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IPC).除病理组织学变化外,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中不同灌注时间的PKC和HSP70的变化.结果 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IPC组均低于IR组(P<0.05),而IPC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KC的表达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并且在再灌注2 h和6 h时,IP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P<0.05);HSP70的表达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并且在再灌注2 h和6 h时,在IP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P<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PKC的激活以及与HSP70的诱导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HSP70mRNA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中不同灌注时间的热休克蛋白70mRNA(HSP70mRNA)的表达。 结果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IPC组均低于IR组(P<0.05),而IPC组和CO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SP70mRNA的表达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并且在再灌注2h和6h时,该三者在IPC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P<0.01)。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HSP70的诱导合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组)、缺血再禳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IPC组)、大蒜素预处理组(Allitride preconditioning group,APC组)、大蒜素及缺血预处理(Allitride preconditi oning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group,AIPC组)共5组,每组15只.各组均于术后24 h采集肾组织及血样标本,用HE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含量、TBA法测定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中粘附分子(Interce 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结果:IPC或APC后HE染色坏死较IR组减少,BUN、Cr、MDA含量较IR组下降(P<0.01),SOD活性较lR组升高(P<0.01),肾组织ICAM-1表达较IR组下降(P>0.01). AIPC处理后各项指标较IPC或APE单一处理有显著区别(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和大蒜素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两种处理因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有协同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甲状腺激素干预组(T3组)?缺血1 h再灌注6 h?24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和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 组的ALT?AST 水平及MDA?TNF-α?NF-κB 阳性表达明显高于S 组,GSH含量?SOD 活性明显下降(P < 0.01),肝组织病理损伤较S组严重,T3组?IPC组均能改善以上情况(P < 0.01),而T3组及IP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和缺血预处理一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TNF-α的表达和抑制NF-κB 的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多循环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切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四组。1)缺血再灌注(I/R)组;2)单循环缺血预处理(SCP)组;3)多循环缺血预处理(MCP)组;4)假手术(Sham)组。24 h取材行生化、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假手术组未见明显改变;肌酐(Scr)水平、肾小管损伤评分单循环缺血预处理组多循环缺血预处理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显著;多循环缺血预处理组低于单循环缺血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1)。HSP70表达水平多循环缺血预处理组最高。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从功能和组织学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循环预处理方案诱导HSP70表达及保护作用在24 h内强于单循环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HSP7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钳夹犬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观察IPC组与对照组子缺血前及缺血1h后行再灌注达1、2、4h的HSP70mRNA表达水平。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组中再灌注1h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前IPC组HSP70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达1h、2h时,两组HSP70mRNA水平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但IPC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达4h时,两组HSP70mRNA水平均下降,并接近对照组缺血前水平(P>0.05)。电镜观察显示,IPC组心肌细胞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IPC能够诱导心肌细胞中HSP70mRNA早期迅速表达,并在缺血再灌注的一定时间内呈表达增高的趋势。结论HSP70可能作为IPC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一种介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急性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和Bax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双肾动脉缺血 4 5min再灌注 2 4h制备成急性肾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 ,5 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缺血 /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 (IPC1 ,IPC2 ,IPC3)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免疫组化法测定Bcl 2和Bax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缺血 /再灌注组凋亡指数增加 (3.1± 2 .3vs 2 8.8± 4 .4 ,P <0 .0 5 ) ,Bax(1 83.0± 1 2 .8vs1 6 3.0± 1 7.1 ,P <0 .0 5 )表达明显增强 ,Bcl 2增加 (1 84 .0± 9.6vs 1 79.0± 1 3.0 ,P <0 .0 5 ) ,Bcl 2 /Bax比值明显降低 (1 .0 0± 0 .0 8vs 1 .1 0± 0 .0 7,P <0 .0 5 ) .