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8例布-查综合征患者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移植施行了下腔静脉-右心室,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转流术。患者均有下肢肿胀、静脉曲张、腹水等典型的布-查综合征症状;4例伴有上消化管出血。8例均做了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缩窄或闭塞;其中4例伴有肝静脉阻塞。3例C型病变者,经胸腹正中切口施行了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转流术;5例采用后外侧切口或胸腹正中切口施行了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术后超声多普勒检查或下腔  相似文献   

2.
8例布-查综合征患者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移植施行了下腔静脉-右心房,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转流术。患者均有下肢肿胀、静脉曲张、腹水等典型的布-查综合征症状;4例伴有上消化管出血。8例均做了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缩窄或闭塞;其中4例伴有肝静脉阻塞。3例C型病变者,经胸腹正中切口施行了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转流术;5例采用后外侧切口或胸腹正中切口施行了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术后超声多普勒检查或下腔静脉造影显示旁路移植血管通畅。随访13~84个月。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症(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症颇罕见,近4年来我们收治15例,13例伴布—加氏综合征,2例伴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前者中有12例行手指破膜或隔膜切除、下腔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右房转流等治疗,1例隔膜中央有小孔,支持先天性发病学说。我们主张对隔膜下伴血栓形成或手指破膜失败者采用肠—房转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对60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手术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方法 在全麻下经右心房下腔静脉破膜16例,下腔静脉右心房人造血管转流29例,联合转流4例,脾肺固定加门奇静脉断流4例,直视下下腔静脉、肝静脉隔膜切除7例。结果 术后10d内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各1例,1年后继发血栓形成14例,肝昏迷5例,随访4月 ̄7年,症状、体征消退29例,症状、体征减轻18例,无效7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0例布-加氏综合征病人的手术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方法在全麻下经右心房下腔静脉破膜16例,下腔静脉右心房人造血管转流29例,联合转流4例,脾肺固定加门奇静脉断流4例,直视下下静脉、肝静脉隔膜切除7例。结果木后10d内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各1例,1年后继发血栓形成14例,肝昏迷5例,随访4月~7年,症状、体征消退29例,症状、体征减轻18例,无效7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1年后死亡3例。结论布-加氏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好,但并发症多,如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坚持正规抗凝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7例,手术切口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4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行根治性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SVC)置换术3例,姑息性右肺上叶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纵隔肿瘤部分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2例,纵隔炎性病变行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5例采用绦纶人造血管,2例采用螺旋形的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通过采取SVC置换术、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平均压由术前28.4cmH2O降至术后的9.5cmH2O。患者SVCS症状一般在3d内消失。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尽量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在人工血管置换时,可采用先吻合近心端的方法,即将肿瘤游离后不切断上腔静脉,先完成人工血管与右心耳的吻合后,再阻断SVC,切除肿瘤,最后行人工血管与SVC远端的端端吻合,这样可显著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有效预防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7.
外科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体会鲁玉琴刘夕珍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10009布加综合征是肝静脉流出道及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肝后型门脉高压症。常伴有大量胸、腹水和明显肝功能损害。笔者于1995年先后对两例重症病人做了下腔静脉与右心耳人造血管转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及手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16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后,行介入治疗11例、手术5例(术式包括腔房转流术4例,根治术1例)。结果介入组治疗成功11例,施以经皮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破膜单纯球囊扩张或+内支架植入术;手术组中,根治性矫正术1例,肠系膜上静脉-颈内静脉经胸骨后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2例,肠系膜上静脉一腔静脉转流术1例,术后发生右下肺不张1例,治疗后恢复良好,并发消化道穿孔死亡1例。结论介入治疗是布加氏综合征的首选疗法,传统的根治性手术仍不可取代,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活性同种血大静脉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活性同种血管在大静脉外科临床应用效果。布加氏综合征3例,右无名静脉损伤急症修复重建1例。DCS治疗包括VHA肝前径路腔房转流术1例,部分体外循 下BCS根治术并VHA-下腔静脉重建2例。全组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效果佳。1例BCS术后90d因次压再次阻塞,再次手术扩张并置血管内支架2枚,术中证实VHA移植处内膜光滑无血栓形成,270c后造影证实下腔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布-加(Budd-Chiari)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合理术式。