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高危人群预防首次出血,积极治疗急性出血,控制出血后预防再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的主要策略。本文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回顾了近年来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和进展,提出在我国开展前瞻性的疗效比较研究,进行循证决策以及开展肝静脉压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检测以判断药物疗效和预后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因素对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了血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地区16家医院826例门脉高压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肝硬化病程,出血病程,出血次数,出血程度,肝Child分级,降门脉压药物使用,三腔两囊管,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内镜下食管静脉硬化术(EVS),外科治疗等因素对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转归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影响转归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种止血方法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资料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转归与患者年龄,出血病程,出血程度,肝功能分级,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奥曲肽,凝血酶,巴曲酶,三腔两囊管,EVL及EVS等多因素相关;目前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以内科治疗为主,总止血成功率为90.90%;死亡97例,死亡率为11.74%。EVS能改善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转归,止血成功率达98.88%,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破裂中重度出血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相当于第二腰椎高度偏右侧,即胰头、体交界处后方汇合而成,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后在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后方上行至肝门,然后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右叶,门静脉提供肝脏70%~80%的血液供应,门静脉主干长约6~8cm,直径约1.25cm。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ogastricvarices,EGV)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防治EGV出血对于延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至关重要。现简述近年来内镜诊治EGV的新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消化科急症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可高达69.5%。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6.0%。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约为13%~15%。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症,尤其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大出血和预防反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迅速发展、经内镜注射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套扎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内镜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存敬 《传染病信息》2001,14(4):183-183
我们自1994~1999年抢救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70例中男61例,女9例,年龄26~71岁。70例均经B超、胃镜检查确诊。其中乙型肝炎(后称乙肝)后肝硬化55例,丙型肝炎(后称丙肝)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原因不明肝硬化3例。本组病例均先呕血,继而排柏油样便,按全国上消化道出血专题规划会议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失血量在500ml以内,血压、脉搏正常,自觉症状稍有头晕;中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的广泛使用,门脉高压时的胃黏膜病变渐引起关注,被认为是门脉高压时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以往曾有许多名称,包括糜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用来说明这种胃黏膜损伤,后来Sarfeh等将其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本文通过总结我院2001年4月~2005年12月经胃镜检查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其与肝功能损伤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张澍田  于中麟 《山东医药》2004,44(34):61-62
20世纪90年代,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治疗(EVL)作为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疗法(ES)的替代疗法,其疗效和安全性逐渐为学术界所认可。EVL的原理与弹性套圈结扎内痔的原理相似。研究发现,结扎局部可产生缺血性坏死、急性无菌性炎症、浅溃疡及疤痕所致的静脉腔闭塞。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和结扎治疗可有效控制90%以上患者的出血,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治疗与硬化治疗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patient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 and cholelithiasi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who developed benign 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 following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The portal venous gas was rapidly absorbed without untoward sequela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将234例门脉高压患者,根据内镜下静脉曲张的分布部位进行分类.方法 内镜直视下对食管静脉曲张以及食管贲门静脉曲张(GOV1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2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1型)及异位静脉曲张(IGV2型)作内镜分类.结果 234例门脉高压患者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67例(28.6%),食管静脉曲张伴贲门部静脉曲张98例(GOV1型,41.9%),食管静脉曲张经贲门延伸至胃底部46例(GOV2型,19.7%),内镜未见食管静脉曲张,仅有胃底静脉曲张者22例(IGV1型,9.4%),1例异位静脉曲张(IGV2型,0.4%).结论 门脉高压患者内镜检查表明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胃静脉曲张,其中存在胃底静脉曲张的GOV2型和IGV1型68例,占全组患者的29.1%.应高度重视门脉高压患者胃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可选择内镜黏合剂、B-RTO术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吴云林  吴巍  史琲  江凤翔  林孜  陆玮 《胃肠病学》2007,12(6):335-338
背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出血原因中,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胃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食管静脉曲张低,但再出血率高,出血量大,死亡率亦较高。尽管如此,胃静脉曲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的:根据内镜下对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识别和分类,了解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比例。方法:根据Sarin分类,在内镜直视下将11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单纯食管静脉曲张、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GOV1型)、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GOV2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1型(IGV1型)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2型(IGV2型)五种类型。结果:本组患者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42例(36.8%),GOV1型40例(35.1%),GOV2型20例(17.5%),IGV1型12例(10.5%),未见IGV2型。结论:半数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胃静脉曲张,临床工作中仅处理食管静脉曲张是很片面的。须努力开展组织黏合剂、球囊闭塞下逆行经静脉栓塞术(B.RTO)或外科分流等治疗:对有条件的患者应鼓励开展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微波治疗非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非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 6 2例有活动性出血的非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分 2组 ,比较内镜下微波治疗与过去传统治疗的效果。结果 :止血效果内镜下微波治疗优于传统治疗 ,近期再出血率、近期急诊手术率、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本组治疗未见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微波治疗非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 ,方法简便 ,经济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国产生长抑素注射液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0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6例,给予生长抑素(双鹭药业)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善宁治疗,2组均配合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辅助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生命体征如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尿量以及患者...  相似文献   

20.
We observed liver failure with a presumed etiology of echinococcosis in an 89-year-old woman. Our patient had been born and then resided on Rebun Island until she was 12 years old. At 46 years old, she had been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due to right abdominal pain. Ultrasound had revealed multilocular cysts in the right lobe of the liver. At 84 years old, the hepatic cyst occupied nearly the entire liver with ring-shaped calcification along the cyst wall.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hepatic hydatid disease based on typical imaging and the long-term natural clinical 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