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 6 0年代 ,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 ,近 10年 ,随着胃肠病学的发展及行为治疗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反馈技术在此领域中的作用日趋显著 ,并较为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1 生物反馈的概念与治疗机制生物反馈训练疗法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利用现代工程技术 ,用专门的设备将人们难以察觉的一些细小的生理活动信息放大处理 ,转换成人们易于识别的声、光等反馈信号 ,让患者能认识自身的生理活动状况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 ,用心理学方法有意识的去调节和控制自身异常的生理活动 ,通过多…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胃肠疾病与内脏感觉过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内脏感觉一直就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 ,但直到最近 ,人们才开始了解内脏感觉、知觉与消化道疾病 ,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随着消化道运动研究手段逐渐走向临床 ,我们已证明许多胃肠功能性疾病病人存在消化道运动功能紊乱 ,但仍有30 %~ 5 0 %的病人无运动异常的证据 ,异常运动改变与症状也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 ,内脏感觉致敏可以解释这些现象。内脏感觉过敏主要包括有 :①低阈值刺激即可引起反应或不适 ;②正常人不被感知的生理刺激 ,在疾病情况下被感知 ,引起腹胀、不适、早饱等 ;③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强烈 ,引起剧烈的疼痛。胃肠道功… 相似文献
3.
1.4功能性胃肠疾病与内脏感觉过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脏感觉一直就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但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了解内脏感觉、知觉与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随着消化道运动研究手段逐渐走向临床,我们已证明许多胃肠功能性疾病病人存在消化道运动功能紊乱,但仍有30%~50%的病人无运动异常的证据,异常运动改变与症状也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内脏感觉致敏可以解释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健康标准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均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而这几个要素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心理社会因素可以诱发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象与方法对象随机选自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根据美国学者Diosman主编《功能性胃肠疾病》(TheFuno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一书[1]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明确的118例FGID患者。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肛直肠压力检测和肌电图分析,再给予肌电图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治疗.旨在探索该病有意义的动力学检测指标,生物反馈治疗的适应征、疗效评估标准及其确切疗效.方法 1.根据介秘诊断标准,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了病程超过一年的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2.应用Bio LAB动力学参数检测系统(液压式)进行肛直肠动力学检测,包括肛管静息压(IASP)、最大缩榨压(MSP)和肛直肠感知性试验等.3.再用orion PC/4EMG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电(EMG)描记分析, 评估肌电活动情况.4.根据肌电变化,为患者选择生物反馈训练课程进行治疗,疗程据疗效而定.结果 1.临床症状评估治疗10次以内,显效22人,有效21人;治疗10~20 次,显效10人,有效13人;无效和中途退出治疗者18人;总有效率79%.2. EMG评估治疗有效的患者均显示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消失,运动幅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肛直肠感知性试验患者感知阈值和最大容积耐受量增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 .05).4.部分患者IASP升高,治疗后改善不明显,MSP检测结果治疗前后无异常改变.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专门设备,把人体内许多器官的生理活动信息加以记录、放大,并处理成大脑皮层容易理解的信号加以显示,使人们观察到体内某些心理生理变化过程,患者感知后(即"自我认识"),通过大脑皮层、下丘脑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形成器官与大脑皮层间的生物反馈回路;再经过多次正反尝试和多次反馈,逐渐学会随意控制生理活动,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生理机能,达到"自我改造"的目的,故动机和信心是获得生物反馈疗效的重要条件.同时,结果说明肌电图指导下的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肠起搏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体外胃肠电起搏仪对便秘患者进行治疗 ,初步分析了胃肠起搏刺激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 使用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 ,对 2 6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双电极部位采用标准位置。胃肠电刺激治疗每日一次 ,每次 30分钟 ,10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腹胀 :治疗前总积分为 5 6 ,治疗后为 16 ,P <0 0 5 ;排便费力 :治疗前总积分为 5 0 ,治疗后为 18,P <0 0 5 ;自发排便次数 :治疗前总积分为 4 8,治疗后为 2 1,P <0 0 5 ;大便性状 :治疗前总积分为 5 1,治疗后为 2 4 ,P <0 0 5 ,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一、胃肠激素和胆系生理 引起胆囊平滑肌收缩的胃肠激素有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胃动素、蛙皮素、神经降压素(NT)和P物质(SP),以CCK的作用最强;抑制胆囊运动的有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胰多肽(PP)、胰高糖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胰泌素能加强CCK的胆系生理作用,但本身单用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3.
