管和受区的血管连接通畅,使皮瓣的营养即刻由受区供应。现将血管重建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8例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保持良好病室环境及正确的体位,做好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加强皮瓣供受区的观察和护理,指导下肢功能锻炼,重视出院指导。8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存活,下颌骨全景CT片检查移植骨生长良好,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小腿无明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再选手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494例561指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足趾移植全部成功,随访再造指功能良好。结论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供、受区皮肤血管的精心准备,及时发现与处理血管危象,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是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嵌合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髓移植是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移植成功与否与供细胞在受体内的植入状况即嵌合状态的形成有关。由于造血干细胞输入量、供和受T细胞量、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时患病情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嵌合状态。如果受的骨髓或外周血中完全是供的细胞,则形成完全的供嵌合状态(CC);当检测到供和受两种细胞成分时,则为混合嵌合状态(MC)。不同形式的嵌合状态,以及嵌合状态形式的不同演变趋势,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检测嵌合状态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微卫星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血型转换、红细胞抗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以及现在最常用的PCR法。本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嵌合状态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及夫妻间供肾移植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总结9例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效果,分析有关因素及其预后。结果 9例供受全部存活,1例供术后发生肾病综合征,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1例受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异征象,抗排斥治疗后逆转,1例急性肾衰,2周后肾功能恢复。结论 亲属及夫妻之间的活性肾移植不仅安全,移植效果优珩尸肾移植,且能缓解肾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MHC不相合的双份鼠胎血移植后受体鼠混合嵌合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室已经建立了MHC不相合单份鼠胎血同种移植的小鼠模型,基于脐血造血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脐血移植成功的关键除了选择尽可能相合的供外,保证移植细胞的数量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移植干细胞的数量,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讨MHC不相合的双份鼠胎血混合移植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移植组40只受鼠中有26只在60天的观察期内存活下来;应用PCR及流式细胞术均检测到受鼠体内有混合嵌合体的形成,此外,皮肤移植试验也发现受鼠已被诱导形成供鼠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小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显示受鼠仅表现出轻度GVHD。结论:MHC不相合的双份鼠胎血能够同时植入,重建受重鼠的免疫与造血系统,这为拓宽脐血的临床应用,使更多患能够有机会接受挤血移植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LA4Ig基因在小肠局部转染表达及其表达产物对受体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移植前经肠系膜上动脉给供肠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应用免疫组织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移植小肠中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对供肠及供同系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结果 移植术后至少28d内移植小肠中有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18例移植小肠中的11例在受体内的存活时间超过90d,但移植肠长期存活的受体排斥供同系鼠皮肤移植,皮肤移植排斥同时激发受体对移植小肠的排斥。结论 经肠系膜上动脉体外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可有效转染移植小肠,并诱导受体对移植小肠的免疫耐受,但移植肠局部CTLA4Ig基因转染不能诱导出供特异的外周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基础理论和移植后的转归。重点介绍了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所必须考虑和改进的因素,如供区因素、受区因素、取脂方法、药物因素、营养因素、处理因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移植存活率逐渐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必将在整形美容外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作为现今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患者。供、受HLA配合而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约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30%。在造血功能恢复之前,贫血、出血、感染是造成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输血支持疗法成为移植患者在造血功能受抑制期的重要治疗措施。我院近期收治1例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再入院输血申请时,发现仅用输血前常规交叉配血试验证实血液相容存在一定风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组选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四肢较大范围的软组织缺损2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皮瓣全部成活,除一般性护理外,术前做好供区和受区皮肤的准备,剪除受区的坏死组织、2%盐水湿敷。术后严密观察移植皮肤的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术后发现移植组织皮纹增多、色淡、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提示动脉血供受阻.要及时处理.如皮温突然增高.肤色良好,有感染可能,要应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符云霞  梁筠  苏立华 《护理研究》2009,23(34):3169-3169
血管重建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组织缺损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方法是通过缝接皮瓣和受区的血管使皮瓣由受区获得血供营养以期成活,所以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是把皮瓣血管和受区的血管连接通畅,使皮瓣的营养即刻由受区供应.现将血管重建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使游离皮瓣移植成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一种新方法,游离皮瓣移植可一次完成大面积复杂缺损的修复,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为广泛切除肿瘤解决了后顾之忧。加上游离皮瓣血供好,色泽协调收缩小,可用于血供差的受区,能耐受术后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本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7例供受双方HLA相合但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探讨供受双方ABO血型不合条件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情况及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最终达到保证移植患者输血安全,降低移植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供,受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移植前供、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0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86年10月 ̄1998年12月间进行HSCT前供、受感染HBV的26例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移植后3例患发生VOD,发生率(11.5%)明显高于供、受无HBV感染的患(1.4%)(P〈0.05);②5例输注HBsAg(+)供造血干细胞患2例发生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病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国内外许多学对肾移植供受HBV、HCV感染、预后、护理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重点介绍肾移植受肝炎病毒感染对肝脏功能、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非清髓预处理建立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模型,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单倍体相合的猕猴亲子配对,受非清髓性预处理用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60Co(200cGy)全身照射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抗CD25单抗。实验分为单纯造血干细胞(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检测供受体嵌合水平,观察造血恢复、GVHD等情况。结果单倍体相合的子代猕猴采用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可获稳定植入?比较了单纯非清髓HSC移植组和HSC联合MSC移植组的造血恢复,发现造血恢复时间主要与嵌合状态有关;MSC可促进植入;相同条件下,HSC联合MSC移植组更容易形成供受混合嵌合;GVHD的发生率低。结论成功建立了猕猴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HSCT的模型,非清髓HSCT联合MSC可能在单倍体相合移植中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期为扩张型心肌病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经严格选择心脏移植供受、熟练的手术操作、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及术中良好的护理,获得成功,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自体刃厚皮移植联合人工真皮应用于特重度烧伤后期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周口港区医院治疗的6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Ⅰ期自体薄中厚皮移植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Ⅰ期人工真皮植入、Ⅱ期自体刃厚皮移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体皮成活率、感染坏死情况、受皮区及供皮区完全愈合时间以及VS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 d自体皮成活率、皮片感染坏死情况、受皮区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受皮区、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更低,且供皮区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自体刃厚皮移植与人工真皮联合治疗有利于供皮区愈合,减少受皮区及供皮区瘢痕形成,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