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波 《吉林医学》2012,(27):589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沮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加巴喷丁组(A组,20例);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20例)。A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1 200 mg/d;B组给予神经阻滞治疗,1次/周,并口服加巴喷丁900 mg/d均治疗4周。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受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但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氛酚海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名PHN患者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A组,n=22)、加巴喷丁组(B组,n=22)和联合治疗组(C组,n=22),A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0.99/d、B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1 200 mg/d和C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0.99/d+加巴喷丁胶囊600 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服药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B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较A、B组评分降低(P<0.05);C组的镇痛显效率高于A,B两组(P<0.05);三组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氨酚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镇痛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是PHN止痛可供选择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观察其疗效.方法 将4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评分(VRS)、六点行为活动评分(BRS-S)及睡眠时间评定近期疗效,观察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在4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B组的疼痛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的副作用.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较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华璐  欧册华  赵娇妹   《四川医学》2018,39(5):555-558
摘要:目的观察臭氧大自血联合神经沮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900mg/d(4周);B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2次/周(2周),并口服加巴喷丁900mg/d(4周);C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2次/周(2周),口服加巴喷丁900mg/d(4周),臭氧大自血治疗(1次/d,连续10d)。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及配合臭氧大自血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爆发痛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ES评分及爆发痛次数均明显降低。三组患者相比较,A组患者疗效最差,治疗后28d,VAS评分(3.51±0.79)分,ES评分(1.35±0.75)分,爆发痛次数(0.80±0.77)次。C组患者疗效最佳,治疗后28d爆发痛发生(0.05±0.22)次,VAS评分(0.48±0.39)分,ES评分(0.40±0.50)分,患者情绪良好,应答自如,面容安静。结论药物联合神经阻滞及臭氧大自血治疗PHN疗效更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5例中、重度癌痛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组(A组)28例,单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B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日均用量、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程度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A组疼痛缓解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羟考酮日均用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能有效治疗中、重度癌痛,减少羟考酮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共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 h睡眠时间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6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均增加(P〈0.05)。B组的VAS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支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神经阻滞,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许辉  叶茂  于静 《疑难病杂志》2012,11(3):189-19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8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分为3组,A组和B组分别给予加巴喷丁胶囊和依帕司他治疗,C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其他治疗相同,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VAS值,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A、B、C组治疗后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1.4%(20/28)、46.7%(14/30)、86.7%(26/30),C组>A组>B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C组相似文献   

8.
胡啸玲  周志刚  周忠群 《吉林医学》2011,(18):3624-3626
目的:观察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60例FBSS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组(A组,n=20)、连续交感神经阻滞(B组,n=20)、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组(C组,n=20),A组给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3.6 U/d;B组在C型臂下行腰交感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接上硬膜外镇痛泵(100 ml内含1%甲磺酸罗哌卡因10 ml和90 ml生理盐水),平均3 d换一次药;C组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麻木程度的改善。结果: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VAS评分降低要高于B组,A和C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麻木减轻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注射神经妥乐平是治疗FBSS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B组患者仅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1、7、21、90d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睡眠质量(QS)、加巴喷丁胶囊维持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种治疗方法中因疗效不佳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情况。结果:治疗后1、7、21、90d时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睡眠质量(QS)观察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不同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肉毒素A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综合治疗效果更佳,能迅速缓解疼痛,治疗后7d疗效明显,且大大减小口服加巴喷丁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偏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行星状神经阻滞组治疗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口服尼莫地平组(B组),每组30例,星状神经阻滞组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0d。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应用简化疼痛问卷评估疼痛程度(PRI、PPI),记录4周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PRI、PP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单纯星状神经神经节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老年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药物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治疗,实验组、...  相似文献   

12.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萍萍 《医学综述》2014,(13):2478-2479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单县中心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卡马西平组(n=47)和加巴喷丁组(n=50),卡马西平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1 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0.60.9 g/d),加巴喷丁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3 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3.6 g/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的VAS评分,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68.1%(32/47),加巴喷丁组的有效率为90.0%(45/50),且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加巴喷丁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肌肉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巴喷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17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水乙醇组与阿霉素组,各40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阿霉素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无水乙醇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阿霉素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VAS评分较无水乙醇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2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区域麻木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皮下神经干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皮下神经干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皮下神经干扰组,B组为局部神经阻滞组,C组为药物治疗组。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T。)、治疗后当日(T1)、治疗后3d(T2)、7d(T3),14d(T4)、1个月(T5)各时间点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疼痛评分(NRS)、睡眠质量评分(QS)及疼痛发生频率(F),以综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时间点,A组与B组VRS、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T。时间点,A组QS评分明显高于B组,F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T1、T2时间点,A组VRS、NRS评分及F值明显低于C组,Q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T3、T4时间点,A组VRS、NR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A组QS评分明显低于C组,F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神经干扰法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运用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B组采用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SS)、不良反应以及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组内VSA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内PSS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疗效相似,但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结论相比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言,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更安全及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症检查确诊为带状孢疹神经痛以及带状孢疹后神经痛。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痛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刘光义  尹智 《四川医学》2009,30(4):536-53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痛点皮内注射对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加神经阻滞和痛点皮内注射。评价疼痛程度、疗效指数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A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带状疱疹采用神经阻滞和痛点皮内注射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陈新  廖鹏飞  石强  周丽  罗琴  云端  朱琦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7):2174-2178
背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其长时间迁延不愈的疼痛,会导致情绪焦虑及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综合评价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气滞血瘀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加巴喷丁胶囊口服+假经颅磁刺激,经颅磁刺激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10 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组在经颅磁刺激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止痛汤内服外用,3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并记录3组PHN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36周时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知觉痛觉〔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值〕和睡眠质量〔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3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对VAS评分、SEP值、AIS评分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及时间对VAS评分、SEP值、AIS评分主效应均显著(P<0.05)。联合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治疗后2、4、12、36周时VAS评分、SEP值、A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2、4、12、36周时VAS评分、SEP值及治疗后4、12、36周时A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4、12、36周时VAS评分均优于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时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经颅磁刺激组治疗后2、4周时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2、4、12周时SEP值均优于经颅磁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经颅磁刺激组治疗后2周时SEP值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2、4、12、36周时AIS评分均优于经颅磁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经颅磁刺激组治疗后2、4周时A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止痛汤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PHN患者,对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方面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PHN病人随机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A组)、口服药物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B组)、口服药物联合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8、12、24周以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病人疼痛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及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1周、8周、12周及24周,B组和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4周,B组与C组病人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VAS、PRI、PP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P < 0.01)。治疗后B、C组病人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在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头晕、嗜睡,均可耐受,且随着治疗的进行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DRG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PH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