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右肩背部剧痛1d入内科。查体:T_(5-8)压痛(十),双下肢肌力Ⅴ级。第2天出现双下肢乏力、尿潴留及第二肋以下平面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为零。CT检查示C_7~T_2硬脊膜外血肿,脊髓向左侧移位,CT值为73Hu。MRI示C_7~T_2硬脊膜外有一肿物影,约2.2cm×4.1cm×2.0cm,T_1加权像为等信号,T_2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脊髓造影示  相似文献   

2.
男性,60岁,因双侧胸壁疼痛半月,加重伴双下肢活动受限、小便失禁3天入院。查体:肋弓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左侧明显。右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II级。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双下肢生理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肺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影,纵隔淋巴结增大(图1)。图1肺部CT示患者肺部原发占位病灶胸椎MRI示:约T4-5水平椎管内髓外背侧硬膜下可见截面约1.2×0.8cm等T1长T2信号肿物,同层面脊髓受压信号不均。诊断:神经鞘瘤,转移瘤不除外。入院后CT椎管造影检查见肿瘤位于T4-5节段髓外硬膜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左侧,脊髓明显受压(图2)。图2CT椎管造影显示椎管内占位情况腰穿提示椎管内堵塞,压力为10cmH2O。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及椎管减压术。术中打开T5椎板后可见,硬膜外脂肪减少,硬膜张力较高。切开硬膜后见鱼肉样组织,与硬膜、脊髓及周围神经根粘连紧密,且血供丰富,完全切除肿瘤后可见脑脊液流出。缝合硬膜及肌肉各层。术后大小便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双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但肋弓以下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报告为肺小细胞癌。术后行脑及其他部位检查,结果示肝内、颅内等处均有转移性病灶。  相似文献   

3.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次会议———会诊讨论会  病史及辅助检查见上一期。  蒋景文、李舜伟、康德暄、颜振瀛教授 :  从定位看 ,本例肯定存在胸段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为双下肢瘫痪 ,双侧病理征 (+) ,T10~ 11水平以下痛觉减退及双下肢深感觉障碍 ,排尿障碍。肌电图MCV的减慢 ,腱反射消失提示有周围神经损害的可能。脊髓MRI表现提示T5~ 11脊髓水肿改变。另外 ,脊髓MRI示有椎管狭窄的改变 ,也可能是周围损害的原因之一。定性考虑 :1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本例病程长、逐渐进展 ,早期病情呈波动性 ,年龄较大 ,以胸段脊髓损害为特点 ,MRI提示…  相似文献   

4.
脊髓硬脊膜下积脓临床上极为罕见,常在术中得以诊断。作者报告一例脊髓硬脊膜下积脓患者,应用碘葡酰胺(metrizamide)脊髓造影并辅加脊髓CT 扫描,确定了积脓范围,有助于外科治疗。患者,女,65岁。入院前三周曾因流感样症状和体重减轻住他院,转院前四天出现发烧、头痛和精神异常。头颅 CT 扫描和 EEG 检查正常。因嗜睡加重,颈项强直和臀部疼痛行腰椎穿刺,抽出棕色粘液样液体,蛋白2680mg/ml,糖68dl/ml,细菌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检查发现脊柱 L_(4、5)压痛显著。双下肢轻瘫,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阳性。经C_(1~2)侧方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碘葡酰胺6ml 行脊髓造影,继之辅加脊柱颈、胸、腰段 CT 扫描,发现  相似文献   

5.
脊髓血管畸形比较少见,现将1例脊髓血管畸形的显微手术及脊髓血管造影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 女,29岁。1982年4月17日因双胎先兆子痫行人工破水引产。当日患者呕吐,腰部剧痛,双下肢灼痛,不能活动,二便失禁。检查:颈强,角弓反张,双下肢0度驰缓性截瘫,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  相似文献   