缺血 /再灌注组比较 ,IPC3组肾小管凋亡指数明显下降(2 8.8± 4 .4vs 1 5 .6± 3.8,P <0 .0 5 ) ,Bcl 2表达增强 (1 79.0±1 3.0vs1 70 .0± 1 5 .1 ,P <0 .0 5 ) ,Bax表达减弱 (1 6 3.0± 1 7.1vs1 74 .0± 1 3.7,P <0 .0 5 ) ,Bcl 2 /Bax比值增高 (1 .1 0± 0 .0 7vs0 .98± 0 .1 1 ,P <0 .0 5 ) .结论 :缺血预处理 (IPC3)具有抗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 2 /Bax介导的肾脏缺血 /再灌注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动物乙醇预处理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术后 0~ 72h内不同时相活杀大鼠 ,留取血及肝脏标本保存待检。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较正常组ALT值明显升高 ,72h后基本恢复 ,实验组恢复较快 ,但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病理观察见实验组较对照组表现为较轻的病理损害 ;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肝脏仅见弱阳性 ,散在分布于胞浆 ;术后随再灌注时相的延长 ,HSP70表达逐渐增强 ,实验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正常组 (P <0 0 5 ) ;WesternBlotting显示HSP70阳性条带于再灌注 3h开始增强 ,6h明显增强 ,持续至 72h达到最强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差显著。结论 胃饲乙醇预处理能够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HSP70的表达 ,从而提示与较好肝脏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18只S -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只。①对照组 (CON) :持续平衡灌注 60min ;②缺血再灌注组 (IR) :平衡 3 0min后 ,给予缺血 45min和再灌注 3 0min ;③缺血预处理组 (IP) :平衡 10min后 ,先给予连续 2次 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 ,再行缺血 45min和再灌注 3 0min。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末灌注液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数量 ,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湿 /干重比 (W /D)。结果 与CON组和缺血前相比 ,IR导致再灌末MDA含量、TNF -α含量、MPO活性和W/D均明显升高 (P <0 .0 5) ,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 (P <0 .0 5)。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少再灌后MDA、MPO和W/D的增加 ,提高SOD的活性 (P <0 .0 5) ,但对TNF -α则无明显的影响 (P >0 .0 5)。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抑制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聚集 ,抑制炎性反应 ,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P-选择素和一氧化氮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先建立大鼠肾脏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预处理组(mc组)。于再灌注24h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观察光镜下肾脏组织学改变,同时免疫组化检查肾脏细胞P-选择素和一氧化氮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血Scr、BUN、MDA:IPC组明显低于IR组(P〈0.05)。血SOD:IPC组明显高于IR组(P〈0.05)。形态学:IR组可见大量肾小管坏死,超微结构多呈不可逆性改变。IPC组肾小管坏死较少,超微结构多为可逆性改变。P-selectin:IPC组。肾脏P-selectin表达水平低于IR组。eNOS:IPC组肾脏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损害,维持肾脏SOD活力,减少MDA含量的机制很可能是降低P-selectin和增加eNOS在肾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缺血预处理抗缺血再灌流肾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NO在缺血预处理(IPC)抗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IPC对IR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23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缺血再灌流(IR)和缺血预处理(IPC)+IR三组,分别观察其血浆和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肌酐(CRE)和尿素氮(BUN)等含量的变化。结果:IPC+IR组的NO含量高于IR组(P〈0.05)。CRE和BUN含量低于IR组(P〈0.05);三项指标在IPC+IR组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IPC+IR组轻于IR组。结论:结果提示IPC可使IR肾损伤程度减轻,其机制可能同NO的扩血管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90只新西兰兔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IR和IP组进行60min的全肝缺血后恢复灌注。而IP组在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的方法进行缺血预处理。两组又根据再灌注后处死动物,标本采集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IR3h,IR12h,IR24h,IR48h和IP3h,IR12h,IR24h,IR48h),SO组于手术后24h采取肝标本。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镜检,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证实,经预处理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较IR组减轻。