方法 术前积极保肝,利尿及营养支持治疗,抓住适时机会,采用经胸腹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人造血管转流术,共治疗13例,结果 本组1例死亡,1例人造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出现症状中的作用有效7例,明显有效4例,总有效率占84.6%,结论 肠房转流术对治疗重型Budd-Chiari综合征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Budd—Chiari综合征直视下根治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三种根治性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统计直视下BCS根治术的42例资料。隔膜切除或病变的下腔静脉段切开,心包片扩大成形17例;闭塞或狭窄的下腔静脉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23例;肝静脉流出道成形,同时行肝静脉至右心房的下腔静脉入口处人工血管间置移植2例。结果:因术后并发症死亡2例。复发4例,均为心包片扩大成形术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76例B—CS患者肝静脉变化情况、手术前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主干内经或血流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在求中测量了下腔静脉压力和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的变化。结果1a型21例,1b型6例,Ⅱ型23例,Ⅲa型17例,Ⅲb型9例。62例主肝静脉病变,副肝静脉(肝右后下静脉等)和(或)尾叶静脉扩张30例,肝内出现肝静脉交通支47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病变53例。介入治疗23倒,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血栓取出术5例,下腔静脉转流术16例(包括腔-腔和腔-房人工血管架桥术),门腔分流术28例(肠-腔、脾-腔和脾-房人工血管架桥术),脾-肺固定术4例。介入和下腔静脉转流术后下腔静脉内径变窄和压力明显下降(P均〈0.05);分流术后FPP降低(P〈0.05)。术后门静脉主干内径缩小(p〈0.05),平均流量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开放人工血管后短时间内(30分钟)可见肝脏从边缘开始质地变软,颜色由暗转红。近期随访(出院前)下腔静脉通畅,其远端扩张缓解,人工血管通畅。16例上消化道出血或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患者进行胃镜复查,12例曲张程度减轻,4例消失。结论B-CS表现有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特点结合病变类型,可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测(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治疗布-加氏综合征诸多的手术中,经胸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是治疗肝静脉入口以上的下腔静脉梗阻所致的布-加氏综合征较为合理的术式。本组18例均在下腔静脉梗阻的远侧切开膈肌,游离下腔静脉长4~5cm,周径的2/3,用Dacron血管行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效果良好。术中即见扩张之静脉塌陷,肝、脾缩小;术后腹水消失,足背静脉压下降,下肢水肿消失,小腿溃疡愈合。随诊1年2个月~11年6个月,18例均健在,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无症状复发,转流血管通畅。隔肌切缘连续毯边式缝合,能明显减少胸水之产生,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平均住院仅15.4天。本手术的优点:手术安全,游离范围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无并发症及死亡;转流血管短,平均7.8cm;转流血管不受肝脏压迫,术后不用抗凝治疗,长期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肝段膜性梗阻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病征。多数病人在下腔静脉肝段有一定长度的阻塞。最后诊断须藉腔静脉造影才能确定,下腔静脉膜性梗阻有时并发肝静脉阻塞,在外科处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各种旨在把门脉血流引入下腔静脉的门体分流术显然不仅无效,甚或是禁忌证。经右心房施行下腔静脉隔膜切开术仅部分患者适用。目前,对多数患者说施行脾肺固定术作门肺分流较为有效。1983年Ono等用脾肺固定术治疗19例MOVC病人,效果良好,术后所有病人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出血,除1例外,其余18例未再出现腹水。通过初步临床实践,这种手术对MOV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因此,我们加以推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一例20岁,男性布一加综合征患者,由于右主肝静脉膜状阻塞所致。单一肝静脉膜状阻塞(MOHV)而不伴有下腔静脉膜状阻塞者较为少见。诊断性静脉造影证实为肝段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与右肝静脉膜状阻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法治疗,获得成功。最后,作者指出Gruntzig球囊导管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癌栓缩小;5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6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检查患者的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及门脉系统,记录相应血管直径、管腔内回声、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形态、长度范围,注意彩色血流充盈状况及频谱多普勒形态。结果 26例患者中肝静脉阻塞9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17例,同时合并两者病变6例。全部经下腔静脉血管造影及手术确诊。24例患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血流通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术前明确判断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手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活性同种血管(VHA)在肺外科手术应用的效果。②方法全组4例,包括左肺上叶肺癌侵及左肺动脉,行VHA-病变肺动脉替换3例;右肺中下叶肺癌切除术中分离胸膜肺粘连误伤右无名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处,以VHA移植重建1例。③结果1例因移植血管扭曲、梗阻,术后26d再次手术切除余肺;另3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随访1.0~2.5年,1例术后1.0年死于肺癌复发转移,1例术后2.5年死于脑溢血,第3例至今存活已1.3年,未见复发。术后胸部X线检查均显示余肺膨胀良好。④结论在肺血管缺失情况下VHA是一种良好替代材料,其应用扩大了肺癌切除适应证,改善了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