6.
男性患者,19岁,突发性腰背疼痛伴双下肢无力8天。于8天前,在劳动中患者突感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立即住院,检查所见:双下肢肌力Ⅱ级,腱反射低,病理反射(±),双下肢痛觉减退,括约肌障碍。及时安排了脊髓血管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如下:核磁共振示 T_(12)—L_1水平脊髓异常粗大,考虑为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造影见 T_(12)—L_1水平的动脉显示一异常血管团,直径1×1.5×2.5cm 大小,较均匀,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报告厂三例亚急性、进行性尾髓血管畸形误诊为原发性脊髓肿瘤的病例。在三例病人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56岁。病情呈急性发展2例,亚急性1例;3例均双下肢无力症状;双下肢麻木2例,进行性截瘫1例。术前均行CT及MRI以及脊髓造影检查,未作脊髓血管造影。脑脊液(CSF)检查,2例蛋白增高其中1例白蛋白,IgG增高,肌电图检查表现为多神经元疾病。CT及MRI示脊髓园锥部弥漫性扩张。术前诊断:脊髓肿瘤;其中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病人均作了手术探查,术中观察园锥部呈弥漫性扩大,硬膜、蛛网膜、脊髓表面血管未发现异常;病理标本切片,苏木精,四溴莹光素—三原色染色,3例切片中均有透明血增加,周围血管含铁血黄素沉淀和慢性胶质病变,2例有少量血管血栓形成,1例血管壁钙化,切片中均  相似文献   

8.
脊髓成血管细胞瘤比较少见,占脊髓肿瘤的1.6%~2.1%.本文对脊髓成血管细胞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进行探讨.强调MRI检查对其术前诊断的重要性.全组男8例,女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岁.经CT、MRI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例(20%)系多发性生长(均为2个病灶).肿瘤位于颈段脊髓6个,颈胸段1个,胸段2个,胸腰段1个,园锥2个.其中10个位于髓内,另2个波及髓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脊髓出血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脊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 18例经临床、 CT、 MRI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脊髓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多为突然起病的剧烈神经根痛 ,随后出现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病变在颈段 7例 ,胸段 8例 ,腰段 3例 ;腰穿为血性脑脊液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 MRI和DSA能明确病因及部位 ,本组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13例 ,血液病 2例 ,其他 3例。结论 :脊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脊髓血管畸形 ,MRI和 DSA检查有可能在出血前做出病因诊断 ,早期治疗脊髓血管畸形可防止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6月手术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22例,取得满意效果,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10例;年龄32~68岁.根据术前DSA,将脊髓动静脉畸形分类: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2例,硬脊膜下髓周动静脉瘘4例;其中颈段4例,胸段10例,腰骶段8例.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双下肢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等.术前JOA评分:7~9分6例,10~12分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脊髓病(P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PM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62岁男性患者以双下肢麻木无力起病,呈亚急性进展,脑脊液副肿瘤综合征抗体示:抗SOX-1抗体IgG阳性(+),结合CT及增强磁共振(MRI)等检查,诊断为PM。结论 副肿瘤性脊髓病是由于全身性或潜在的恶性肿瘤的远隔效应从而造成脊髓损伤的一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通过检测相关特异性抗体指导疾病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双侧旁中央小叶病变 ,临床表现可酷似脊髓病变 ,应引起注意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71岁。急起双下肢、左上肢无力 ,言语含糊、大小便失禁 17天于 2 0 0 0年 10月 17日入院。病初患者在外院查 CT示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给予血栓通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4天后左上肢肌力恢复正常 ,言语流利 ,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未见改善。有高血压病史 5年。查体 :神志清楚 ,言语流利 ,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肌力 0级。胸 8以下皮肤针刺痛觉减退。双上肢腱反射 ( ) ,双下肢腱反射 ( )。 Chaddock Sign、Pu…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图1~3) 男,33岁,因进行性双下肢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余入院。颈胸段MRI检查示延髓至T11脊髓空洞,T7.8髓内占位病变。初步诊断为髓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动静脉畸形(AVM)并脊髓空洞症。全麻下行T7.8椎板切开探查,脊髓空洞分流术。术后1个月因再次出现吞咽困难而入院,脊髓血管造影示T7肋间动脉至脊髓前动脉供血,血管团直径1.5cm,考虑为T7脊髓髓内AVM。  相似文献   

