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0例采用右腋下垂直小切口施术的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为小切口组(AMI组),同时随机选择之前10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施术的ASD和VSD患者为正中切口组(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等指标,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ICU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手术时间为(125±28)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0.2±3.0)d,均明显短于MS组的(143±22)min和(11.8±4.8)d(P<0.05),胸腔引流量AMI组(170.3±115.0)ml明显少于MS组的(201.4±165.1)ml(P<0.05)。结论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失血量少等优点,在简单先心病手术中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8年2月期间经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30例,手术均经右腋下小切口进入胸腔,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平均转机(35.6&#177;17,9)min。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个月心功能评价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5例。结论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心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4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选择性应用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腋下小切口行开胸手术,与以前同类常规前外侧切口开胸手术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1.3±0.2)h,术后胸腔引流量(160±28.5)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0.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对无胸腔镜医院,不失为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及其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行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总结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50患者无一例死亡,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感染者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术后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7~12d,平均时间为(9.2±1.5)d。结论腋下小切口剖胸具有切口创伤小、隐蔽性好、疼痛轻微、易于恢复等优点,可替代部分传统胸外科手术入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将患者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现将26例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优点。方法:应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方法对本院21例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各阶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21例儿童均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4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6min,无手术意外和死亡,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1例出现局限性包裹气胸,重置引流管后肺膨胀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创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84例成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经右腋下小切口组及正中胸骨劈开组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疼痛分级、镇痛药物用量。结果42例患者全部经右腋下小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关胸时间、疼痛分级、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出血量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成人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良好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直视手术相比,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且隐蔽性好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全部为室间隔缺损者,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心内直视手术。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动脉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CPB)后6 h、12 h气道峰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P<0.05),氧指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会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7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17例,所有病例均游离左内乳动脉,不停跳下行内乳动脉-LAD端侧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07.8±25.4)min,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2~22h,平均(6.7±10.3)h,ICU驻留时间12~27h,平均(18.5±8.3)h,术后住院时间5~11d,平均(7.8±3.1)d,胸腔引流量(175±85)mL;13例患者未输血,4例输血量为200~400mL;住院费用(4.0±1.2)万元。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随访率100%,无晚期死亡病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率94.1%(16/17)。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或初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单位推广。合理选择单纯LAD病变病例更能突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实验组(肺灌注组),每组各20例,均为室间隔缺损,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CPB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监测气道峰压,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两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气道峰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K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结论:腋下小切口可用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全部为室间隔缺损病例,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常规手术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试验组(肺灌注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体外循环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IP)-2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RI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MIP-2、MPO活性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竖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经验。方法在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完成1139例经右腋下竖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手术均经右腋下竖直切口进入胸腔,经胸腔暴露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搏状态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右腋下竖直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行,美观,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微创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以提高其应用范围及安全系数。方法选择2000年6月~2005年9月微创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1200例患者,其中右腋下小切口1180例,胸骨正中小切口20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0.083%),术后并发症15例(1.2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4.8±2.1)h,ICU监护时间(16.5±1.8)h,胸引量平均96m l。结论应用微创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恢复快,出血少等特点。但要掌握好各微创切口手术适应症,不能盲目追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传统阑尾切除术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方法对比性分析40例接受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和39例接受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临床效果,通过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在术后的美观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2.95±0.50)cm,传统的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6.15±0.50)cm,所得结果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时间平均(4.00±1.00)d,而传统的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时间平均(6.00±1.00)d,所得结果的数据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不同术式所需手术时间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阑尾切除术相比较其切口小且美观,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42例,男84例,女58例;年龄2岁1个月至32岁,平均年龄7.4岁。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26例(干下型9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不张1例、残余漏1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形式随访6~82个月,1例室间隔缺损出现小型残余漏,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有创伤小、失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可扩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实验组(肺灌注组),每组各20例,均为室间隔缺损,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CPB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a)、K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监测气道峰压,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两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气道峰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a、K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可行性。方法 79例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前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单纯法络四联症35例,法络四联症合并其他畸形44例,本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本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65.9±11.4)min,术后胸腔引流管一般在2~5 d拔除。全组死亡1例,因左心发育不良、术后低心排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右侧气胸5例,合并肺炎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清创缝合,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78例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无胸骨畸形,复查心脏彩超情况均较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可完成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不但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也是较安全的手术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腋下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14例施行腋下小切口手术病人,插管全麻,中小剂量芬太尼镇痛,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辅以低浓度的异氟醚吸入、分次静注异丙酚等方法维持麻醉。结果全组病人均顺利出院,术后再次开胸止血3例,肺不张8例,与同期常规正中开胸组相比,呼吸支持时间、术后胸液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术中加强肺保护、减少肺损伤、注意循环功能维护是微创腋下切口心内直视手术麻醉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