50例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睡眠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交流及分辨能力减退、缺乏幻想或想象力和对梦的回忆、认知拘泥于外部细节 ,常见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和多种精神障碍患者[1] 。述情障碍和睡眠质量差不仅与胃肠疾病的发生有关 ,更重要的是影响胃肠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本研究对 5 0例胃肠疾病患者的述情障碍和睡眠质量做一比较分析 ,为躯体疾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病例组 5 0名被试随机选自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经X光或CT、B超、内镜和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 ,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确诊为功能性胃肠疾病 (FGID)并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用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的植入式电刺激系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刺激参数对胃肠道收缩活动的作用效果,为治疗用刺激参数的优化提供初步依据。方法系统由便携式体外控制器和植入式体内刺激器组成,体内外通信采用无线模式。刺激脉冲参数及指令由体外控制器设定并发送至体内刺激器,胃肠道收缩活动由体内刺激器集成的压力检测模块采集并发送至体外以供分析。通过电刺激猪盲肠实验,分析不同刺激参数下盲肠压力的变化,以评价刺激参数对盲肠收缩活动的作用效果。结果系统样机工作正常,输出刺激脉冲信号精确,压力信息记录准确。动物实验表明,增加刺激脉冲宽度使盲肠收缩活动的幅度增大,增加刺激脉冲频率使盲肠收缩活动的潜伏期缩短,增加刺激脉冲幅度同时缩短盲肠收缩活动的潜伏期并增大收缩幅度。结论该植入式电刺激系统参数设定范围大,输出脉冲信号精确并具备压力检测功能,便于进行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刺激参数的筛选和验证。动物实验初步验证了不同刺激参数对盲肠收缩活动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40例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诊断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遵循19 99年全国便秘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其中慢传输型3例,出口梗阻型31例,慢传输与出口梗阻混合型2例,肠易激综合症型4例.所有入组病人发病时间皆超过2年,都经过一般正规的保守治疗,有4例还经过手术治疗,治疗无效.40例病人皆进行了一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2次/周,共10周),治疗方式有两种肌电图介导和压力介导的生物反馈.治疗前后以及治疗期间所有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填写症状问卷表、治疗日记、心理症状自评表(SCL-90 ).所有病人在治疗结束后都进行了至少一年的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与门诊相结合).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方法(使用SAS10.0软件包).结果所有40例病人皆为自愿入组,其中大部分病人为女性.每个病人都接受了一个疗程的物生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便秘病人的排便困难、粪便太硬等症状,可以明显减少便秘病人口服泻药和灌肠的次数,其总有效率为62.5%;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在行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生物反馈疗法的成功与否与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年龄、性别等)、便秘分型和生物反馈的方式等均无关,唯一的影响因素是病人心理状态,心理状况高症状组的病人接受治疗失败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出口梗阻型便秘病人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升高(P<0.01).Hopkin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总分由治疗前42.80±31.27减少为治疗后24.05±20.62(P<0.01);所有行生物反馈治疗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无1 例出现副作用.结论本研究充分证明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行之有效、而且有确切长期疗效、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功能性大便失禁(FI)的效果。方法 收集福建省清流县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FI患者,年龄46~81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收缩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前静息阶段、各收缩阶段及后静息阶段表面肌电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年Wexner评分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比75.0%,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FI能有效提高肛门各收缩阶段表面肌电值,改善患者大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胜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424-426
为什么要研究心理社会因素 ?情绪与应激对胃肠疾病的影响早已为消化科医生所熟知[1] ,功能性胃肠障碍 ,如易激惹结肠 (IBS) ,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兴趣[2 ] 。而且 ,即便是没有将心理状况列为研究目的、取样中特意除去有潜在心理社会缺陷 (underlyingpsychosocialimpair ment)的研究 ,患者对消化不良的归因仍首推应激与焦虑 (占 5 8%) [3 ] 。一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室研究本不涉及心理问题 ,但作者在讨论中提示 ,即使是同样的环境和步骤 ,健康对照和反复就诊者对它的反应也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