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常规治疗症状缀解不理想的 36例 UAP 患者加用 LMWH5000单位腹壁皮下注射,2次/日,用 7~10日,现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91.7%。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18.9± 12.1(次·周-1)、1.38±2.2(次·周-1),P<0.001;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80.5±16.5(min·周-1)、1.25±0.8(min·周-1),P<0.0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4.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AH治疗UAP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孙照群 《黑龙江医学》2001,25(9):680-68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LMWH(治疗组 ) ,疗程为 7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78% ,对照组有效率为 5 2 % (P <0 0 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LMWH是治疗UAP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6例UAP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为治疗组和安慰剂加阿司匹林为对照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 0 .4m1皮下注射 2次 /d× 7d。对照组生理盐水 (NS) 0 .4m1皮下注射 2次 /d× 7d。两组病人每天均服用 10 0mg阿司匹林以及接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结果 :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安慰剂加阿司匹林 (P <0 .0 1) ,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 .0 5 )。结论 :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有效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林德洪 《海南医学》2002,13(10):38-39
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开始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及分组选择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在我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6 2例 ,诊断根据 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并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除外AMI。本组 6 2例均符合UAP ,随机分为 2组 :①海普宁组 :共 32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5~ 71岁 (平均 5 4岁 ) ,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7例 ,恶性劳力性心绞痛 16例 ,自发性心绞痛 9例 ;②肝素组 :共 30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 ,临床治疗及预后较差。我们对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根据 1978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本组 88例均符合UAP。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4例。LMWH组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平均 5 2岁 ,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16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18例 ,自发性心绞痛 7例 ,梗死后心绞痛 3例。对照组 ,男 30例 ,女14例 ,年龄平均 5 1岁 ,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心绞 发作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位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斯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经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加阿斯芬林比单用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更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硝酸酯类、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0.4ml皮下注射q12h,共用10d.10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主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VAP)行溶栓治疗,而主张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疗[1]。本研究将VAP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加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组进行治疗,所有病例追踪1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VAP患者74例,诊断符合WHO标准。治疗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8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2岁。2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1.2 治疗 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巴米尔0.1g,每日1次,酌情加…  相似文献   

10.
普通肝素(S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早有报道,但其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发生率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1]是新型抗凝剂,平均分子量4 000~6 500,具有抗Xa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副作用少等优点.我们应用LMWH治疗UAP病人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石玫  李黎 《河北医学》1999,5(1):35-38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低分子量肝素组(治疗组),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68.75%P〈0.05;观察1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3例发生(9.38%);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效果。②方法 将60例新近发生的U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皮下注射LMWH(0.4mL,每12h1次,连续7d),加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只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③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92,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13.93、22.42,P〈0.01)。治疗组仅1例发生皮下淤斑。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显著性(t=1.73~1.91,P〉0.05)。④结论 UAP病人急性期应用LMWH治疗,安全、有效和便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变化,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P<0.05),但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85.7%、80.0%,而对照组分别为60.6%、4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小板、PT、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凝血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UAP患者40例,年龄75~86岁.给予LMWH(Fraxiparine,商品名速避凝)0.4 mL,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疗程7 d.于用药前、末次用药后4 h和12 h分别抽血测定抗Xa因子活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凝血酶血-Ⅲ(AT-Ⅲ).并且根据临床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和ECG变化判定显效、有效或无效.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用药后PT、APTT轻度延长;血浆抗Xa活性显著增高(P<0.05);D-Dimer含量在LMWH注射后显著降低(P<0.05);t-PA活性较之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36例(87.5%)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4例治疗无效者经PTCA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LMWH治疗高龄UA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稳定,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可以获得持续的抗血栓效果,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 L M W H, 商品名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 U A P) 的疗效。方法: 将46 例 U A P 患者分为2 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阿斯匹林; B 组加用 L M W H 及阿斯匹林, 连续7 d 。结果: A 组和 B 组7 d 内的心绞痛再发率、缓解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及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36 % 和25 % ( P < 001) 、545 % 和875 %( P< 005) 、91 % 和0 、45 % 和0 , 2 组均无出血发生。结论: L M W H 加阿斯匹林较单用阿斯匹林治疗 U A P 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根据WHO的UAP诊断标准,对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组和阿斯匹林组,以心绞痛次数、发作间隔时间,心电图ST-T改变,Holter心肌缺血总时间(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低分子肝素钠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ST段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比阿斯匹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10 0~ 30 0mg/d ,10 %葡萄糖 5 0 0ml加 10 %氯化钾 15ml+2 5 %硫酸镁 10ml加普通胰岛素 12U ;治疗组 :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4 0 0mg加 5 %葡萄糖 4 0 0ml。两组均静脉滴注 ,1次 /d ,15d为 1疗程。结果 心绞痛缓解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5 .3% ,对照组为 6 1.8%(P <0 .0 5 ) ;心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2 .4 % ,对照组为 5 5 .9%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8.
魏莱  屈铭  吕新胜 《九江医学》2006,21(4):49-50
目的:探讨血塞通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6例用硝酸酯类、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59例加用血塞通注射液200mg/d与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腹壁皮下注射q12h,主要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4.9%,其中显效35例(59.3%),有效21例(35.6%),无效3例(5.1%),两组间比较P<0.01。心电图总改善率84.7%。结论:在常规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血塞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 B(消心痛组38例)。对照组 C(硝苯吡啶+消心痛组47例)比较。结果提示:硝苯吡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 B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x~2=4.06,P<0.05);硝苯吡啶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4.2%,对照组 B 为44.7%,其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4.24,P<0.05);硝苯吡啶组和对照组 C 比较,临床或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心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43例,给予心血通10ml加入250ml静脉滴注,14d为1疗程;B组为对照组43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心电图ST-T较前明显改善,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血通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