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珊  丁文谦 《当代医学》2013,(27):75+13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7天时ALB及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丹 《中原医刊》2014,(11):102-10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两组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状况比较,A组白蛋白( ALB)及总蛋白(T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并发症及营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体内白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观察组为13.4%,且观察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显著营养支持效果,并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从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本文采用此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对其血常规检测中的总蛋白(TP)以及白蛋白(ALB)进行检测,发现试验组中T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44例.常规治疗组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 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组颅脑损伤后12~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液pH值在入院1~2 d时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后3~7 d及8~14 d观察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潘素素 《中外医疗》2012,31(17):62-6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我院及包头地区其他医院ICU在2009年1-2011年1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比较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入院7d后,较之PN组,EEN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水平均显著高(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巫桂芬 《吉林医学》2013,34(23):4807-480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和管理方法。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确保肠内营养供给准确无误。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糖等在治疗第7天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良好,较少发生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急诊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体格检查、血液检查指标的相应减少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34.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慧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904-905
目的:探讨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07 年12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40 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鼻饲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的满意率及护理后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后的营养状况均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期间并发症的预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和平  李贺 《安徽医学》2010,31(12):1450-1451
目的对比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外营养+肠内营养(PN+EN)联合应用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B)、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以及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结果 PN+EN组患者经EN支持后血清TB、TP、TRF均较EN支持前明显升高(P〈0.05),EN支持后患者的TB、TP、TRF均较PN组明显升高(P〈0.05)。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N组。结论 PN+EN联合应用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案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EEN+PN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给予术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术后1周ALB、总蛋白(TP)及前白蛋白(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3.640、4.529、3.207,均P<0.05;术后1周:t=2.047、2.550、4.079,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1周时IgG、IgA及补体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t=2.058、3.649、10.680,均P<0.05;术后1周:t=2.897、2.154、6.012,均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010、5.784、4.851,均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 vs. 24.4%,χ2=0.104,P>0.05)。  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给予EEN+PN支持方案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89-9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法治疗ICU食道癌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ICU食道癌重症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营养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NA(13.44±1.88)分、BMI(11.72±12.69)kg/m2、ALB(35.35±3.12)g/L、HBG(108.48±13.0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M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食道癌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胃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短肽型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配比方案对重型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肠黏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96例S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肽型:整蛋白型=1:1的EN配比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短肽型:整蛋白型=4:1的EN配比方案,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功能、免疫功能、肠道耐受情况及氧合指数,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EN达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水平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尿乳果糖与甘露醇之比(lactulose/mannitol,L/M)、D-乳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ALB、TP、PA、IgG、IgA、IgM水平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L/M、D-乳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 vs 29.17%,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EN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短肽型:整蛋白型=1:1的EN配比方案比较,短肽型:整蛋白型=4:1的EN配比方案在改善SBI患者营养功能、肠黏膜功能及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更优,同时能够提高肠道耐受度,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96例作为研究资料,使用雀巢小百肽经鼻空肠管给予患儿营养支持,于肠内营养(EN)前、肠内营养1周后、肠内营养4周后分别采血分析营养指标水平,测量患儿体质量,上臂肌围。观察本组预后情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96例患儿,经过治疗及相关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后,82例恢复良好,7例致残,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患儿经肠内营养支持后1周,除血红蛋白(Hb)外,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体质量、上臂肌围与肠内营养支持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后,ALB、TP、Hb、体质量、上臂肌围等水平均高于肠内营养支持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可迅速扭转机体负氮平衡,提高患儿营养水平,保护消化道功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有利于疾病康复,对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