14.
癌性脊髓病(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性脊髓病属癌性非转移性神经疾病。1964年Mamcall首先报告本病,多发于肺癌,其次是胃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几年来,我们先后收治5例,均在原发癌肿发现以前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经造影或CT等检查无癌转移表现,符合本病的特征,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女,54岁。因突然腰以下感觉丧失,双下肢瘫痪伴人小便障碍3天于1985年4月入院,即往健康。检查:T37度,BP(?)6/12kpa,肥胖,神志、语言清。心、肺、腹部正常。  相似文献   

15.
以急性脊髓炎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患者36岁男性,因“腰背部疼痛25 d,双下肢乏力、两便功能障碍18 h”于2010年8月21日入我院。2010年7月27日患者突感腰背部疼痛,行胸椎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8月20日下午患者突发双下肢麻木、乏力,伴两便困难,以“急性脊髓病变”收治。体检:双下肢肌张力偏低,肌力Ⅳ级,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胸8以下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16.
脊髓脂肪瘤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脂肪瘤较为少见,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院自1976年12月~1980年8月收治3例脊髓脂肪瘤,报告如下: 例 1 男,36岁。于1972年12月31日入院。3个月前轻微扭伤腰部,1个月后两下肢由下而上麻木至膝部,以右侧为重,经一般治疗无效。检查:双下肢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上皮样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男16例,女11例;年龄4~58岁。病程2个月至14年。肿瘤位于脊髓内10例,髓外硬膜内17例;位于颈段2例,胸段10例,腰骶段15例。临床表现:四肢麻木无力2例,双下肢麻木无力18例,双下肢肌肉萎缩13例,大小便障碍、痛觉减退16例,病理征存在9例,双下肢屈曲畸形3例,足内翻畸形4例,皮毛窦2例,腰骶椎屈曲畸形3例。脊柱X线证明有骶椎隐裂5例。脊髓碘油造影5例,均显示梗阻端肿瘤所形成的充盈缺损。CT检查22例,显示椎管内均一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相应部位椎管增宽。MRI检查1…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畸胎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管内畸胎瘤的 MRI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共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术前全部行 MRI检查 ,两例行 CT检查。结果 畸胎瘤位于脊髓圆锥 3例 ,胸段 2例 ,颈段 1例 ;髓外硬膜下 4例 ,脊髓圆锥内 2例。 MRI示病变信号混杂 ,T1 WI、T2 WI均见脂肪组织的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被抑制而呈低信号 ,4例病变内 T1 WI、T2 WI见低信号的钙化 ,CT检查 2例明确钙化灶的存在。 3例合并其它先天畸形。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 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MRI检查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男性,73岁,于1993年2月27日入院。1986年曾患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摘除术,1992年10月又作脑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转移癌,术后未进行放疗或化疗,遗有失语。本次入院前2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渐感双下肢无力,麻木,自远端逐渐向上波及,以致双下肢不能活动。尿潴留。 查体 T:36.6℃ P:80次/min BP:18.6/12.0kPa,神清,营养状态良好,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0级,L_4以下呈神经根型痛触觉丧失(包括马鞍区)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尿潴留,血液离子及血糖检查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椎管通畅,蛋白2.06g/L,白细胞2×10~6/L。行脊柱胸、腰、骶段X光检查未见骨破坏,脊髓碘水造影后CT未见占位性病变,肌电图示双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损害,脑CT复查见左颞、顶、枕叶大面积低密度区(为原手术野周围),诊断:癌  相似文献   

20.
<正> 例1,男,59岁,农民。主因双下肢乏力半年,不能行走5天入院。10年前有慢性肝炎史。近半年来感双下肢无力伴食欲明显下降,且记忆力减退,口齿不清。无力逐渐进展,步行时足尖着地,膝关节屈曲,步速缓慢,无肌肉萎缩及大小便功能障碍。5天前双下肢不能行走。查体:神清,语利,颅神经(-),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Ⅰ级,近端肌力弱于远端,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双巴氏征阳性。感觉系统正常,轻度双足内翻。脊髓造影,头CT、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肝功能GPT轻度升高,A/G倒置。肝胆B超示:肝硬化腹水。眼科未发现K—F环。肌电图示:神经元性损害。诊断为肝性脊髓病,予以保肝及神经营养性剂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随访2年死亡。 例2,男性,52岁,因双下肢截瘫3个月入院。病初为双下肢乏力强直感,走路费力,曾在当地医院按“脑梗塞”治疗无好转并出现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无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