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P组中IP3h,IR12h,IR24h较同时间段IR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5);IP48h与IR48h相比,凋亡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IP组与IR组及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R(P〈0.05);IR组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增高(P〈0.05);IP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蛋白的表达,改变Bcl-2/Bax表达比例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介导了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l)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3)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 24 min时,用血管夹夹闭双侧股动脉5 min,松开1 min,再灌注直至180min;再灌注结束后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法测心梗面积,用原位化学法(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各组心肌BCL-2及P-Stat3的表达。结果:(1)心梗面积:缺血后处理组(19.9±5.4%)较I/R组(29.9±4.6%)有明显减少(P〈0.05),(2)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l组明显增加(P〈0.05),(3)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I/R组(P〈0.05)。(4)各组的心肌BCL-2蛋白表达变化: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BCL-2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5)各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介导,上调BCL-2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强度氦氖激光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6的影响.方法应用氦氖激光经腹腔辐照(输出功率为7mW,1次/d,40min/次,分别治疗7次)治疗线栓法所制作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IL-6的变化.结果氦氖激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 结论 IL-6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过量表达参与了脑组织的损伤过程,氦氖激光治疗可显著抑制缺血损伤区IL-6过度表达,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在10只犬的下肢用结扎动脉主干法使大隐静脉动脉化.检查了皮肤温度,并作核素扫描和动脉造影.结果令人满意.本法能有效地解除下肢的严重缺血,是一种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再灌流肾损伤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缺血再灌流肾损伤的机理。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采用左肾切除,右肾动静脉夹闭1h再灌流3h致肾损伤模型。结果:IR组血和肾组织中丙二醛及肾组织中WBC滞留烤,肾小管计分和Na+、Ca^2+肖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6%羟乙基淀粉 ) HES)急性高容量 (AHH)血液稀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雄性白兔 2 6只 ,随机分为二组 (n=1 3 ) :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 (AHH组 )和对照组 (C组 )。 AHH组于 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 ,C组于补足丢失液体后 ,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肾动脉和肾静脉 ,缺血 3 0分钟 ,松开动脉夹再灌注 1 80分钟 ,制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电磁血流计监测再灌注前 (夹闭前 )、再灌注 1 0分钟、90分钟和 1 80分钟的肾血流量。结果 :(1 )稀释后和稀释前相比 ,动物 CVP显著升高 (P<0 .0 5 ) ;Hb和 Hct降低 (P<0 .0 5 )。(2 )再灌注 1 0分钟和再灌注 90分钟时 ,AHH组和 C组的肾血流量与再灌注前 (基础值 )相比明显升高 (P<0 .0 5 )。再灌注 1 80分钟时 ,C组的肾血流量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升高 (P<0 .0 5 ) ,AHH组的肾血流量与基础值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但与 C组再灌注 1 80分钟时的肾血流量相比明显降低 (P<0 .0 5 )。结论 :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能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的血流量 ,明显改善肾的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无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6例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高血压并发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节律均已减弱。故认为,动态血压昼昼夜节律的发迹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L-1受体拮抗剂(IL-1ra)抗肾缺血再灌流性兔血清致培养人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对照和缺血再灌流(IR)组,IR组作双肾动脉夹闭1小时再灌流2小时;对照组仅模拟实验过程,不夹闭肾动脉。分别提取其血清。肾小管细胞培养分对照组(DMEM+小牛血清);SC组(DMEM+对照兔血清);SIR组(DMEM+IR肾损伤性兔血清);IL-1ra+SIR组(DMEM+IR肾损伤性兔血清+IL-1ra)。培养96小时时,测定其增殖状况和细胞存活率,细胞或培养液中MDA、SOD、NO、LDH、Na~+-K~+-ATP酶和Ca~(2+)-ATP酶。结果:SIR组MDA、NO含量、LDH活力比对照组、SC组高(P<0.05),对照组、SC组和IL-1ra+S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肾小管细胞中的SOD活力,对照组最高,IL-1ra+SIR组次之,SC组又次之,SIR组最低,除IL-1ra+SIR组与SC组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力在SIR组均较对照组和SC组低,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SC组和IL-1ra+SIR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ra具有减轻IR性肾损伤兔血清致培养人肾小管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并同时需要静脉输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按压8 min组与按压9 min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按压9 min或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